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一把金钥匙
作为一名新教师,刚刚接手我们的三(1)班时,我在很多方面都缺乏经验,不管是
课堂教学还是组织纪律,甚至班主任工作,我常常会觉得茫然和不知所措。虽说是三年级,
可是在学习上,很多孩子都让我头痛。《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
体”。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也是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给他们自主学习、自由学习的
空间,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那么,要如何培养、提高中年级学生的自学能力呢?在一年
多的教学中,我有了些体会。
一、树立主动获取知识的自信
学电脑要从娃娃抓起,自学能力也要从小培养。中年级学生毕竟年龄还小,他们的自
控能力较弱,但容易接受形象感染。因此,要培养他们的自学观念,教师可以从讲儿童感
兴趣的故事着手。
古今中外有着许多令人积极向上的事例。古代匡衡偷光、车胤囊萤、孙康映雪、岳飞沙
地习字的学不怕苦的故事;现代的华罗庚、爱迪生、童第周少儿时勤奋学习、自我探索的故
事,无一不是启发学生逐步形成“学习靠自己”的观念的好教材。
让学生在听故事的快乐情绪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使他们逐渐认识学习靠自己的重
要性与可能性,逐渐在头脑中产生“我也能行”、“我也来试试”的念头,加强学生的自
信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主动的获取知识。
二、培养良好的自学习惯
自学习惯的好坏,直接决定着自学能力的高低。但是一个良好的习惯的形成,绝非偶然,
也并不是一日之功,它必须经过系统扎实且坚持不懈的指导、监督和时间,才能逐步形成。
在三年级入学的第一课,我就要求学生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依次看课本上的每一幅图
画;上课前先看要教的内容,学完要反复诵读;不要一遇到困难就求助于别人,自己先
思考;建议家长不要在孩子遇到“拦路虎”的时候就越俎代庖代替他们写作业;表扬那
些在做作业时发现疑难问题主动向老师、同学请教的学生;课内外的作业必须在规定的时
间里完成,不能拖拉作业;作业没有完成不可以做游戏;鼓励、号召学生在课外看一些有
益的、自己感兴趣的书……
我把这些要求逐步形成的学习常规,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经常对学生进行检查、督促,
及时发现学习习惯较好的学生,加以表扬,树立起榜样,要求大家赶紧跟上。这样逐步提
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心理学上认为,习惯一旦养成,便不易改变,
学生如果养成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就会时时处处自觉、有效地进行学习,不论是课内还是
课外,都能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掌握科学的科学方法
在自学的过程中,指导学生使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往往能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方
法的选择、指导,必须符合中年级学生认知、情感,乃至意志的特点。我在教学中常用的方
法有以下几种:
1、圈划标记法。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三年级的孩子刚从低年级升上来,逐步
要从以识字为主转变为以学习句段为主,但是也不能忽视字词的学习。为了帮助孩子们更
好地学会和掌握生字,我布置他们在课前做一个“找新朋友”(找生字词)的游戏。在圈
的过程中,孩子肯定得先看生字表去认字音、字形,同时在朗读过程中,根据心理学上知
觉的选择性,孩子会特别注意被圈的生字,有助于学生的记忆。
划,是指在读课文的过程中,把难理解的词语用横线划出来,自己通过查字典、联系
上下文,或求助于家长、老师寻求答案。
2、使用学具法。教师在注重教法的同时,更要注意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字典还是孩
子学习的好帮手。三年级开始,我就教孩子在用音序、部首查字法来查字典,让他们在预
习的时候正确使用学习工具来自学生字、词语等。这样不仅节约课堂上教师解释词语的时
间,而且还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兴趣。
3、小组讨论法。讨论式是活动化教学的重要方式。它的核心在于自主、合作、探究的学
习。对于三年级的学生,虽然自控能力不强,但是比低年级时有了进步,所以对于知识容
易混淆、难理解的词语、句子,需要学生展开想象时,教师要敢于放手,让学生用四人为
小组的形式展开讨论。不管结论怎样,所关注的是让学生扔掉“拐棍”,自己寻求答案的
这个过程,以此来训练学生逐步获得自学能力。
记得 叶圣陶先生有句名言“教是为了不教”,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正是为
了教给学生一把开启知识宝库的金钥匙,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能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
得到这样的一把钥匙,将会让学生终生受益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