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 传  者 : 智乐园资源
单      位 :
上传时间 : 2017-07-14 10:30:08
海水资源开发 思品政 三年级.doc(29.5KB)
  • 浏览 : 0
  • 下载 : 0
第 1 页
第 2 页
0 0 类别 : 其他
海水资源开发 沿海工业用海水在发达国家已达 90%以上,如果我国也能大力推广海水利用, 是可以大大缓解滨海城市缺水问题的。 海水直接利用 海水直接利用的方面多,用水量大,在缓解沿海城市缺水中占有重要地位。在 发达国家,海水冷却广泛用在沿海电力、冶金、化工、石油、煤炭、建材、纺织、船舶、食 品、医药等工业领域。日本和欧洲每年都约 3000亿立方米,目前,我国仅 100多亿 立方米。如果积极把海水在工业中作冷却水、冲洗水、稀释水等以及居民的冲厕用水 (约占居民生活用水的 35%)发展起来,对缓解沿海城市缺水问题,将起重大作 用。 海水直接利用的技术包括:海水直流冷却技术,已有 80年应用史,是目前工 业应用的主流;海水循环冷却技术,我国尚处研究阶段;海水冲洗等技术等。与海 水直接利用的有关重要技术,还包括耐腐蚀材料,防腐涂层,阴极保护,防生物附 着,防漏渗,杀菌,冷却塔技术等。 海水淡化 海水淡化技术,经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其技术已经成熟。主要的淡化方法有: 多级闪蒸(MSF)。单机容量可达 4.5-5.7万m3/d。运行温度、造水比和级数 分别在 120℃、10和 40级。多级闪蒸除了消耗一定的加热蒸汽外,要消耗电能 4~ 5kWh/m3淡水,用于海水的循环和流体的输送。 低温多效(LT-MDE)技术是在多效基础上,于 1975年发展起来的,近 10 年有较大发展。单台装置每天可产淡水 20000立方米。蒸发温度低于 800度,效数一 般在 12效左右。造水比大于 10。低温多效除了要消耗的加热蒸汽外,要耗电能 1.8kWh/m3用于流体输送。 反渗透(SWRO)RO角膜和组件技术已相当成熟,组件脱盐率可达 99.5%, 能耗在 3~4kWh/m3淡水。SWRO技术设备投资少、能耗低、效益高、工艺成熟,已 有 30年的经验积累,竞争力最强。 最近,日本辛德莱拉依特公司开发出一种低成本、高效率的海水淡化新装置。其 外表是一个不锈钢制多孔圆筒,里面装有一个由1000枚外径156毫米、内径 136毫米不锈钢片摞成的管。这支管经缓慢拧曲,内外会因不锈钢片位移而形成 凸凹不平的层次,层次间出现纳米级空隙。使用时,首先将海水放入结晶装置中, 再施加高频电压进行“加工”。几十秒钟后,海水中钠离子和氯离子会发生化合而 形成细微食盐晶体,并逐渐增长为1微米左右的粒子。这些粒子凝聚后,可形成直 径为几微米、容易被过滤掉的盐粒。然后,把这种海水放进上述不锈钢圆筒的容器中, 施加一定压强,盐粒就会被挡在管外,其余受压而浸入拧曲管内的水便是要得到的 淡水,其盐分浓度为0.067%左右,氯化镁等矿物质含量是正常海水的一半, 成为理想的饮用水。 新型装置效率是浸透膜方法的3倍,海水利用程度高达95%,所需电费和维 修费都很低。该公司已经制造出每分钟可生产200升淡水的大型装置。 世界海水淡化的日产量已经达到 2700万吨,并且还在以 10%~30%的速度攀 升。目前海水淡化的国际市场容量已经达到 20多亿美元,主要由美、日等强国瓜分, 未来 20年有近 700亿美元,市场潜力巨大。在多次国际海水淡化会议上,第三世界 国家的代表迫切希望中国的海水淡化技术能够进入国际市场,打破目前的垄断格局。 与核能等新能源结合是海水淡化降低成本走向大型化的趋势。中国核工业总公 司已经掌握了低品位核燃料的高效利用新技术。据测算如果把世界上废弃的低品位 核燃料全部利用,可建立 300余座 20万千瓦的低温核供热堆(中国现有废料可建 10座)。这些热量全部用于海水淡化,每天可生产 2400万立方米的优质淡化水, 供养的人口超过 2亿。核能技术与海水淡化的结合除了要求核技术本身是成熟的之 外,还需要成熟的先进蒸馏法海水淡化技术与之配套,更能显示其技术经济优势。 海水淡化技术与中国的核工业捆绑进入国际市场,形成核能海水淡化产业,可实现 和平利用核能为人类造福。如果中国能占领 1/5的核能淡化市场,可实现核供热设 备销售产值 150亿元,海水淡化设备销售产值 480亿元,形成我国有自主知识产权、 国际竞争能力的优势产业。 海水淡化在推进海水利用中地位重要。沿海工业利用淡化海水虽然量少,但是 性质重要,目前全国的海水淡化,每年就能节省约 400万立方米陆地水,对保证沿 海工业生产的需要和居民生活用水发挥了重大作用。目前海水淡化成本一般 4至 5 元,如果热电水联产海水淡化成本可降到 4元以下,如果再发展海水综合利用,把 浓缩海水用来提取化学元素,其淡化成本还要降低。目前海水淡化的成本已为岛屿 用淡水和沿海发电厂用淡水和纯水所接受。
标签: 无
更多
预览本资源的用户最终下载了
资源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