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家庭
一、单元教学基本思路
本单元以认识、了解家庭,树立家庭责任意识为主要内容。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儿
童成长的摇篮,是儿童认识社会的起点。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和文化都非常强调家庭伦理与
道德,在 21世纪里,家庭的结构和价值观发生了重大变化,但是,重视家庭亲情、敬长爱
幼的家庭价值观仍然值得传承和发扬。本单元通过对家庭及周边环境的了解,让儿童从认
识家庭开始,了解自己与家庭的关系及责任,从而体会和睦家庭对自己健康成长的重要
影响。
在家庭里“家人爱我,我也爱家人”,这是家庭成员之间的真挚感情。孝敬父母和长
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一个人应该具有的好品质。学生在家庭里得到父母和长辈无
微不至的关爱,那么,也要使他们懂得自己也应该尊敬、关心、孝敬父母和长辈;感激父
母和长辈的关心、爱护,也要为他们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
孝敬父母的基础是了解父母。教材是通过“今天我当‘妈妈’”的活动让学生亲身体
验做父母的辛苦和不易,使儿童知道:我们也是家庭的小主人,也有一份责任。“今天我
当‘妈妈’”就是一次换位体验活动,通过活动使学生懂得家庭中的每个成员都有责任
做家务劳动。
融洽、和睦、民主的家庭关系,宽松的家庭环境,是儿童成长的基础,教材在设计中
注意引导儿童大胆地与家人沟通,以实现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尊重、关心和理解。
邻里之间应该和睦相处、互相帮助、互相谦让。远亲不如近邻,我们每一个人都要为维
护和增进邻里之间的和睦尽一份力量。优美的环境使人心情舒畅,脏乱的环境使人心生厌
恶。优美的环境要依靠大家共同创造和保护,特别是注意保持环境卫生,这样才会使居民
小区变得美丽,大家亲如一家。引导孩子学会待人处事,从小养成对家人、邻里、社会的责
任感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幸福、美好的家庭,首要的就是家庭的安全、家庭成员的平安。特别是独生子女是家庭
的希望,他们的健康、安全是全家、全社会最关注的问题。儿童的生命遭到意外伤害,给家
庭带来的痛苦、悲伤是不可想象的,因此,教材设计了居家的安全和保护,让学生学会自
我保护。
二、单元教学指导建议
1、教师应精心创设情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启发学生观察图片和周围的
事物,激发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引导他们主动地去探索、去发现、去研究,尽量让学生从
自身的体验中找出答案,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求知欲和积极探索的态度。
2、坚持活动性原则。在做中学、在体验中求知是学生最喜欢的。通过小组讨论、调查、游
戏等活动方式,使学生在活动中学到社会常识,并受到思想教育。
3、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现实生活中选择活生生的事实,对学生最有感染力、说服
力和教育意义。本单元内容重视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注重引导学生细致地观察、体验和
参与活动。了解自己的家庭,从学生最感兴趣的地方入手。家庭中人物之间的交往互动,
更能激发学生对自己家庭的热爱。
4、爱表现自己,毫不掩饰地表达自己的意见是此阶段学生的年龄特征。要使每个学生
都有当众表达自己意见的机会,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周围的事物,形象地汇报自
己调查的情况和所得出的结论。教师要善于听取和抓住学生汇报中的各种情况、前后矛盾
的事物、不全面的问题等,有的放矢地引导大家共同研讨,逐步统一认识,形成共识,获
得较全面的结论。学生在学习和交流的过程中,可能会发现同学之间家庭情况的差异,教
师要尊重学生的自尊及其家庭的“隐私”。
三、单元教学评价建议
建议从学生日常学习、习惯、表现等方面形成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主要从学习态
度、学习习惯和学习结果三个方面做出评价。评价过程中要充分肯定学生取得的成绩与进
步,体现出评价的激励性和指导性,坚持学生自评、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
1、教师通过观察日常教学中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态度是否积极主动,来判断学生是
否形成探究事物的欲望和学习的兴趣,来进行态度的评价。
2、通过日常观察和记录学生上课发言、回答问题、参加小组讨论的态度、作业完成的情
况,来判断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能力。
3、以学生是否能够完成课堂教学及联系自己家庭的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态度与能
力,评价他们的学习效果。
四、单元教学活动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