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 传  者 : 智乐园资源
单      位 :
上传时间 : 2017-07-14 10:29:58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 思品政 三年级.doc(473KB)
  • 浏览 : 0
  • 下载 : 0
第 1 页
第 2 页
第 3 页
第 4 页
第 5 页
第 6 页
第 7 页
第 8 页
第 9 页
第 10 页
第 11 页
第 12 页
0 0 类别 : 其他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公布于 1988年,1997年林业部准备适当调整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我不是消息灵通人士,并不知道其进展,新名录 可能已经出台,但是并没有广泛传播,谁要是知道,请告诉我。我现在仍然使用 老的名录,只是把可能的变化提一下。新的名录应该不会有太大的变化。 最近中国有一些新发现的物种或新被鉴定的物种,它们很有可能被列入新 的名录。比如说爪哇野牛(白臀野牛),最近记录于西双版纳勐腊县,比现有的 一类保护动物白肢野牛更加稀有;矮岩羊,曾被定为岩羊的亚种,后被承认为 独立的物种仅分布于金沙江附近地区;大红鹳,1997年发现于新疆,是否在国 内繁殖尚不清楚,是我国唯一的一种红鹳;莽山烙铁头,1989年发现,1990年 定名,分布范围只有几千公顷;孟加拉巨蜥,原来并不知道我国有分布,和泽 巨蜥混淆。另外有一些原来未被列入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种类有可能被列入新的 名录,如沙狐,白鼬,豹猫,黑嘴鸥,红嘴相思鸟等观赏鸟类,新疆北鲵,温 泉蛇以及其它一些蛇和龟鳖类等。 我把现有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分成了三部分: 哺乳动物: 动物名称和分类 保护级别 备注 灵长目     懒猴科(所有种) I 我国有蜂猴(懒猴)、间蜂猴(中懒猴)和小蜂猴(小懒 猴)3种 猴科     短尾猴(红面猴) II   熊猴 I 可能降为II级 台湾猴 I   猕猴 II   豚尾猴 I 可能降为II级 藏酋猴(毛面短尾猴) II   叶猴(所有种) I 我国有长尾叶猴、菲氏叶猴、黑叶猴(包括其亚种白头叶猴) 和白臀叶猴(可能已灭绝或本不存在)等 金丝猴(所有种) I 我国有金丝猴、滇金丝猴、黔金丝猴3种或3亚种 长臂猿科(所有种) I 我国有白掌长臂猿、白眉长臂猿、黑冠长臂猿(包括其亚种白 颊长臂猿) 鳞甲目     鲮鲤科     穿山甲(鲮鲤) II 可能升为I级 食肉目     犬科     豺(豺狗) II 熊科     黑熊 II   棕熊 II 包括其亚种马熊,或被定为独立的种 马来熊 I   大熊猫科     大熊猫 I   浣熊科     小熊猫 II   鼬科     石貂 II   紫貂 I   黄喉貂(青鼬,密狗) II 可能解除保护 貂熊(狼獾) I   水獭(所有种) II 有水獭和滑獭(短毛獭或印度水獭)2种 小爪水獭 II   灵猫科     斑林狸 II   大灵猫 II   小灵猫 II   熊狸 I   猫科     欧洲野猫(草原斑猫) II   荒漠猫 II   丛林猫 II   金猫 II   渔猫 II   兔狲 II   猞猁 II   云豹 I   豹 I   虎 I   雪豹 I   鳍脚目(所有种) II 我国有大齿港海豹和髭海豹,偶见海狗 海牛目     儒艮科     儒艮 I   鲸目     淡水豚科     白鱀豚(白鳍豚) I   海豚科     中华白海豚 I   其它所有鲸类 II 共约28种 长鼻目     象科     亚洲象 I   奇蹄目     马科     蒙古野驴 I   西藏野驴 I   普氏野马 I 野生的已灭绝 偶蹄目     骆驼科     野骆驼 I   鼷鹿科     小鼷鹿(马来鼷鹿) I   鹿科     麝(所有种) II 共5种或亚种,可能升为I级 黑麂(毛额黄麂) I   白唇鹿 I   马鹿 II 包括白臀鹿 眉杈鹿(海南坡鹿) I   梅花鹿 I   水鹿 II   豚鹿 I 在我国可能已经灭绝 麋鹿(四不象鹿) I 野生的已灭绝 驼鹿 II   牛科     白肢野牛 I   野牦牛 I   黄羊 II   普氏原羚(蒙原羚) I   藏原羚 II   鹅喉羚 II   藏羚 I   高鼻羚羊(赛加羚羊) I 在我国可能已经灭绝 扭角羚(羚牛) I 我国 4亚种 鬣羚(苏门羚) II   台湾鬣羚(日本鬣羚) I 台湾鬣羚为日本鬣羚的亚种,也有人认为其是独立的种 赤斑羚 I   斑羚 II   塔尔羊 I   北山羊 I 可能降为II级 岩羊 II   盘羊 II 可能升为I级 兔形目     兔科     海南兔 II   雪兔 II   塔里木兔 II   啮齿目     松鼠科     巨松鼠 II   河狸科     河狸 I   鸟类: 动物名称和分类 保护级别 备注 鸊鷉目     鸊鷉科     角鸊鷉 II   赤颈鸊鷉 II   鹱形目     信天翁科     短尾信天翁 I   鹈形目     鹈鹕科(所有种) II 我国有白鹈鹕、斑嘴鹈鹕和卷羽鹈鹕 3种,其中卷羽鹈鹕有 时看作是斑嘴鹈鹕的亚种 鲣鸟科(所有种) II 我国有褐鲣鸟、红脚鲣鸟和黑脸鲣鸟3种 鸬鹚科     海鸬鹚 II   黑颈鸬鹚 II   军舰鸟科     白腹军舰鸟 I   鹳形目     鹭科     黄嘴白鹭 II   岩鹭 II   海南虎班鳽 II 我国最罕见的鸟类之一,不知道会不会升为I级 小苇鳽 II   鹳科     彩鹳 II   白鹳 I   黑鹳 I   鹮科     白鹮 II   黑鹮 II   朱鹮 I   彩鹮 II   白琵鹭 II   黑脸琵鹭 II 可能升为I级 雁形目     鸭科     红胸黑雁 II   白额雁 II   天鹅(所有种) II 我国有大天鹅、小天鹅(短嘴天鹅)和疣鼻天鹅(哑天鹅)3 种 鸳鸯 II   中华秋沙鸭 I   隼形目     鹰科     金雕 I   白肩雕 I   玉带海雕 I   白尾海雕 I   虎头海雕 I   拟兀鹫 I   胡兀鹫 I   其它所有种 II 共约 39种,其中白腹海雕可能升为I级 隼科(所有种) II 我国约11种,其中猎隼,矛隼,游隼和阿尔泰隼等可能升 为I级 鸡形目     松鸡科     细嘴松鸡 I   黑琴鸡 II   柳雷鸟 II   岩雷鸟 II   镰翅鸡 II   花尾榛鸡 II   斑尾榛鸡 II   雉科     雪鸡(所有种) II 有藏雪鸡、高山雪鸡和阿尔泰雪鸡 3种 雉鹑 I   四川山鹧鸪 I   海南山鹧鸪 I   血雉 II   黑头角雉 I   红胸角雉 I   灰头角雉 I   黄腹角雉 I   红腹角雉 II   虹雉(所有种) I 有绿尾虹雉、棕尾虹雉和白尾稍虹雉三种 藏马鸡 II   蓝马鸡 II   褐马鸡 I   黑鹇 II   白鹇 II   蓝鹇 I   原鸡 II   勺鸡 II   白冠长尾雉 II 可能升为I级 白颈长尾雉 I   黑颈长尾雉 I   黑长尾雉 I   锦鸡(所有种) II 有白腹锦鸡和红腹锦鸡2种 孔雀雉 I   绿孔雀 I   鹤形目     鹤科     灰鹤 II   黑颈鹤 I   白头鹤 I   沙丘鹤(加拿大鹤) II   丹顶鹤 I   白枕鹤 II 可能升为I级 白鹤 I   赤颈鹤 I   蓑羽鹤 II   秧鸡科     长脚秧鸡 II   姬田鸡 II   棕背田鸡 II   花田鸡 II   鸨科(所有种) I 我国有大鸨、小鸨和波斑鸨三种 鸻形目     雉鸻科     铜翅水雉 II   鹬科     小杓鹬 II   小青脚鹬 II   燕鸻科     灰燕鸻 II   鸥形目   有的分类法认为鸥类隶属于鸻形目 鸥科     遗鸥 I   小鸥 II   黑浮鸥 II   黄嘴河燕鸥 II   黑嘴端凤头燕鸥 II 我国最罕见的鸟类之一,不知道会不会升为I级 鸽形目     沙鸡科     黑腹沙鸡 II   鸠鸽科     绿鸠(所有种) II 我国 8种 黑颏果鸠 II   皇鸠(所有种) II 我国有绿皇鸠和山皇鸠两种 斑尾林鸠 II   鹃鸠(所有种) II 我国有斑尾鹃鸠、乌鹃鸠和棕头鹃鸠三种 鹦形目     鹦鹉科(所有种) II 我国约7种 鸮形目(所有种) II 我国 2科约26种,其中毛腿鱼鸮等可能升为I级 鹃形目     杜鹃科     鸦鹃(所有种) II 我国有褐翅鸦鹃和小鸦鹃两种 雨燕目     雨燕科     灰喉针尾雨燕 II   凤头雨燕科     凤头雨燕 II   咬鹃目     咬鹃科     橙胸咬鹃 II   佛法僧目     翠鸟科     蓝耳翠鸟 II   鹳嘴翠鸟 II   蜂虎科     黑胸蜂虎 II   绿喉蜂虎 II   犀鸟科(所有种) II 我国有双角犀鸟、冠斑犀鸟、棕颈犀鸟、白喉犀鸟和花冠皱盔 犀鸟 5种,可能升到 I级 鴷形目     啄木鸟科     白腹黑啄木鸟 II   雀形目     阔嘴鸟科(所有种) II 我国有长尾阔嘴鸟和银胸丝冠鸟 2种 八色鸫科(所有种) II 我国 8种 其它动物: 脊索动物门 爬行纲     龟鳖目     龟科     地龟 II   三线闭壳龟 II   云南闭壳龟 II   陆龟科     四爪陆龟 I   凹甲陆龟 II   海龟科     蠵龟 II   绿海龟 II   玳瑁 II   太平洋丽龟 II   棱皮龟科     棱皮龟 II   鳖科     鼋 I   山瑞鳖 II   蜥蜴目   有的分类方法把蜥蜴目和蛇目列为有鳞目的两个亚目 壁虎科     大壁虎(蛤蚧) II   鳄蜥科     鳄蜥 I 可能降为II级 巨蜥科     泽巨蜥(圆鼻巨蜥) I   蛇目   有的分类方法把蜥蜴目和蛇目列为有鳞目的两个亚目 蟒科     黑尾蟒(缅甸蟒/印度蟒) I   鳄目     鼍科(短吻鳄科/钝吻鳄科)     扬子鳄 I   两栖纲     有尾目     隐鳃鲵科     大鲵 II 可能升为I级 蝾螈科     细痣疣螈 II   镇海疣螈 II   贵州疣螈 II   大凉疣螈 II   红瘰疣螈 II 疣螈在我国只有这五种,相当于所有种 无尾目     蛙科     虎纹蛙 II 可能解除保护 鱼纲     鲈形目     石首鱼科     黄唇鱼 II   杜父鱼科     松江鲈鱼 I   海龙鱼目     海龙鱼科     克氏海马 II   鲤形目     胭脂鱼科     胭脂鱼 II   鲤科     唐鱼 II   大头鲤 II   金线鲃 II   新疆大头鱼 I   大理裂腹鱼 II   鳗鲡目     鳗鲡科     花鳗鲡 II 鲑形目     鲑科     川陕哲罗鲑 II   秦岭细鳞鲑 II   鲟形目     鲟科     中华鲟 I   达氏鲟 II   匙吻鲟科     白鲟 I   文昌鱼纲     文昌鱼目     文昌鱼科(鳃口科)     白氏文昌鱼 II       半索动物门 肠鳃纲     柱头虫目     柱头虫科     多鳃孔舌形虫 I   玉钩虫科     黄岛长吻虫 I       软体动物门 腹足纲     中腹足目     宝贝科     虎斑宝贝 II   冠螺科     冠螺 II   瓣鳃纲     异柱目     珍珠贝科     大珠母贝 II   真瓣鳃目     砗磲科     库氏砗磲 I   蚌科     佛耳丽蚌 II   头足纲     四鳃目     鹦鹉螺科     鹦鹉螺 I       节肢动物门 昆虫纲     双尾目     铗[虫八]科     伟铗[虫八] II   蜻蜓目     箭蜓科     尖板曦箭蜓 II   宽纹北箭蜓 II   缺翅目     缺翅虫科     中华缺翅虫 II   墨脱缺翅虫 II 最近在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的考察中发现的缺翅虫可能也是这 种 蛩蠊目   本目原本不知中国有分布,全世界也仅有几种 蛩蠊科     中华蛩蠊 I   鞘翅目     步甲科     拉步甲 II   硕步甲 II   臂金龟科     彩臂金龟(所有种) II   犀金龟科     叉犀金龟 II   鳞翅目     凤蝶科     金斑喙凤蝶 I   双尾褐凤蝶 II   三尾褐凤蝶 II   中华虎凤蝶 II   绢蝶科     阿波罗绢蝶 II       腔肠动物门 珊瑚纲     柳珊瑚目     红珊瑚科     红珊瑚 I  
标签: 无
更多
预览本资源的用户最终下载了
资源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