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 传  者 : 智乐园资源
单      位 :
上传时间 : 2017-07-14 10:41:40
中国少数民族布朗族民俗风情、生活习惯、禁忌信仰 思品政 四年级.doc(26KB)
  • 浏览 : 0
  • 下载 : 0
第 1 页
第 2 页
0 0 类别 : 其他
中国少数民族布朗族民俗风情、生活习惯、禁忌信仰 主要聚居在云南西部的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景洪县和临沧地区的双江、永德、云 县、耿马,思茅地区的澜沧、墨江等县。 布朗族有自已的语言但无文字。部分人通汉语、傣语和佤语。主要从事农业,以种植早 稻为主,善种茶。布朗族山区是驰名中外的普洱茶的重要产区。大部分人信仰小乘佛教。 习俗 走路时,忌讳与别人擦肩而过,也不能从坐着的人的腿上跨过;禁止任何人背*院里 的中柱和在中柱上拴马;进佛寺要脱鞋,入寺后不能吸烟,也不能用手摸佛爷或和尚的 肩膀、头顶。 婚俗 布朗族有从妻而居的习惯,一对夫妻一般都要举行两次婚礼,所以要摆两次婚宴。第 一次婚礼是新郎到新娘家同居,由新娘家举办酒席,宴请亲友,婚宴前,要将猪肉切成 小块,用竹篾串起烘烤,每户分送一串,表示“骨肉布亲”,同时还要将猪肝剁碎与糯 米一起煮成猪肝饭,请寨子里孩子,表示婚后及早生子,然后再办酒席。待生儿育女后, 新郎家要重择吉期举行第二次婚礼,由新郎家置办酒席,宴请宾客,而且规模比第一次 要大,酒席上的菜肴一定要成双。以表示对新郎、新娘的祝福。 食俗 以大米为主食,辅以玉米、小麦、黄豆、豌豆等杂粮。喜用锣锅或土锅把稻米焖成米饭。 尤擅煮竹筒饭,煮时选一段鲜竹,装好米和适量的水,用火烧熟,剖开竹筒一人端一半 以竹筒当碗用。米饭沾有竹瓤,食之有新竹清香和经炭火烘烤的香味,很可口。 肉类以牛、羊、猪、鸡肉最为常见,也常捕食野味和昆虫。菜肴的烹制技法以清煮、凉拌 居多。对许多野味、鱼、虾、蟹、蝉、虫等食物一般还用舂、炸、蒸等方法烹制。如:舂螃蟹、油 炸花蜘蛛、蝉酱等。 还常腌制酸味食品,如酸笋、酸肉、酸鱼等,制作方法同当地其他民族 如傣族大体相同,但布朗族常在腌酸菜时最上面放一层米饭。 喜欢饮酒,且大都自家酿制。其中以翡翠酒最为著名。这种酒在出酒时用一种叫“悬 钩子” 的植物的叶子过滤后呈绿色,很像翡翠的颜色,因此而得名,布朗族人性格豪爽, 朋友间有“有酒必饮,饮酒必醉”之习俗。 喝茶是布朗族的另一个嗜好,并且善作茶。竹筒茶和酸茶是布朗族所特有的。民间还 常把酸茶做馈赠亲友的礼品。 居住在西双版纳布朗山的布朗族妇女,尤其是怀孕妇女嗜食当地红土,据说此红土 有止吐、除腥、提神之效。 节庆 许多传统节日大都与宗教活动有关。其中最具特色的节祭日有:年节、祭寨神、洗牛脚 等。 1、年节 在农历清明后十日左右,家家都要杀年猪,全寨要宰牛,妇女们做糯米粑粑; 年节的当天,晚辈都必须向家族长拜年,并准备两份糯米粑粑用芭蕉叶包好,每份上面 放一对蜡烛、两朵鲜花,其中一份糯米粑粑供奉给祖宗,另一份献给家族长;有的布朗族 在年节时,要到佛寺前的菩提树下堆沙、种花,向佛爷献米花、糯米糕、芭蕉等食品。 2、祭寨神 是以树寨为单位的祭祀活动。祭神时,要先杀一只鸡,然后到村寨的四周和 寨子中心滴水祭祀,祭祀完毕大家一起欢宴,最后全寨的青年人都去挖竹鼠,并以竹鼠 肉敬神,祈祷丰收。 3、山抗节 男女青年都要向老人赠送食品,以感谢老人的养育之恩,所献的食品除粑 粑、芭蕉外,还要有精心采集和制作的春茶。节日期间家家都要做一些拿手好菜,集中在 一起,大家共同吃团圆饭,有凉粉、豆腐及各种山珍、野味,规模盛大的团圆饭,有时各 种菜肴达三十余种。 4、洗牛脚 每年五月,施甸的布朗族还要过洗牛脚。届时老人和头人头戴斗笠,披蓑衣, 手执杨柳、桃枝扎成的扫把,牵着羊,把支支红纸小幡插在各家门前,表示祝福。被祝福 的户主,应把洁净的水泼在老人和头人的身上,表示洗去牛脚迹,最后把羊牵到寨子外 宰杀煮熟共餐。
标签: 无
更多
预览本资源的用户最终下载了
资源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