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关注少年理财教育:从娃娃抓起 一步步来
理财教育要从娃娃抓起
上海最近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绝大多数上海少年儿童都有零花钱,九成以上的孩
子存在乱消费、高消费、理财能力差的问题。
由于受传统“重义轻利”思想的影响,长期以来中国青少年的理财教育处于滞后状
态,甚至可以说是一片空白。而美国等许多发达国家从 3岁左右就开始对孩子进行理财教
育。
据介绍,从心理特点和可接受程度来分析,中国青少年理财意识的形成和发展一般
经历四个阶段:0至 6岁的萌芽期、6至 12岁的确立期、12至 18岁的发展期和 18岁以后的
升华期。
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姚俭建教授表示,中国青少年理财教育应包括三个基
本方面:理财价值观的教育,涉及对金钱、人生意义的正确理解和价值认同;理财基本知
识的传授,包括经济金融常识和个人家庭理财技能和方式;三是理财基本技能的培养,
包括理财情景教育、实际操作训练和理财氛围的营造等。
社会学家邓伟志、作家叶辛等也表示,从小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理财能力,指导孩子
熟悉、掌握基本的金融知识与工具,从短期效果看是养成孩子不乱花钱的习惯,从长远来
看,将有利于孩子及早形成独立的生活能力,使其在高度发达、快速发展的时代中,具有
可靠的立身之本。
据了解,作为中国金融中心城市的上海,在青少年理财教育方面已经先行一步。中小
学教材中分别设有“储蓄与保险”、“生活消费”、“国民财富和纳税意识”等内容,一
些学校还通过第二课堂开展理财情景教育。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分行与共青团上海市委合作,
推出了“小小银行家”活动,尝试培养少年儿童的理财技能;少年儿童出版社陆续出版
了有关少儿理财的普及性读物;电视台、电台、报社和网站也相继开设了青少年理财教育
专栏。但是,这些教育形式目前尚缺乏系统性,各部门的活动和资源也未进行有机的整合,
难以形成科学的体系。
24日在上海举行的“构筑二十一世纪青少年理财教育的社会体系”研讨会上,共青
团上海市委、上海市妇女联合会和工行上海分行还联合发出公开信,倡议学校、家庭、社会
共同努力,尽快建立完整、系统的理财教育体系,让孩子从小树立正确的金钱观、理财价
值观和消费观。(潘清龚航)
美国青少年理财教育:一步步来
美国的青少年理财教育有明确的目标定位。具体来说,
▲3岁能够辨认硬币和纸币;
▲4岁知道每枚硬币是多少美分,认识到他们无法把商品买光,因此必须作出选择;
▲5岁知道基本硬币的等价物,知道钱是怎么来的;
▲6岁能够找数目不大的钱,能够数大量的硬币;
▲7岁能够看价格标签;
▲8岁知道可以通过做额外工作赚钱;
▲10岁时懂得每周节约一点钱,以便大笔开销时使用;
▲11岁时知道从广告中发现事实;
▲12岁时能够制订并执行两周开支计划,懂得正确使用银行业务中的术语。
▲12岁以后至高中毕业阶段,除了学习经济和金融知识外,还开始参与一些购买股
票、债券之类的活动,并利用业余时间从事打工或商务活动的赚钱实践,从而为以后的人
生作好充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