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与生活
(一) 教材说明:
本单元通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学习一些有关商业的简单知识,训练购买东
西的本领,使学生知道商业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商业是整个社会不
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是联系生产与生活的纽带;没有商业工作者的劳动,我们的社会不
可能正常运转。同时,让学生知道尊重商业工作者的劳动,知道如何做一名文明顾客。
(二) 教学目标:
1、 了解本地的一些商业场所,调查、比较商品的不同价格,学习选购商品的初步知
识。开始具有独立的购买简单生活和学习用品的能力。具备初步的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
2、 知道商业在社会中的重要性,知道尊重商业工作者,知道做文明的顾客。
3、 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生活习惯。
(三) 教学建议:
1、 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插图、比较、讨论、活动等方法,并尽量创造条件,采用
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学得有兴趣,学得有收获。
2、 观察和实地调查学校或家庭附近商业场所及商品的价格变化。
3、 模拟或尝试实际购物活动,学习选择商品。通过实践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生
活能力,树立正确的行为规范。
(四) 参考资料:
1、教学设计示例:第一课 《商业与我们的生活》
知识:1、使学生了解一点有关商业起源的知识。
2、知道什么是商业。
3、知道商业是经过许多人的分工合作完成的。
能力:通过收集商品的包装及商标班展览,培养动手和参与能力
情感:通过教学和活动使学生懂得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商业,商业给人们带来方便。
教学重点:
1、使学生懂得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商业。
2、知道一点商业起源的知识。
3、知道商业是经过许多人的分工合作完成的。
教学难点:
学生对以物易物这种原始商业形式以及对货币的概念不易理解。
教学过程:
简单介绍第四单元《商业与生活》,引入新课《商业与我们的生活》。
板书课题: 一、 商业 与 我们的生活
问:听到“商业”这个词,以门联想到什么?(商店、买东西、售货员……)
一、什么是商业
1、说一说:你家里平时吃的食品、用的东西、穿的衣服、大都从哪里买来的?
(各种商店)
2、你认为“商店”和“商业”一样吗?(不一样。商店是买东西的地方。学生可能答
不上什么是“商业”。)
[观察第 59页示意图]
3、思考题:(1)粮店在种粮的农民和买粮的人之间起什么作用?
(2)服装店的作用是什么?
(3)文具店的作用是什么?
(例如:粮店是从种粮的农民那里买进粮食,然后再卖给买粮的人。服装店、文具店
略。)
4、读一读:教材第 59页第一段,了解什么是商业。
(学生将“商业” 的通俗解释,画在书上。)
(这部分板书靠下一些,与上面课题之间要留右三、四行的距离)
5、练一练:两个学生为一组,根据板书互相说一说“商业”的定义。
二、商业需要合作
1、说一说:商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方便?如果没有商业,我们的生活会怎样?
板书:离不开(写在课题“与”字的上方)
2、通过讨论表演,了解商店是怎样从生产部门买进货的。(理解商业需要许多人分工
合作完成的。)
(1)根据第 60页图示,讨论:商店购置或误会经过哪些环节?(想的全一点,细一
点。)
(2)假设一种同学现有的物品或学习用品为商品,根据上一步讨论结果编排小品,
演艺出来。
(3)注意:需要的人物要尽量想全,如:推销员、采购员、会计、仓库保管员、汽车司
机、(飞机、火车、轮船)等交通工具上的工作人员、商店仓库保管员,售货员等。
(4)分三组进行表演,每演完一个评价一个,好让下一组借鉴改进。
3、说一说:通过表演你对商业又知道了什么?
(商业活动是经过许多人分工合作完成的,在这个过程中许多人付出了辛勤的劳
动。)
板书:分工合作(写在商业的下面)
小结:一种商品生产出来到顾客手中,这个过程融入了许多人的辛勤劳动,正是有
了千千万万商业工作者的劳动,才是我们的生活变得更方便,因此我们不能小看了没一
样商品。商业是怎样来的呢?
三、商业的由来
1、[出示课件场景一、二、三、四 下载]学生了解商业从无到有的过程。
2、讨论:以物换物有什么不方便,谁能想出好办法?(用钱来买东西。)
板书:没商业(没剩余)
以物换物
货币
信用卡
(以上板书写在商业的右边)
3、教师根据“参考资料”,给学生简单介绍“货币的产生”。
4、学生介绍、展示自己收集的古代货币或资料。
5、讨论:(1)现在的人们大多都用纸币现金来买东西,有没有比用现金更方便的?
(2)畅想一下未来的商业会是什么样的?
介绍网上购物:
在搜索栏中直接输入你要查询的网上商店或商品的名称,点击浏览查询按钮即可。
你也可以选择分类浏览网上商店或者查看最新登录的网上商店。
网站所收录的网上商店是按照商品的存在区域、简介及特色进行分类或检索,也许您
在查询某个具体商品时无法查询到信息,此时您可以放宽查询条件进行检索,如您输入
MP3时没有找到经营该商品的网站,您可以输入电器进行检索,也许在一些经营家电类
的网上购物网站中就存在您所需要的商品
张秉贵:胸中有一团火,温暖顾客的心
张秉贵,1918年出生于北京,只在一所贫民学校上过半年学,11岁时便到纺织厂当
了童工,17岁到北京德昌厚食品杂货店当学徒。那时的规矩,学徒除了每天站十三四个小
时的柜台外,晚上还要给掌柜的捶腿,给老板娘看孩子。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有了自己的
商业系统。1955年秋,新建的北京百货大楼开张并招聘营业员,规定年龄在 25岁以下,
36岁的张秉贵前去参加招聘,因有多年的经商经验被破格录取。
张秉贵刚上班的时候,还受过去一些旧商人陋习的影响。一位顾客要买两块桃酥,张
秉贵嫌他买得少,没有理睬,而去接待购货多的顾客。那位被冷落的顾客向公司提了意见,
同事们也批评他。他辩解说:“我多售货,是想为国家多创造些财富,有什么不对?”经
过支部书记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张秉贵认识到:人民是国家的主人,要为国家服务怎
能不先为人民服务呢?他说:“我们售货员要胸中有一团火,温暖顾客的心,树立‘完
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北京百货大楼当时是全国最大的商业中心,客流量大,加之物资相对匮乏,顾客通
常要排长队。一次,有两个女顾客悄悄评价他“服务态度还行,就是动作太慢”。张秉贵
便下决心苦练售货技术和心算法,终于练就了“一抓准”和“一口清”的过硬本领。后来
他又发明了“接一问二联系三”的工作方法,即在接待每一个顾客时,便问第二个顾客
买什么,同时和第三个顾客打好招呼,做好准备。他在问、拿、称、包、算、收六个环节上不
断摸索,接待一个顾客的时间从三四分钟减为一分钟。他还注意研究顾客的不同爱好和购
买动机,揣摩他们的心理。为使说话亲切动人、言简意明,他又自学了语言学。
赤诚的心和过硬的技术换来了荣誉。1957年,张秉贵被评为北京市劳动模范,1958年
9月加入共产党,1959年参加了全国群英会。1978年,他又被北京市授予特级售货员称号,
1979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成为商业战线上的一面旗帜,多次被授予优秀
共产党员称号,当选为党的十一大代表,第五、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和常委。他出名后,
许多单位都邀请他去表演、讲课,作过一百多场正式报告,听众达十多万人次。他亲自传
授技艺的徒弟也有 25个,有的徒弟后来也成了“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1987年 9月 18日,张秉贵因患癌症去世,终年 69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