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 传  者 : 智乐园资源
单      位 :
上传时间 : 2017-07-14 10:22:19
我的小伙伴 思品政 三年级.doc(29KB)
  • 浏览 : 0
  • 下载 : 0
第 1 页
第 2 页
第 3 页
第 4 页
0 0 类别 : 其他
再现生活 自由习作 ──“写我的小伙伴”教学实录 一、忆──哪个小伙伴“我”最喜欢呢? 1.创设情境,谈一谈。 师:同学们,上课之前,老师给大家讲个《小木船》的故事,好吗?…… 师:谁来说说,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想或感受? 生:……(自由地谈谈感想或感受) 师:“是呀,在童年生活中,不仅是小作者,你也可能结识了不少小伙伴。他们有的 是同学,有的是邻居,有的是亲友的孩子……那么,你是不是也很了解他们,喜欢他们? 他们做过的事是不是也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节课,我们也来讲讲自己最喜欢的小 伙伴的故事吧!” 2.翻阅日记,想一想。 师:好,请同学们翻翻自己的日记本,回忆回忆过去曾经经历过的事情。想想你结识 了哪些小伙伴?对哪一个最了解、最喜欢? 生:…… 二、说──那个小伙伴“我”最喜欢哇! 1.说一说。 师:谁愿意来说说,你最喜欢的小伙伴是谁? 众生:我!我!我!(学生纷纷举手,争先恐后) 师:都想说?这样吧,你们自已先找几个小伙伴围在一起,互相说一说,然后,大 家推选几个讲得最好,最有意思的,再来说给大家听听,好吗 众生:好。……(学生自由分组交流,老师随便到各组去听一听) 师:哪一组先来说说? 生1:我来说,我最喜欢的小伙伴名叫王伟,他的特点是爱“吹牛”……(全班齐 笑) 师(故意):“吹牛”?吹牛也值得喜欢呀?(学生又笑) 生1:老师,他吹牛可神呢? 师:是吗?(师生都调起兴趣,洗耳恭听) 生1:王伟有个外号,叫“吹牛”大王。这位大名鼎鼎的“吹牛”大王才13岁,其貌 不扬,只是那双大眼睛显得特别有神,还有一张能说会道的嘴…… 生2:快说呀,他怎么吹牛?(齐笑) 生1:我第一次去他家时,他妈妈刚买回大西瓜要切,他就对我“大吹特吹”:“一 个大西瓜,我切九块有十块皮!”你们信吗?(作个鬼脸,全班又笑) 生3:骗人。 生1:对,我当时也是这么说他的。我当然不会相信他的大话。我拉着他的手说,“咱 们当场试试!”他说试就试,立刻拿起刀一挥。嘿,绝了,中间一块西瓜上有两块皮,吃 完西瓜,一数真的是十块皮。 生4:他怎么切呀? 生1:你们猜猜── 众生:……(大家纷纷猜测) 生1:其实,他是把西瓜切成个“#”字形(边说边比划)。 众生:原来如此! 师:真有意思,你能按一定的顺序完整地说一遍吗? 生1:…… 师:单单这件事吗? 生1:还很多呢,有…… 师(打住他的话头):你先别说,用笔写下来,等一下再跟同学交流交流,好吗? 生1:好。(低头写起来) 师:谁再想来说说? …… 【教师请几位同学向全班同学介绍介绍,并注意归纳学生的口述,简要板书可写的事 件,如他把球踢到墙之后、痴迷下象棋、捉迷藏他输不起、他指挥打雪仗、他一做数学题就 来劲、我们共同制作玩具……】 2.写一写。 师:谁再想来说说? 众生:我!我!我!(学生纷纷举手,争先恐后) 师:哦,这么多人想说。这样吧,请同学们把你们想说的话用笔写下来,待会儿读给 小组的同学听一听,让同学们评一评你说的那个小伙伴是不是真的让你很喜欢,好 吗?” 众生:好。 …… 三、评──那个小伙伴“我”最喜欢吗? 1.自由交流,评一评。 师:同学们都完成习作了。接下来,请同学们自由结成小组,互相朗读自己的习作, 同学之间互相品一品、评一评哪个小伙伴所做的事情是不是很让人感动,是不是真的让你 很喜欢?要求:如果你认为确实很喜欢(或不喜欢),要说一说你你的理由?如果你有 哪些地方不明白,你可以向小作者问一问,或者有什么好的建议,比如说哪些地方要讲 具体,哪些地方要讲出自己的感受等等,也可以向小作者提出来。 生:……(分组练习) 2.集体交流,评一评。 师:下面,哪个小组先来交流一下你们小组评议的情况? 生1(上台,把习作放在实物投影仪上演示):我们这一组先来。我们组主要围绕王 思璇写的《他真是个小淘气》这篇作文进行评议。我们觉得他的第一段写得好,有趣味。 师:你觉得好在哪? 生1:大家看,“你瞧,他胖胖的,脸上满是结实的肉,一笑起来小小的眼睛几乎让 人看不见,那手臂粗得没法说,手腕简直就像一个小小的馒头。他头发短短的,硬硬 的。” 师:好在哪? 生1:外貌描写突出了郭小宇的特点。 生2:胖得很(学生齐笑)。 师:说得好,从脸上的肉笑起来怎么样、手臂怎么样,手腕怎么样三个方面来写,多 具体,特别是“一笑起来小小的眼睛几乎让人看不见”这一句,多形象。小郭呀,你真的 是个小胖子,不过胖得很可爱。(学生齐笑) 生3:老师,还有,第一句(“我的同学郭小宇,人称小淘气。”)一开头就点明题 意。 师:对,开门见山,不罗嗦。还有吗? 生4:还有,“说他自由,真是自由,上课的时候,别人都在专心做作业,可他却拿 着钢笔去墙边吸墨水;别人在认真读书,可他却拿着杯子去倒水;别人在认真看书,可 他却站起来身来,到老远的地方去捡自己玩丢的橡皮或者其他什么的……”,这段通过 对比,写出了他的“自由散漫”。 师:对比,可以让特点更鲜明。 生1:这一段还采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 师:适当地运用一些修辞方法,比如比喻句、排比句、夸张句可以突出人物特点,让 文章更生动。 生3:还有,“就说上次做《黄山奇松的来历》这篇作文吧,他一下子写了1500多字 呢。为这,老师好好地表扬了他!”这个事例突出了他的进步。 师:借助事例,用事实说话,他的“进步”就显露出来了。 师:还有吗?这篇作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郭小宇? 生2:五方面。从“老是管不住自己”、“下课小打小闹”、“是个粗心鬼”,“做事 十分卖力”、“近来的进步”来写出“他是个淘气而又可爱的孩子”。 师:很好,从不同的角度来写,既很清楚,又很丰富。这篇文章确实写得好,有很多 优点。不过,你们对这篇文章有什么建议吗? 生4:我建议他,在写“上课管不住自己”这一段应该重点写一件事例。他写了很多 事,但没有一件写得具体。 师:不错,如果先概括地讲几件事,再具体地找出一件特别淘气、特别有意思的事例 进行具体描写,文章会更具体,更形象。 生2:老师,我觉得,文章的题目,跟文章的内容不大一致,“是个粗心鬼”,“做 事十分卖力”、“近来的进步”这三部分,不是写他淘气。 师:有道理。既然是写“淘气”,就应该围绕这个意思来写。你觉得应怎么改? 生2:这三部分可以不写,把其他的写得具体些。 生 5:这三部分,要写也可以,但要简略写些。 生 6:或者,干脆把题目改一改。 师:改成什么? 生 6:他真古怪。 师:好。还有吗? 生 7:有趣的同学。 师:也可以。其他组也来交流交流你们的评议情况。 …… 【最后,让学生反复朗读,自主修改自己的习作,甚至同学之间再次互相读一读,评 一评,改一改,直到满意为止。】
标签: 无
更多
预览本资源的用户最终下载了
资源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