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笔:学会合理消费
——养成“用好每一分钱”好习惯
一、事例
一天我值日,刚吃好中饭,还没到校门口,许多学生纷纷跑到我跟前,这个说:
“褚老师,沈超刚才在打他妈妈。”那个说:“褚老师,沈超向他妈妈要钱买赛车,他妈
妈不给,就对他妈妈乱发脾气。”我一听,连忙跑到校门口,只见沈超双手死死揪住他妈
妈的衣角,任凭他妈妈怎样斥骂,就是不松手。看到我来了,他才慢慢松手。他妈妈告诉
我:最近,沈超用钱很厉害,每天都要讨钱。不给,有时就用不吃饭,不上学来威胁。他
的父母为了让他吃饭,要他上学,只好满足他的要求,天天给一元、二元。今天,他看到
有同学买了漂亮的赛车,羡慕极了,因此,也吵着非买不可。妈妈不答应,就纠缠不休…
…,他妈妈一边说一边眼中流出了泪水,脸上一副无可奈何的样子。
二、原因
看到这种情况,我想到中午家长送饭后,学生还伸手向家长讨钱买零食吃的情况。这
不能不说当今我国在教育孩子上存在着许多不足,就如消费来讲 ,如今孩子大多是独生子
女,从小得到父母、爷爷奶奶的宠爱。由于生活条件好了,许多人抱着“再苦不能苦孩
子”的想法,从小对孩子几乎百依百顺,稍有不从,孩子就哭闹不止,长期这样 ,造成他
们任性、自私、贪吃、贪玩的性格,年龄愈大愈厉害。
现在正在开展争做“合格小公民”活动,提倡养成“十个道德好习惯”,其中有一条就
是“用好每一分钱”。我决定从调查入手,了解学生每月的零花钱的情况。通过调查,发
现多的每人最多一天花掉 10元,少的每天也要花掉 1元钱。这些钱基本用于买零食或玩具。
很少用在学习用品上。日积月累,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学生的消费确实存在着许多问题。
后来,我又向其他家长作调查,调查的结果基本相同,家长们也纷纷反映孩子消费严重,
并要求老师做做工作,让孩子改掉乱花钱的坏习惯。
学生没有独立的经济来源,主要靠父母,还没有体验到劳动果实的来之不易,更不
懂得金钱的真正价值。就现在来看,农村孩子的消费存在着以下几点失衡现象:(1)攀
比消费。即“你买我也买”,“你有我也有”。心理学认为,动机是由人的内部需要和外
部的刺激诱因与条件相结合而产生的。他们不管父母有钱还是没钱,看到同学有吃有玩,
相互攀比,满足虚荣心。(2)随意消费。即没有正确的指导思想,以我为中心,“自己的
钱爱买什么,就买什么,谁也管不着”,只顾自己享受,不愿资助他人,不愿为希望工
程捐款。压岁钱再多,他们也都用在吃和玩上,不懂得节制。一有捐款活动,又向家长伸
手。(3)畸形消费。即大手大脚,把钱花在购买高档零食、电话聊天、上游戏机房、上网吧
等。
三、具体措施
1、首先通过“红领巾广播”向大家宣布了调查的结果,再拟写了一封《孩子,不是我
们不疼你》,诉说父母对孩子的心声。
2、开展相应体验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一)、算一算
通过算一算,让学生了解每一分钱都不可忽视,节约零花钱可以做许多有意义的事。
1、别看我“小”
(1)回忆童谣《一分钱》: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把它交到警察叔叔手里边。叔
叔拿着钱,对我把头点,我对叔叔说了声:叔叔再见!
(2)我们国家有 13亿人,每人一分钱,全国就是 1300万,每人每天一分钱,一年
加起来就是 47亿 4500万元,可以办许多大事。(我可不“小”)
2、一天和一年
假如一天花掉 2元,一年就是 730元,等于西部贫困地区一家人全年的收入,也可以
资助一位山区孩子一年的学费。
(二)、议一议零钱从哪里来?
各中队召开主题中队会,讨论一下零钱从哪里来?通过讨论让学生了解零花钱来之
不易,并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
讨论内容:
1、我和父母比童年
父母以前每天的零钱是多少,我每天的零钱是多少,中间比例是多少。
2、零钱从哪里来?
(1)、逢年过节的压岁钱
(2)、父母的工资除了贴补家庭开支后所节省下来的。(父母是如何勤俭节约的。)
(三)、实践体验:想要挣你不容易。
如今生活水平好了,一分钱,一角钱在学生眼里似乎不起眼,到哪里去挣钱?一天
的零钱要多少天才能挣回?大队部把学校、家庭、社会作为工作岗位,让学生体验挣钱的
不容易,体会父母工作的艰辛。
1、学校里体验挣钱。
结合学校“红领巾回收站”,要求以中队为单位,定期回收废品。每周由一个中队负
责回收工作,根据市场价定好废品的价钱:雪碧瓶每个 8分,易拉罐每个 1角,废纸每斤
1角 5分。各中队把同学们在双休日拾捡到的废品整理好后交到“回收站”,所得的钱款
作为中队的基金。一个月下来,有的中队回收了 100只雪碧瓶,总共才 8元钱,还不够有
的人一天的零花钱。
2、在家里体验挣钱。
和父母签约,一周每天帮父母洗碗、扫地,每项工作 5角,劳动所得作为自己的零钱。
一周下来,报酬为 7元。
3、在社会上体验挣钱。
利用双休日,进行卖报、做售货员、剪橡皮圈、装笔套……最多的挣得了 10元,但从早
到晚地吆喝、头也不抬的机械小加工,让他们腰酸背痛,喉咙直冒烟。
(四)、比一比:谁的伙伴重!
别认为是在选小胖墩,参加什么“胖墩夏令营”。这是继体验挣钱后大队部发起的
“比比谁的储蓄罐重”的节约行动。学生们体验了挣钱的艰辛后,自觉的把每日的零花钱
都存到自己的储蓄罐中,准备把钱用在该用的地方。
(五)、扩一扩
1、零花钱花在哪里更有意义?
(1)、可以买学习、文体用品,安排些旅游、科技活动等健康有意的活动。
(2)、结合学校开展的“情系中国结”中的“小小拍卖会”和“向西部小伙伴捐
款”活动,同学们都积极参加,毫不犹豫地取出零花钱,献出了自己的一份爱心。
2、怎样消费更合理?
通过宣传让学生知道合理消费不仅仅局限于用好每一分钱,我们可以从身边的一点
一滴做起,包括节水,节电,节省煤气,节约粮食和不浪费瓜果、蔬菜等。
四、效果与反思
通过以上分阶段的活动,让学生身体力行,体验挣钱的不容易,从而自觉地节约每
一分钱。又引导学生合理消费,养成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特别在两次献爱心活动中,同
学们都很踊跃,不再向父母伸手要钱,用自己的零钱献出了爱心。家长也惊讶学校这学期
“献爱心”无声无息,并反映学生变得勤俭、体贴了。但我们应当看到学生还处于生长发
育时期,一切思想行为都会反复。因此,养成合理消费的好习惯需要家庭、学校联手教育,
并长期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