我的小伙伴
教学目标:
1. 知道同学之间应该互相帮助,能主动、热心地帮助有困难的同学。
2. 学会选择恰当的行为和方式与同学交往,做到友好相处,感受同学之间的友谊。
3. 学会关心身边的人和事,同情他人的不幸,并以力所能及的方式给予帮助。
设计思路:
小伙伴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学生无论在校内还是校外都需要有
小伙伴。本课题以情感体验、游戏活动、情景设置等形式,通过“和小伙伴在一起,互相帮
助,互相关心”、“怎样才是一个好伙伴”等内容学习,让学生感受到在生活和学习中伙
伴之间应该互相帮助,体验帮助他人的快乐,并将这种情感扩展好社会上需要帮助的同
龄人。与此同时,小伙伴在交往中出现矛盾也是难免的,因此,通过怎样做才是真正的好
伙伴的学习,使学生重新认识自己的好伙伴,使自己和小伙伴真正成为生活和学习上的
好朋友,共同进步。
活动准备:
收集相关的故事,卡片若干张,“小动物”头饰,歌曲:《爱的奉献》。
活动过程:
活动一 讨论交流:当“我”遇到困难时
1. 播放《爱的奉献》,使学生产生同情关爱的情感。
2. 请同学联系自己的实际说说,当自己遇到困难时,谁帮助你的,怎样帮的。
3. 写一写“得到小伙伴帮助的时候,我感到……”让学生体验受帮助时的感激之情。
活动二 角色扮演:“蜗牛搬家”
1. 将学生分成小组,学生自由选择扮演的角色。
2. 采访扮演蜗牛的同学,了解他(她)被人拒绝时和得到帮助时的不同心情,让学
生体会在帮助别人的同时,自己也得到了快乐。
活动三 爱新小计划
让学生观察身边的同学或是调查社会需要帮助的人士,制定一个爱新小计划并付诸
于行动。
活动四 测试游戏:你了解你的小伙伴吗?
1. 请小朋友们找到自己最要好的伙伴。
2. 教师请一对小伙伴,把准备好的写有问题的纸条拿出来,轮流让两个小伙伴抽,
并要回答纸上的问题,如:你的好伙伴做喜欢什么颜色?你的好伙伴最喜欢什么运动?
你的好伙伴最喜欢什么活动?等等,看看两个伙伴之间是不是真正了解,以此激发学生
了解好伙伴的兴趣。
3. 请学生课后进一步了解自己的小伙伴,并鼓励他们自己设计问题。
活动五 好伙伴的形象设计
1. 分组说说:自己心目中的好伙伴是什么样的。
2. 教师将各组的意见集中,得出大家心目中的好伙伴是什么样的,并号召大家都来
做同学的好伙伴。
活动六 当别人超过“我”时
1. 请学生说出别人在哪些方面超过自己,并说好此时的心情,引导学生悦纳别人。
2. 讨论同学比“我”强是,“我”该怎么办。
3. 学生动手写出自己的目标和愿望,形成同学之间良性的竞争氛围。
活动七 制作“同在蓝天下”板报
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将收集到的不同地区同龄人的生活资料,合作设计一张板报,
在课上与其他小组的同学交流。
教学评价要点:
1. 能讲述自己和小伙伴之间互相帮助的故事,体验受人帮助的感激和帮助别人的快
乐。
2. 愿意深入了解小伙伴,关心小伙伴,在小伙伴有困难的时候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
3. 学会宽容、尊重小伙伴,能正确处理与小伙伴之间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