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风吹啊吹
教学目标:
1.了解本地的地理特点及其与当地经济的关系,知道本地与之相关的主要经济支柱产
业。
2.知道本地的气候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3.知道海洋蕴藏着丰富的资源,要保护海洋。
设计思路:
海洋蕴藏着丰富的宝藏,广东作为重要的沿海省份,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对当地
的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本课从丹丹带京京看海说起,设计了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通过展现海洋丰富的海产品,使学生感受到广东省海洋渔业和淡水养殖业的发达;
二是介绍海洋带动了广东海洋运输业的发达。三是通过介绍台风带来的危害和利益,说明
了气候对当地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教材的每一部分都紧紧围绕海洋组织素材,使同学
们对辽阔的海洋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了解,对自己的家乡有了更多的认识和了解。
意图说明:
教材第 58-59页,表现的是大海辽阔壮观的气势和海洋丰富的海产品,由此让学生感
受到海洋蕴藏着丰富的资源,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要树立保护海洋的意识。
教材的第 60页,是繁忙的海上运输图景,表现了海洋与当地经济的关系,使同学们
感受到海洋带来了当地海洋运输业的发达,使学生进一步产生探索海洋奥秘的欲望。
教材的第 61页,是台风对人们生产生活带来的破坏的图景。引导学生尝试了解台风的
知识,学会辨证地认识台风的作用。
教师准备:中国地图
学生准备:
1.搜集有关海洋鱼类的资料或图片。
2.搜集我国台风造成灾害的事例。
3.喂养珊瑚鱼(家里有喂观赏鱼或有兴趣的同学)。
教学过程:
活动一 算一算:我国的海岸线有多长?
1.教师出示一幅中国地图,用一根绳子量一量我国沿海海岸线有多长。
2.度量测得的绳子的长度。
3.根据地图上的比例尺和绳子的长度,请同学们算一算我国的海岸线有多长。
4.根据教材提供的广东省的海岸线长度,算一算广东省的海岸线占到全国的百分比。
活动二 小游戏:气象信号
1.全班分成四组。
2.教师出示各种台风信号、暴雨信号和寒冷信号,请各组同学认一认它们表示什么,
当见到这些信号的时候,自己该怎么做。
3.答对的小组加分,分数最高者为优胜。
活动三 小实验:喂养珊瑚鱼
1.课前请同学们分成两个小组(有条件的可多组,进行对比实验),一组用天然海水
或是人造海水喂养,并请有关的人士,观察并记录下各自喂养的生存时间及变化,做好
记录。
2.课上带来自己的实验结果,根据实验结果说说喂养珊瑚鱼应注意些什么。
活动四 辨析:有人说,世界上有大量的海水资源,不用节约用水。你赞成他的观点
吗?为什么?
1.请持不同观点的同学各成一组,辩论的方式,充分陈述自己的观点。
2.分析观点存在分歧的原因所在。
3.说说你知道的海水淡化技术有哪些。
4.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海水淡化的技术还不宜大面积推广,因此,地球上的淡水资源
是极其有限的,我们要节约用水。
活动五 说说台风给人们生产和生活带来的影响
活动六 图片展:丰富的海洋资源
请同学们将自己搜集到的海洋资源的图片或是资料大家交流,并在小组内互相交流
自己了解到的知识。将所有的图片资料组成一个小展览。
活动七 实践活动:清洁海滩
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将此活动作为课后实践活动开展。让同学们带上垃圾袋,集中到某
一处游人较多的海滩,拾检海滩上的垃圾,并向游人宣传保护海洋的知识。
活动实施建议:
1.本课涉及到许多有关的气象和海洋资源的知识性内容,因此,教师在课前需要做好
大量的资料搜集工作,以确保知识内容的正确。
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作用,让学生从多种渠道搜集资料,扩大学生
的视野。
3.喂养珊瑚鱼的实验,要尊重学生的兴趣,并考虑到家庭经济条件。因此,最好找家
庭有喂养观赏鱼的同学,这样可以利用现有的设施,还可以求教于学校的生物教师或是
专业人士。
4.对于海洋资源的认识要注意全面,它不仅有丰富的渔业资源和能源、矿产资源,还
带来了丰富的旅游资源,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这一点。
5.要注意联系本地的地理和气候特点,开发本地的课程资源,贴近本地学生的生活实
际。
教学评价:
1.感受海洋的博大,知道海洋蕴藏着丰富的资源。
2.能够说出本地的地理和气候特征,知道与之相关的本地主要经济支柱产业。
3.具有保护海洋的意识。
4.初步树立一分为二的辨证思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