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小吃
每一个地方基本上都有一些比较有特色的小吃,我的家乡也不例外。
那是一种口感很好的豆腐,有两种形状。一种是三角形的,一种是四方形的
并不单单是形状上的不同,三角形的比较咸,适合用来送稀饭,四方的呢,则
是淡的,一些吃斋念佛的阿爷阿婆总喜欢把它们当成主菜,有时大人们怕油条
太热气,又没有豆腐那么营养,偶尔也买了来让小孩配着豆浆吃。
小时候,爸爸几乎每天都要带我到那摊全村有名的豆浆摊去喝豆浆,别人
家的爸爸带的总是虎头虎脑的小子,就爸爸例外,大家心里都非常明白,在爸
爸的几个孩子当中,他最疼的还是我。在那个重男轻女的年代,这是很少见的。
恰好豆浆摊的隔壁就是卖豆腐的。那些喝豆浆的熟客总爱叫我“老陈家的丫头”
每次喝完豆浆,总会买一些豆腐带回家。
卖豆腐的是一个年轻人,一个老实厚道的小伙子,因为从不缺斤少两,态
度也非常好,做的豆腐又非常好吃,所以他的豆腐总是第一个卖完。有时我也会
自己一个人买豆腐去,那个小贩总会很热情地招呼我,还会在已经称好的豆腐
里面再添上一些。一面还特别交代我:小妹妹,拿好了,慢点走,别摔倒了。那
种憨憨的笑,一直是我非常温暖的回忆。
还有一种非常常见的叫贝米的小菜,那是一种小小的贝壳肉,用机器把外
壳去掉了,剩下里面小小的贝肉,也是用来送稀饭的。那时的贝米,都是用纸来
包的,通常几毛钱就能买到一包,拿回家后,把贝米往盘子里面一倒,纸袋里
还会粘着一些没有倒出来的。大人便会随手给了小孩,让他们把粘在里面的贝米
找出来吃掉。此时回忆起来似乎还能记得那种鲜美的味道,虽然这样不很卫生,
但是在那个生活条件还不是很好的年代,卫生还没有受到特别的重视,而那时
候,好像也没有现在这么多的传染病发生。我是家里的老幺,当然会占便宜,那
时候纸包里的贝米,十有九次都归我,可有时我也会良心发现,忍痛割爱地给
了小哥哥,可是眼光却一直没有离开过纸包。
现在诸如此类的豆浆油条、豆腐贝米之类的小吃在大街上依然随处可见,可
是不管怎么吃,却再也吃不出童年时的那一种美妙的味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