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鲁迅纪念公园
这座占地 2600多平方米、投资 2700多万元的公园是一个以鲁迅先生 1927年 1月—9
月间在广州工作生活的足迹为主线,以纪念鲁迅先生光辉一生为主题,广州首个以名人
名字命名的纪念公园。公园共分三大部分,入口广场区、浮雕广场区和瀑布广场区。从东侧
正中进入公园,迎面就是鲁迅先生的头像。花团锦簇中,鲁迅先生微仰着头注视前方,像
是在审视中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塑像左侧为一涌泉,名“乳泉”,取鲁迅先生名言:
“我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牛奶”之意。塑像后面墙壁上则刻着鲁迅先生散文诗集《野草》
题词的摘录:“我自爱我的野草,但我憎恶这以野草作装饰的地面——我将大笑,我将
歌唱。”在入口处南侧,是一组线雕景墙,分别刻有鲁迅先生在广州期间撰写或编著的部
分作品的封面图画,以及其名作《无声的中国》的摘录:“青年们先可以将中国变成一个
有声的中国,大胆的说话,勇敢的前行——必须有了真的声音才能和世界的人同在世界
上生活。”其掷地有声的警句值得不同时代的人们品味。广场南侧摆放了一组主题雕塑,
上书:“老调子已经唱完”,该话引自鲁迅于 1927年 2月在广州《国民新闻》副刊《新时
代》上发表的文章,寓意旧的、不符合新时代的东西将要灭亡,新的事物将破土而出。
入口北侧是一组高低错落的条形石壁瀑布,源源不断的流水寓意鲁迅先生精神永存,
也表达了人们对鲁迅先生的怀念永不停息。这里一株有上百年树龄的“飞榕”特别引人注
目,该树枝叶繁茂,树根虬结,攀植在鲁迅头像南边浮雕墙前,就像一位历史见证人,
见证着社会的变革,时代的变迁。 昨天是工作日,但仍有不少市民来到公园一睹为快。
一位住在附近的老者高兴地告诉笔者:“广州在鲁迅先生的光辉一生中曾留下重要的一
笔,在国内很多城市都建有鲁迅公园的情况下,广州终于也将鲁迅从街头请进了公园里,
这才符合广州历史文化名城的称号。”
鲁迅与广州 1927年 1月 18日,鲁迅由厦门到广州中山大学任教,鲁迅就任中山
大学教务主任兼文学系主任,并住进该校大钟楼。
3月 1日,中山大学举行开学典礼,鲁迅发表 10分钟演说,谈的是“ 读书与革命”。
他说,革命就是革新。他要求中大学生一面读书,一面革命。
3月 29日,鲁迅从中山大学钟楼迁居白云路西段的白云楼西侧的 26 号(现 7号)二
楼,在这里,他写下了在广州期间的大部分著作。 4月 6日,李大钊被害,鲁迅忧心如焚,
他沉重地感觉到:革命的果实有可能被葬送。4月 10日,当广州热烈庆祝北伐军攻占上海
和南京的时候,他写下《庆祝沪宁克服的那一边》,希望给革命的人们增加一点危机意识。
4月 15日,广东方面的国民党反动军警到中大抓人,鲁迅出面劝说校方保护学生无
效,于 4月 21日正式向中大提出辞职。
此后一直到离开广州前,他每天闭门整理旧作。在这里,他编订了《朝花夕拾》、《野
草》,一气写了一个新的杂感系列:《辞大义》、《答有恒先生》、《反“漫谈”》、《忧“天
乳”》、《革“首领”》、《谈“激烈 ”》等,写下了《可恶罪》、《小杂感》、《略谈香港》等 30多
篇富于战斗性的杂文、散文。
1927年 9月 27日,他与许广平一起乘船离开广州,前往上海进行另一场战斗,直至
生命最后一息。
有关专家认为,对于整个一生来说,鲁迅只在广州作了短暂的停留,然而,他的革
命思想却是在这儿形成、夯实的。
现在,文史专家们正在努力争取让白云楼恢复鲁迅故居的原貌,让它和鲁迅纪念园
遥遥相望,增强鲁迅纪念园的纪念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