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 传  者 : 智乐园资源
单      位 :
上传时间 : 2017-07-14 10:28:46
小学品德与生活发展性评价方案 思品政 三年级.doc(25KB)
  • 浏览 : 0
  • 下载 : 0
第 1 页
第 2 页
0 0 类别 : 其他
小学品德与生活发展性评价方案 一、评价目的 品德与生活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通过对品德与生活的评价,可以对学生的学习 进度、学习水平、行为转变的情况做出确认,以促进学生的道德认识和行为的形成。 二、评价原则 1、评价方法的多样化 品德与生活不能只凭借书面测试评价学生,必须运用多种方法对不同目标、不同内容进 行评价。凡是有利于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评价方法都应得到肯定和赞赏。 2、评价时机的全程化 生活与品德的教学评价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的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的形成和发展,因 此,评价不能仅在学习过程结束后进行,而必须伴随于教学全过程,既要有终结性评价, 更要注重过程性评价。教师应随时关注学生在课堂内外的表现与反应,及时给予必要的、 适当的鼓励性、指导性的评价。 3、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学生应参与教学评价,反思自己的道德行为,并对教师的教学状况提出自己的看法, 家长、社会及有关人士共同参与评价,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的评价体系。 三、评价内容 小学品德与生活课重点考核学生的道德认识、判断能力和道德实践能力。学习评价分为 认知能力评价和行为能力评价。 认知能力评价。是评价学生在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内容要求的范围内,对有关道德和生 活内容的认识和初步理解能力。各年级的考察范围,应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所规定的内 容和要求,适当考察过去学过的内容。 行为能力的评价。是评价学生在小学品德与生活课教学内容要求的范围内,在认知基础 上的行为表现和行为习惯。行为能力的考察是检查学生是否能应用所获得的道德认识和行 为习惯。行为能力的考察是检查学生是否能应用所获得的道德认识和社会认识去指导自己 的行为,评价别人的行为,通常与考察贯彻《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综合 起来进行。 评价的具体内容: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品德与生活的基本理念,简单的说就是“爱”,有了爱才会 快乐的成长。让学生热心参与、细心探究、用心体验,真心去爱。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去寻 找答案。 2、道德品质。培养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尊纪守法、关心集体、保护环境、诚实可 信、维护公德;自信、自尊、自强、自律、勤奋;能对个人的行为负责,表现出所应有的社会 责任感等。 3、交流与合作。热心参与交流合作,能评价和约束自己的行为,能综合运用各种交流和 沟通的方法进行合作等。 4、学习能力。对有关课本内容有一定的认识和初步理解能力,运用学过的知识分析、解 决问题,有学习的愿望与兴趣,具有初步探究和创新精神。 5、个性与态度。在认知基础上的行为表现和行为习惯,对生活和学习有着积极的态度, 爱家人、爱同学、爱老师、爱大自然。 四、评价方法 学生学习评价一般通过课堂观察评价(见表)和阶段性评价两种途径进行。评价方法和 手段,应坚持倡导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结合,鼓励学生个性和特长的发展,鼓励学生开展 探究性学习活动。通过评价,努力创设有利于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学习的氛围,可 以采用教师观察、与学生谈话、平日表现记录、测验与考试、及时评语、评议等方法。评价形 式采用书面检测与日常生活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反应小学生道德与认识的行为表现,应 与履行小学行为规范的情况相结合。 品德与生活课堂观察记录项目包括:是否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讨论;是否善于与人合 作(听取别人的意见发表自己的见解);是否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发现和收获;观察学 生的行为表现和行为习惯是否有“爱”; 观察学生是否自信(提出不同的问题,大胆发 表自己的见解);对学习活动是否有浓厚的兴趣,有强烈的求知欲,好奇心; 五、评价结果的呈现形式 在呈现评价结果时,应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定量评价可以采用等级制的方式,定性 评价可以采用评语描述的形式,评语可以补充等级的不足,对学生的评价会更全面。
标签: 无
更多
预览本资源的用户最终下载了
资源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