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 传  者 : 智乐园资源
单      位 :
上传时间 : 2017-07-14 10:23:24
广东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中期工作自评报道 思品政 三年级.doc(322KB)
  • 浏览 : 0
  • 下载 : 0
第 1 页
第 2 页
第 3 页
第 4 页
0 0 类别 : 课件
广东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中期工作自评报告 南海实验小学坐落在广东佛山美丽的千灯湖畔,是一所富于现代气息的民办公助全日制 寄宿小学。学校创办于2000年 9月,现有学生1480多人,教职员工210多人。 办学四年来,学校坚持“以人为本,以素质教育为主线,课程改革为核心,抓基础,育 素质,向科研要质量,以特色促发展,为每一个学生创造机会,对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负责, 使每一个学生获得成功”的办学理念,充分发挥网络优势,结合新课程改革,开展网络环境 下的现代教育教学研究,如“学科四结合教改试验”、“网络环境下教学设计与评价研究”、 “小学英语、语文教育跨越式发展创新探索实验研究”、“网络环境下的德育工作研究”等6 个国家重点课题研究,全面提高了师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创建了学习型教师队伍,创造了信 息化科研教改特色、网络下主体性德育工作特色等。不断地朝着创设现代教育技术优秀实验学 校的目标而努力。现对照检查指标系列的七个方面,汇报如下: 一、领导重视,制度保障,把工作落到实处 我校自办学以来,就积极响应上级领导提出的“以信息技术抢占教育的制高点”的号召, 高度重视现代教育技术在学校管理与教育教学工作中的运用,把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当作重点 工作来抓。专门成立了领导小组,由校长为组长,成员有主管教学、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导主任, 实施小组成员还有各学科科组长或骨干教师,将工作层层分工,落实,以点带面,合力攻关。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完善的规章制度,是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课题研究和管理的有 力保障。我校建立了“现代教育管理制度”,其中要求全体老师必须认识到使用现代教育技 术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手段,每个教师必须努力掌握多媒体教学技能;学校现代 教育技术领导小组要落实指导各专题实验教师,努力探索各学科现代教育技术课堂结构模式, 积累资料,做好专题总结;明确了现代教育技术设备的保管、维护,责任到人,保证正常地 为教学服务。为充分调动教师研究的积极性,学校设立教科研专项经费及奖励机制来支持和 保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工作的顺利开展。从办学第一年开始,学校每年拨出超过10万元的专 项经费用于教育科研的实验工作,包括“请进来,走出去”的教师培训、教学资源的开发与 建设、校内外交流教研活动、校本教材的研究与开发、研究成果的整理与发表等。另外,学校鼓 励老师积极参加上级教育部门组织的有关教育科研竞赛活动,对取得优秀成绩者,给予经济 奖励,使为科研工作付出了艰辛劳动的教师得到精神和物质的双重回报。 二、覆盖广泛,运用灵活,探讨有效的学科整合 1、我校校园网上安装有功能完善的行政办公管理系统、教学系统、资料管理系统等。课室 内任何一台电脑都可以随时连接信息点,互通信息,或点播课件,视频资源,连接国际互连 网。多媒体教学功能网络教室广泛运用,使师生的教学活动打破了传统教学“人-人”交流的 单一模式,为课堂教学提供各种现代新型有效的手段与方法,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和教 学质量。教师们都乐于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备课、上课,经常采用此手段上课的学科、教师 均占总学科或任课教师的90%以上,上课的课时占总课时的90%。 2、科学安排四个电脑室的使用,保证学校 33个教学班每周 2两节的电脑课学习,为学生 打好应用信息技术基础提供了有力保障。 3、实施课程改革,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素养。“信息技术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我校从一年 级开始便每周开设2课时的电脑课,并根据学科的特点及儿童的认知规律,把两课时集中在 同一个时段教学,提高了教学效率,保证学习质量,为与学科课程整合的研究打好了技术应 用的基础。根据南海教育局制定的小学阶段信息技术的学习内容和我校的办学特色,制定我 1 校各年级信息技术学习内容: 年级 主要的学习内容 一 ①指法训练;②画图; ③文字的输入;④简单的电子板报二 三 Word电子板报制作 四 Powerpoint幻灯片的制作 五 FrontPage网页制作、Excell电子表格 六 Photoshop、CorelDraw等图形制作及处理 创编了校本教材《聪聪学电脑》。(目前第一册已完成编印并投入使用) 4、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整合,构建现代教育教学新模式。具有智能化、人性化的 网络更新了教师的教学观念,树立了科研意识,为各学科的学习提供了无限丰富的学习资源 老师和同学都喜欢到网络课室上课,并经常研讨交流,以课题立项探索,结合学生、教学实 际、灵活地把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有机地整合起来,在有关的学科中已探讨出比较稳定的现 代教育教学课堂新模式,拓宽了教学的渠道,扩展了学生的视野,有效地培养了学生收集、 处理学习信息的能力和综合素质。 三、多方支持,配套齐全,建设优越的教学环境 开展现代教育技术实验,硬件建设要先行。开办以来,在上级各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 学校先后投资500多万元,建成一个功能完善、设施先进的千兆校园网络,它包括了: 1、网络中心:五台原装进口的 IBM专用服务器,分别具有 web功能、资源服务器、媒体服 务器、邮件服务器、外接Internet的代理服务器等等多功能;网络中心内还有一台具备三层 交换功能的交换机(Corbuild9000),背板交换能力达到18GB以上。这是我校网络资源的集 中点,也是互联网的连接点。 2、四间学生电脑室。均具有多媒体教学功能。为研究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科研试验 提供了良好的硬件设施。 3、一个精心设计的多功能综合电教室,集电教室、电脑室和会议室等功能为一体,设有 48个信息点,随时可以作为一间网络课室进行教学。 4、43个多媒体课室。每一个课室都具备一套电教平台。包括电脑、实物投影仪、功放、液晶 投影机(或 51背投电视,或 33寸电视机)。 5、20个座位的电子阅览室。 6、全校共有400多个信息点。在每个课室、功能室内最少都具备一个信息点,在全校的每 一个角落都能进入学校的网络。 7、网络结构:本系统采用分层星形结构,主干采用光纤,数据流量为1000MB,100MB超 五类网线交换到桌面。 8、网络布线:在整体网络布线设计上,采用了结构化布线作为整个网络的传输基础。 先进的网络硬件设施与现代化教育设施相配套,为学校开展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创造了优 越条件。 四、开展现代教育技术实验研究,变革教与学的方式,实现科研兴校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地指出:“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运用,促进信 息技术与学科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 互动的教学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 2 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在这理念下,我校以此理念指导网络环境下的现代教育技术实 验的开展,逐步实现科研兴校。 近年来,我校开展网络环境下的课题研究的主要项目有: 序号 课题名称 课题主持 人 立项单位 项目起止时间 1 学科“四结合”教改试验研究项 目 卢兴潜 国家教育部 2001年 1月开 始 2 网络环境下的 教学设计与评价研究 2002年 4月 —— 2005年12月 3 小学英语教育跨越式 发展创新探索实验研究 李兴东 北京师范大学 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 2004年 9月 —— 2007年6月4 小学语文教育跨越式 发展创新探索实验研究 潘惠英 5 网络环境下学生良好个性的培养 凌燕 广东省中小学 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 2004年 3月 —— 2006年 12月 6 网络环境下的德育工作研究 凌燕 南海教育局教学研究室 2004年 3月- 2007年 3月 在课题研究中,校长带头,成立课题研究机构,全体行政领导结合各自专长,主持一个 课题的研究,确定试验班。在开展研究中做到有专人负责、有计划、有方案、有调查研究、有参 观交流、有实验记录、有资料搜集,有效果评价与跟踪,取得显著成效: 1、网络环境下的主体性德育工作的开展与成效: 学校教育以德为先,寄宿小学学生离开父母就读,其“德育”“心育”的正确引导更是 重中之重。为有效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心理素质,学校利用网络优势,探索网络环境下的 主体性德育研究,建立“聪聪德育”网站,设“心理健康教育”专栏,引导学生上网学习心 理知识,接受思想品德教育;上“聪聪维权网”,观看视频学习有关法律知识;认识和调控 自我,学会交往、宽容,形成自我教育能力。制定《南海实验小学文明好网童公约》,并向家长 宣传,共同引导学生文明上网。网络德育心育成为我校德育的一大亮点。2004年正式立项开展 “网络环境下的德育工作研究” 和“网络环境下学生良好个性的培养”课题研究,教师们 在网络环境中更新教育观念,获得更宽厚扎实的教育知识,针对现阶段学生思想、心理特征 更好地开展品德与心理教育。培养学生的文明行为和良好心理品质的同时,学校根据学生来 源广而散、家庭经济好的特点,创办了网络家长学校,在“聪聪”德育网站上,开辟了“育 儿有方”专栏,家长们通过网上学习,了解到更多的现代家教知识、家教理论、交流教子心得, 提高了家庭教育水平;了解学校教育动态和孩子情况,提出建议,给家长信息、推荐好书等, 构建了家校共育新人的家校教育新模式,使孩子在愉快自主学习中健康成长。 经过研究探索,以网络环境下心育德育为龙头的主体性德育特色凸现出来,课题课件获 国家级奖励,“聪聪德育网、维权网”、心理教育、法制教育 CAI课件、均获得省级的奖励;70 篇德育、心理健康教育论文与个案获得国家级、省级奖励或在国家级杂志发表,承担了区级中 队活动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大型公开课,通过了区心理健康教育达标学校的评估,被选为广 东省网络德育、心理健康教育学术交流的会场、观摩现场。学校被评为全国中小学德育论文评 比组织先进单位,佛山市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单位。 2、学科与信息技术整合研究的开展与成效 3 学校开办以来,一直与北京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合作,开展现代 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研究,得到了两所研究所所长何克抗教授、李克东教授的大力支 持,老师们多次接受两位教授以及他们的博士生、研究生的先进的现代化教育理念的培训。学 校创办第一年,参加“全国语文‘四结合’教学改革试验研究”第五届经交会,我校的课例、 课件、论文均获得一、二、三等奖,11人次获得表彰。在此基础上,我们在语、数、英等多个学科 中开展“四结合”研究,并成为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确认的第一批学科“四结合”试验学校。 进一步培训教师,开发了丰富的教育信息资源。并及时围绕研究目标和内容收集数据、总结经 验,归纳提炼。目前已初步形成以培养小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教学设计方法 和教学评价体系。参加首届学科“四结合”年会,7个学科,27人次获奖。我们乘势将研究全 面铺开,让更多的教师参与到该课题的研究,在研究中提升他们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理论 与教研能力,在第二届学科“四结合”年会上,8个科目,66人次获奖,成为年会上获奖人 次、项目最多的一间小学。我们及时总结经验并逐步向其他学校推广实验,扩大本实验研究的 影响,接待了来自中山、深圳、广州等地多间课题实验学校的同行,进行了广泛的经验交流; 在国家级学术刊物《电化教育研究》上发表论文2篇;多个课例、教学课件被收录在年会成果 集中并出版。 学科四结合试验取得的成果,坚定了我们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信心和决心,在 2002年 3月,我们与华南师范大学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研究所合作,开展国家“十五”重点课 题之一“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研究”。我们注意学习经验,积极参加总课题组的学习培训, 明确研究内容、目的与做法。在谢幼如教授及多位研究生的指导下,我们开展了语文科“网络 环境下的协作学习研究”;数学科“基于专题学习网站的小学数学几何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英语科“网络环境下小学英语‘Aroumd the word’任务型教学模式与教学评价研究”,开 发了语文专题学习网站“山风景篇”、数学专题学习网站“几何直通车”、英语专题学习网站 “Aroumd the word”,在2004年的经交会上获奖,并成为该研究所开展网络环境的专题教 学研究的多媒体培训材料。我们利用开发的学习资源开展专题性课堂教学探讨,形成了各科 课堂教学模式,在该模式下进行学习,学生学得轻松,主动,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目前我 们正进行成果的收集和整理,将在六月底参加结题总结汇报。 我们潜心搞好现代化教育技术科研的精神获得何克抗教授的赞赏,2002年 7月由他亲自 主持的“英语跨越式教学报告会”在我校举行。在他的直接指导下,2002年 9月,我校成为 “小学英语教学跨越式发展的创新试验点学校”,是全国最早的 5所定点试验学校之一。探 索基于网络环境以言语交际为中心的“主导—主体”的小学英语创新教学模式。英语教师全 员参与研究,合理利用和积极开发课程资源,与北师大合作初步开发“小学英语教育跨越式 发展创新试验的教学平台”,精选了大量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网络学习资源(如:英文儿歌、 小故事、童谣、成语故事、童话故事、卡通故事等)辅助教学,为学生提供贴近时代、贴近生活、 贴近学生实际的学习内容和健康丰富的课程资源,拓展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新渠道,大大提高 了学生英语交际能力及英语学习兴趣。该平台雏形的搭建,为总课题组的实验工作的持续发 展作出了有力的支持作用,现在在全体实验老师的不断完善下它已经作为总课题组的资源学 习的平台在全国推广应用。 英语“跨越式”实验工作开始后,何教授以及北师大博士李文光、张文兰、林君芬在我校 蹲点指导,开展了实实在在的研究工作。几年来,他们几乎每个月轮着到学校培训老师,和 实验老师一起备课,听实验班上课,与实验老师一起探讨解决在实验的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 ……因为专家们对科研的执着和指导工作的落实,我校参与该课题的老师把这一课题的研究 工作常规化,从不敢放松,逐渐摸索出小学英语跨越式“师生对话-两两交流-自由说-拓展 阅读”的课堂教学模式。实验研究收获丰硕:实验班的学生喜欢特别爱上英语课,与非实验 4 班对比,实验班的学生的英语词汇特别丰富,听、说、读、写能力都要高很多。另外,老师自身 的素质也在不断地提高:教学观念得以及更新,教研能力得到提高,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英语科陈冰娜老师、范巧凌老师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她们都是一毕业就分配到我们学校任教的。 她们好学上进,肯钻研,在实验课题研究过程中,她们成长为经验丰富的科研型教师。 在2003年 7月和 2005年 3月两届“小学英语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创新试验第二次研讨会” 上,她们一共获得了研究成果的4个一等奖,两个二等奖,并分别在报告会上,第二次研讨 会上现场作课。课题的研究让两位年轻的老师迅速成长起来。先进的教学理念是相通的,陈冰 娜、范巧凌老师同时也参加了“四结合”“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设计与评价研究”的科研工作, 在各届的年会上都取得非常优异的成绩。这样的老师我们还有很多,是课题研究促进了教师整 体教学水平的迅速提高。 在跨越式发展理念的影响下,语文跨越式发展试验课题在 2002年下半年也开展起来, 至今参加试验的班级已经发展到三个年级8个班。经过三年实验,逐步总结出基本的课堂教 学模式“讲读课文-思维训练-拓展阅读-说写练习”。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的学习习 惯和学习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词汇丰富了,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流畅了,实践能力及创新 性思维能力等方面也有很大的提高。二年级和三年级实验班的部分作品已印编成第一本作品 集《聪聪爱写作》。为使实验面更广,壮大科研教师的队伍,使广大师生受益。于2004年 9月, 我们在一年级开展了“非网络环境”的语文跨越式试验,为保证课堂教学中“拓展阅读”环 节得以实现,我们发动全体语文老师收集编印了一年级人教版第二册语文教材的配套拓展阅 读材料《聪聪书屋》。现在,总课题组也向我们实验学校提供了二年级的拓展材料的印刷本。因 为学习资源得以保证,所以实验工作得以顺利进行。我校语文课堂教学质量也得到大幅度提 升。学生养成了爱读书,会读书的好习惯,学会查阅资料、搜集信息、加工处理信息;阅读能 力,写作能力大大提高,实现了语文学习的跨越式发展。几年来,老师在实验的过程中得到 素质提高的同时,也取得不少成绩,所写的相关论文,制作的课例,制作的教学课件分别获 得两届研讨会一、二、三等奖。 英语、语文的跨越式实验研究已进入了第3个年头,老师的敬业态度和取得的实验成效 受到了总课题组负责人何克抗教授的高度评价,夸赞我们学校走在众多实验学校的前头了 。 2004年 9月,我校该课题正式立项。 正因为我们认识到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教与学中的巨大作用。认识到现 代教育技术科研实验不只是课题研究的一种手段,更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良好的协 作意识与能力、自我扩充知识结构的意识与能力,创新的意识与能力,实现基础教育的跨越 式发展的有效渠道;还是更新教学观念、提高教师应用教育信息技术的水平、教学科研能力的 有效手段。因此,我们坚持不懈地进行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深层次整合的研究,实现 了改变传统教学结构,提高各学科教学效率,促进师生、学校发展的多赢目标。 五、多渠道、多形式丰富教学资源,支撑实验 有了教学硬件作为基础和有力支持,还要有教学软件配套,现代教育技术实验的开展才 能相得益彰。我校在软件环境的建设方面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 1、网络承造商的赠送软件,如校园网平台,学校办公管理系统等; 2、购买正版的软件:瑞星网络版杀毒软件、南海昭信公司出版的资源库(一套)、电子阅览 室等等; 3、自行设计和开发教学软件:在研究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教改试验中,我校教师自 己制作或与他人合作开发网络软件达 200多个。其中多个软件在参加国家、市、区各级的资源 建设评比中获得高度好评、荣获各项奖励! 4、建立了校园网虚拟光盘系统,整合了将近二百个各科教学需用的各类资料,供教师上课 5 时随时调用。 5、建立了校园网 VOD点播系统,超过 105GB适合青少年儿童的音、视频库大大地丰富了同学 们的视野,也方便和满足教师备课、上课的需要。 6、建立在校园网环境下的办公系统,及时传阅文件,发布公告,实现无纸办公。 软、硬件一手抓、双管齐下,为我校的现代教育技术实验的全面铺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六、外修内练,灵活多样,注重实效 全体教师都能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这是开展现代教育技术实验的前提。一 直以来,我校非常重视进行各层次各类型的信息技术培训工作。在组织校本培训工作中,高 起点,重考核,精心组织,充分开发各种学习途径,不断丰富内容,注重应用。深入而持久 地对教师进行系统的培训。 1、重视骨干培训。学校在对教师培训历来是不惜重金,花大力气。先后出资十多万选送 6 位教师、7人次到英国、澳大利亚培训学习;先后组织 200多人次到上海、四川、深圳、中山、广 州等地学习观摩。如各学科与现代教育技术整合的学习、各科课改培训、全国“学科‘四结 合’”年会,“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设计与评价”经交会等。仅是参加每年的“四结合”年会、 网络教学经交会就不下20人次。让骨干教师在国家级、省级大型研究会上拓宽视野,接受最 新的教育理念。更新知识结构、提高专业化和信息技术水平,使之与深化课改实验、推进素质 教育的要求相适应,与教育现代化和信息化的发展形势相适应。培养了一大批教研教改的骨 干教师,使其实承担课题研究、指导开展实验的能力不断增强,大大促进了学校现代教育技 术实验工作的开展。 2、强化全员培训。在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进程中,建立全员参与的校本培训机制就显得尤 为重要。我们不仅加强对实验班、骨干教师的培训,还加强对所有教师的教育和培训工作。由 教导处负责,电教组对培训内容进行统筹安排。培训的内容涵盖了电脑初级、中级、高级、网络 应用(初级应用及高级网络管理等)、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设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 理论讲座等等。另外,我们还不定期邀请华师大、北师大的研究生到校作专题的培训讲座,使 广大教师能及时了解到最新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的相关资讯。在培训形式上也是多种多样的, 有每周教师例会之后安排专门时间来培训的长班,也有突击性三天三晚培训的短班,以及大 量的专题讲座、专家讲座、分组讲座、全员培训、电教组软件技术交流会等等形式。全校93名任 课教师全部参与了各种现代教育技术培训,100%教师通过电脑中级考核;70%的老师能自制 教学课件。灵活多样的外修内练,使教师的信息素养大大提高,对实验探索起了极大的推动 作用。 七、实验工作效果突出,成果骄人 1、促进了教师的成长,提高了教师的科研能力与创新能力。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与研究 中,涌现了一大批信息素养高、科研能力强的教师。校长被评为区“优秀校长”“课改先进个 人”、有11人次老师在全国性的教学研讨会上进行现场做课、说课,并获得一、二等奖,在国 家级刊物发表 11篇,获奖 68篇、省级刊物发表(或获奖)论文13篇、市级刊物发表(或获 奖)论文13篇。有4人获省级以上荣誉称号,有6人获佛山市级荣誉称号,有95人次获南海 区级荣誉称号,其中20人次评为 “区‘四结合’教学改革试验研究先进分子”、9人次评为 “区信息技术应用先进工作者”、46人次评为“区教育科研先进教师”、4人次评为“区教育 信息资源建设先进工作者”、6人次评为“区艺术教育先进工作者”。3位教师被特聘为区教 育局学科教研员。80%的教师具有承担多个课题研究的能力。100%教师能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 进行教学。 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和良好的学习素质、信 6 息技术能力。我校学生文明守纪,近两学年学生违法率和犯罪率均为零;学生操行评定优良 率98.6%,后进生转化率为84%。学生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创新意识、合作观念等综合素质得 到全面提高。连续四年参加区、街道办组织的教学质量检查,学生成绩都遥遥领先;参加各级 各类活动比赛中屡获殊荣:我校学生从一年级开始按教学计划在教师指导下学习使用互联网, 从小学习利用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其它学科的有效工具,培养搜集、筛选、加工信息的能力。二 年级以上的同学都会用信息技术手段打印文章、通知,做出较精美的电脑小板报。高年级的同 学还能够自建网站、制作处理 EXCEL电子表格、利用 PhotoShop处理与加工图片、制作 FLASH动 画等。学生的信息技术素质获得较大提高,例如我校参加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比赛中有8 名学生获得省级奖励,10名学生参加南海区奥林匹克信息学竞赛获得一、二、三等奖,机器人 语言竞赛小组参加南海区教育局举办的竞赛获得小学组的第一名。最近刚结束的“桂城街道 第一届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我校成绩显著,参加乙组竞赛的选手囊括了前 9 名。是获奖档次最高、人数最多的一间学校。 3、成为地区示范性窗口学校。先后 20多次承办国家、省、市区级课改、教研、教育交流会议: “全国多媒体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会议”“省中小学德育进网络工作现场会”、“省网络心理 学会心理健康教育年会”、“省小学数学新教材分析会”、 “省二年级数学教学研究会”等; 主办了 30多次课堂教学开放活动,接待了不下一万人次的观摩学习,仅去年的“走进新课 程”教学开放日,就接待了来自佛山周边城镇、东莞、肇庆等地1500多人的听课。四年多来, 还接待过 150多批来自港澳、省内外各地的教育考察团,成为地区的信息技术和其他方面的 示范性窗口学校。为各兄弟学校提供了宝贵的学习经验,起到了很大的辐射作用。 在探索实践中,我们深深体会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教学整合的必要性和有效性, 特别是在网络环境下开展各项教研教改活动比传统的教学模式更具生动性和实效性,更有利 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新的形势下,我们将一如既往地推进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实验探索, 努力实现教育信息化、网络化、现代化,将学校建设成为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示范学校,形成 辐射与带动作用。 八、存在问题及今后努力方向 我校在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方面虽然已取得一定的成绩,然而,我们离省级现代教育技术 优秀实验学校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我们将从以下几方面不断改进,不断完善: 1、继续加大投资力度,加强学校硬件建设,形成更的教育高标准的教学信息化支撑平台。 2、不断更新,争取建设更高标准,更加完备的校园网络。 3、进一步优化教学资源,优化制度,使信息技术与其它课程达到完全整合。 4、不断提高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的能力,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我们有充分的信心和能力把“广东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办好,继续进行下去,为国家 培养出现代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7 近年来我校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成果一览表 (主要课题部分) 一、课例类 课例名称 获奖者 获奖 等级 获奖时间 备注 读画*赏画*说画*写画 潘惠英 李兴东 三 2001.4 全国第五届语文“四 结合”年会大自然的语言 符惠珍 梁海仪 三 2001.4 What do you like? 陈冰娜、温月梅、 何志龙、刘玉妹 一 2001.8 全国第一届学科“四 结合”年会 探知热带草原动物 赖碧兰 三 2001.8 民间工艺美术 吴洁 三 2001.8 引子与狮王进行曲 刘珊 三 2001.8 Four seasons 范巧凌、何志龙、 刘玉妹 一 2002.11 全国第二届学科“四 结合”年会 Animals 陈冰娜、梁海仪、 刘玉妹、温月梅、 范巧凌 一 2002.11 图形的拼组 丁学武 何志龙 卢兴潜 二 2002.11 长方体与正方体的体积 计算 罗秋莲 何志龙 左婉筠 二 2002.11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范绍进、李务芬、 潘惠英、黎绮妮、 李兴东 三 2002.11 安全小卫士 余淑华、卢兴潜、 罗秋连 三 2002.11 I can feel it. 综合课 例 梁海仪 陈冰娜 一 2003.11 基于网络环境的小学 英语基础教育跨越式 发展创新试验第二次 研讨会 Where is it? 综合课例 梁海仪 陈冰娜 一 2003.11 综合课例 Four seasons 梁演港 范巧凌 二 2003.11 综合课例 Do you like pears? 梁演港 范巧凌 二 2003.11 At the zoo 欧阳菊娟、范巧 凌 范绍进 二 2004.3 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 价研究 综合课例 The biggest and the smallest. 梁演港、范巧凌、 卢兴潜、邝翠珊 一 2005.3 基于网络环境的小学 英语基础教育跨越式 发展创新试验第三次 研讨会综合课例 Look at this tall man. 梁海仪、陈冰娜、 李兴东、李文兴 一 2005.3 8 综合课例 Our family 黄俊斌、曹梅、 范绍进、温月梅 三 2005.3 坐井观天 曾凡、谭翠欢、潘 惠英、余瑞芳 三 2005.3 黄山奇石 范绍进、曾凡、邱 素华、梁演港 三 2005.3 二、论文类 名称 获奖者 获奖 等级 获奖时间 备注 浅谈善用网络资源在语 文学科进行创新能力的 培养 潘惠英 李锦霞 符惠 珍 一 2001.4 全国第五届语文 “四结合”年会 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英 语口语教学的整合 温月梅、陈冰娜、刘玉妹 二 2001.8 全国第一届学科 “四结合”年会 创设情景,激发情感, 通过欣赏音乐培养学生 的创造性思维 刘珊 二 2001.8 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应用 与研究素质的培养 何志龙 三 2001.8 关于对实现综合活动课 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实 践探索 林彩丽、卢兴潜、何珏 三 2001.8 基于网络资源的小学英 语教学创新探索 温月梅、陈冰娜、范巧凌 一 2002.11 全国第二届学科 “四结合”年会 小学数学“几何立交 桥”专题网络站 何志龙、李兴东、梁丽梅 二 2002.11 自然教学与创新素质的 培养 钟飞燕、侯丽莹、赖碧兰 二 2002.11 网络环境下小学语文阅 读教学设计 刘玉妹、潘惠英 三 2002.11 信息技术与课程郑和教 学设计及其在小学几何 应用 罗秋莲、高锐丽 优秀 2002.11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教 学设计理论与试验探索 何志龙 陈冰娜 二 2003.11 基于网络环境的小 学英语基础教育跨 越式发展创新试验 第二次研讨会 网络环境下小学英语专 题任务型教学研究 范巧凌 一 2004.3 网络教学的设计与 评价研究 9 强化学生写作能力的综 合实践 邝笑华 一 2005.3 基于网络环境的小 学英语基础教育跨 越式发展创新试验 第三次研讨会 创设语境,给学生搭建 展现自我的舞台 范巧凌 二 2005.3 海阔凭鱼跃 天高任鸟飞 ---以《黄山奇石》为例浅 谈小学生想象力的发展 邱素华 三 2005.3 三、教学软件类 名称 获奖者 获奖 等级 获奖时 间 备注 大自然的语言 梁海仪 符惠珍 一 2001.4 第五届语文 “四结合”年 会 海底世界 范绍进 林碧芹 二 2001.4 小小钱币 万国成、何志龙、左婉筠罗秋莲 二 2001.8 全国第一届学 科“四结合” 年会 What do you like? 梁海仪、陈冰娜、范绍进黄俊斌、范巧 凌 三 2001.8 长方体和正方体 的体积 黄俊斌、罗秋莲、左婉筠 三 2001.8 探知热带草原动 物 罗剑平、赖碧兰 三 2001.8 巧求面积 何志龙、罗秋莲、万国成左婉筠 三 2001.8 Tour of time 梁演港 范巧凌 温月梅 杜肖如 李文 兴 一 2002.11 全国第二届学 科“四结合” 年会几何立交桥 黄俊斌 罗秋莲 万国成 何桂轩 何志 龙 一 2002.11 图形的拼组 黄俊斌、丁学武 罗秋莲 何志龙 邓超 群 二 2002.11 Do you hanve a baseball 梁海仪、黄俊斌、范巧凌、胡海红、刘穗 宁 二 2002.11 Four seasons 梁海仪、黄俊斌、范巧凌、李兴东、欧阳 菊娟 三 2002.11 Who can do it? 梁海仪、邝翠珊、陈冰娜、张颂华、聂晓 春 三 2002.11 畅游海陆空 曾凡、赖碧兰、侯丽莹、钟飞燕、李兴东 三 2002.11 专题网站 Around the world 梁演港、梁海仪、范巧凌、李兴东、 欧阳菊娟 一 2004.3 网络教学的设 计与评价研究 专题网站 山风景篇 范绍进、黎健珊、曾凡、黄凤婵、谭翠欢 一 2004.3 专题网站 几何直通车 黄俊斌、卢兴潜、罗秋莲、张美娟 二 2004.3 10 11 近年来教师开发教学软件一览表(精选) 编号 科目 课件名称 制作人 脚本 设计 制作时间 曾获奖项 1 语文 雷雨 梁海仪 语文科 2001.1   2 语文 海底世界 范绍进 林碧芹 2001.3 全国语文四结 合经交会二等 奖 3 语文 拼音乐园 范绍进 邱素华 2002.3   4 语文 自救自护我能行 范绍进 梁小玲 2002.4   5 语文 我是小小拼盘制作师 李兴东 林彩丽 2002.5 全国综合活动 课程成果展示 三等奖 6 语文 大自然的语言 梁海仪 符惠珍 2002.6 全国语文四结 合经交会一等 奖 7 语文 保持环境卫生 陈冰娜 唐翠欢 2002.9 全国协作区成 果交流一等奖 8 语文 加工上交资源(北师 大) 范绍进 语文科 2002.9   9 语文 冬眠 黄俊斌 语文科 2003.4   10 语文 小小设计师 梁海仪 黎健珊 2003.4   11 语文 我爱我的祖国 黄俊斌 梨少姬 2003.4   12 语文 胖乎乎的小手 范绍进 余瑞芳 2003.5 全国“英特 尔”信息技术 应用竞赛二等 奖 13 语文 美丽的小兴安岭 曾 凡 黄凤蝉 2003.6 佛山市现代教 育技术成果一 等奖 14 语文 有趣的贝类 范绍进 林碧芹 2004.1   15 语文 有趣的生物共栖现象 范绍进 张燕妮 2004.6   16 语文 打电话 范绍进 邱素华 2004.6   17 语文 小伙伴 范绍进 谭翠欢 2004.6   18 语文 两只小狮子 范绍进 谭翠欢 2004.6   19 语文 黄山奇石 范绍进 邱素华 2005.3 全国跨越式年 会三等奖 20 语文 坐井观天 曾凡 谭翠欢 2005.3 全国跨越式年 会三等奖 21 数学 认识物体和图形 黄俊斌 数学科 2001.9   22 数学 解决问题 黄俊斌 罗秋莲 2002.1   23 数学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 积 黄俊斌 赵淑姬 2002.5 全国多媒体协 作区成果评比 一等奖 12 24 数学 小小钱币学问多 李兴东 数学科 2002.6   25 数学 百分数的应用 黄俊斌 数学科 2003.4   26 数学 观察物体 黄俊斌 罗秋莲 2003.4   27 数学 巧求面积 何志龙 罗秋莲 2003.4 全国多学科四 结合经交会二 等奖 28 数学 小小钱币学问多 李兴东 何志龙 2003.4 全国多学科四 结合经交会二 等奖 29 数学 图形的拼组 黄俊斌 丁学武 2003.7   30 数学 小数点的位置移动引 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黄俊斌 周宝娟 2003.7   31 数学 石头的艺术 黄俊斌 罗秋莲 2004.1   32 数学 找规律 黄俊斌 丁学武 2004.1   33 数学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梁演港 余淑华 2004.5   34 数学 面积和面积单位 黄俊斌 罗秋莲 2004.5   35 数学 认识人民币 黄俊斌 丁学武 2004.5 全国多学科四 结合经交会二 等奖 36 数学 小数的性质 黄俊斌 赵淑姬 2004.5   37 数学 几何立交桥 黄俊斌 丁学武 等 2004.5 全国多学科四 结合经交会一 等奖 38 数学 数学广角 黄俊斌 丁学武 2004.9   39 英语 What do you like? 梁海仪 陈冰娜 2001.9 全国学科四结 合经交会三等 奖 40 英语 Tour of time 梁演港 范巧凌 2002.11 全国学科四结 合经交会一等 奖 41 英语 《Animals》 梁海仪 陈冰娜 2002.11 全国学科四结 合经交会一等 奖 42 英语 Do You have a baseball 梁海仪 范巧凌 2002.11 全国学科四结 合经交会二等 奖 43 英语 Children’s day 梁海仪 范巧凌 2002.6 全国跨越式年 会二等奖 44 英语 Who can do it 梁海仪 陈冰娜 2002.7 全国学科四结 合三等奖 45 英语 英 语 综 合 课 例 Animals 梁海仪 陈冰娜 2002.7 全国学科四结 合三等奖 46 英语 Where is it ? 梁海仪 何志龙 2003.11 全国跨越式年 13 会一等奖 47 英语 Do you like pears? 梁演港 范巧凌 2003.7 全国跨越式年 会三等奖 48 英语 Four Seasons 梁演港 范巧凌 2003.7 全国跨越式年 会二等奖 49 英语 I can feel it 梁海仪 何志龙 2003.7 全国学科四结 合经交会一等 奖 50 英语 What the weather like today? 梁演港 范巧凌 2004.5 人教版结集出 版 51 英语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梁演港 邝翠珊 2004.5   52 英语 Unit 16 Where is it? 梁演港 陈冰娜 2004.5   53 英语 Unit 14 Goat’s family is at the beach? 梁海仪 欧阳菊 娟 2004.5   54 英语 The biggest and the smallest 梁演港 范巧凌 2005.3 全国跨越式年 会一等奖 55 英语 Look at this tall man 梁海仪 陈冰娜 2005.3 全国跨越式年 会一等奖 56 英语 Our family 黄俊斌 曹梅 2005.3 全国跨越式年 会三等奖 57 音乐 速度的对比 李兴东 肖奋奋 2001.11   58 音乐 表情歌 范绍进 刘姗 2002.4   59 音乐 我的好妈妈 范绍进 刘姗 2003.5   60 音乐 下雪了 梁演港 吕春萍 2004.8   61 艺术 泥土的秘密 曾 凡 陈卓彦 2004.5 南海区小学艺 术网站评比一 等奖 62 艺术 舞动的童星 曾 凡 尹佳 2004.5   63 艺术 丰收的果实 范绍进 刘姗、 陈卓彦 2004.6   64 艺术 四季歌 梁演港 吕春萍 2004.6   65 现代科 技 探知热带草原动物 李兴东 赖碧兰 2001.4 全国多学科四 结合经交会二 等奖 66 现代科 技 汽车的故事 范绍进 赖碧兰 2002.5 南海区小学科 学网站评比一 等奖 14 67 现代科 技 春蚕驿站 曾 凡 赖碧兰 2004.11 南海区小学科 学网站评比一 等奖 68 现代科 技 海上世界 曾 凡 赖碧兰 2004.11   69 思想品 德 夸爸爸,赞妈妈 李兴东 黎健珊 2002.4   70 思想品 德 不贪小便宜 黄俊斌 李务芬 2003.4   71 美术 布老虎 李兴东 吴洁 2001.6   72 科学 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 范绍进 赖碧兰 2004.5   73 活动课 从一杯茶说起 范绍进 林彩丽 2003.4 全国综合活动 课成果展示二 等奖 74 综合活 动课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 六枝花 曾 凡 林彩丽 2004.5   75 主题班 会 安全小卫士 李兴东 余淑华 2002.8   76 主题班 会 安全小天使 李兴东 谭翠欢 2003.6   77 主题班 会 学会礼貌语言 李兴东 思品科 2003.6   78 班队会 学会与人合作 曾 凡 叶志云 2004.5   15 近年来教师制作专题学习网站一览表 序号 科目 课件名称 制作 脚本 制作 时间 曾获奖项 1 语文 山风景篇 范绍进、 曾凡 语文科组 2004. 5 网络环境下教与 学年会一等奖 2 数学 几何立交桥 黄俊斌 数学科组 2003 .5 全国学科四结合 一等奖 3 数学 几何直通车 黄俊斌 数学科组 2004 .5 网络环境下教与 学二等奖 4 英语 Around the world 梁演港、 梁海仪 英语科组 2003 .5 网络环境下教与 学一等奖 5 英语 Four seasons 梁演港、 梁海仪 英语科组 2004 .5 网络环境下教与 学一等奖 6 7 8 16 附件三 广东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自评检查量化表 学校名称:南海实验小学                    (表一) 一级 指标项 二级指标项 得分 A 工作落实 情况 A1 人员 A2 规划 7 B 三个覆盖 率 B1 教师 B2 学科 B3 课时 9 C 教学环境 建设 C1 达标 C2 使用率 C3 模式探索 14 D 课题研究 情况 D1 选题 D2 措施 D3 进展 D4 成果 16 E 教材使用 情况 E1 教材选用 E2 使用效果 E3 自制教材 14 F 组织培训 情况 F1 内容 F2 范围 F3 方式 13 G 实验工作 效果 G1 教研成果 G2 教师教学水平 G3 学生综合素质 G4 示范作用 24 总分 97 17
标签: 无
更多
预览本资源的用户最终下载了
资源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