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吸烟的原因、危害和解决对策
[摘要]正当目前戒烟呼声在全世界愈喊愈烈,深受烟害的成年人纷纷“弃烟归正”的
时候,学校青少年“烟民”的数量却有增无减,且初始吸烟的年龄有降低之趋势,这不
能不使教师和家长深感困惑与不安。本文分析了青少年吸烟的社会、心理等方面原因,并
就如何预防青少年吸烟提出了具体措施.
[关键词] 吸烟 影响因素 危害 预防对策
吸烟已成为当今世界危害最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目前我国共有烟民 3. 4亿,20岁以
上的男性人口中,吸烟率高达 700o,中学生吸烟率也达 300o,在过去的 10年中,我国烟
民的人数以 7%的速度增长,其吸烟年龄正从老年向青少年方向发展。目前由青少年所消
费的烟草虽不及成年人,但许多成年人的吸烟习惯是青少年时期建立起来的,因此,预
防吸烟、特别是预防青少年吸烟、提高全民素质、创造无烟社会环境,是当前刻不容缓的一
项重要任务。
一、吸烟的危害
吸烟被喻为二十世纪的瘟疫,是一种慢性自杀行为。对社会来说,吸烟是室内空气污
染的主要来源,吸烟导致疾病和过早死亡,造成大量劳动力的丧失和医疗费用的增加。种
植烟章常与粮油棉增占土地,进口洋烟花费大量外汇,吸烟常引起火灾等等。对个人来说,
香烟烟雾是健康的一个大敌,香烟烟雾中有大约 3000余种有害物资对人的呼吸系统、心血
管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有很大影响,是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高血压、
冠心病、脑血管疾病的主要致病因素。据调查,吸烟者患冠 L病的可能性是不吸烟者的 3倍。
吸烟可诱发多种癌症,如肺癌、咽癌、喉癌、口腔癌、食道癌、膀胱癌。其中肺癌病例中,85%
是吸烟的结果,吸烟量越大,患肺癌的可能性越大,如每天吸 10-20支香烟者,患肺癌的
可能性高出不吸烟者 17倍,若每天吸烟 40支以上,则患肺癌的可能性高出不吸烟者 60
倍!女性青年吸烟还可导致不育、早产、流产、月经紊乱、痛经、宫颈癌等。
二、吸烟的原因
(一)吸烟的心理因素
1、对“偶像”的模仿心理
学生心里都有他们崇拜的偶像,如某教师、家长、名人、影视名星等。他们对偶像的言
行、举止常常表示羡慕而刻意模仿,当然也包括偶像吸烟时的“优美”姿态和“潇洒”风
度。他们认为自己若吸烟不仅与偶像距离近了,而且也标志着自身的“成熟”,况且这些
成年人又习惯地在吸烟时表现出一副悠闲自得、其乐无穷的姿态,于是乎在不知不觉中被
学生不加选择地学去了。
2、交往心理
在社会风气影响下,为了办事顺利、联络感情,以烟引路,此风对青少年影响明显。
某大学调查表明,男生间相互敬烟成为习惯,路遇、同学串门离不开香烟沟通.有的甚至在
学生干部竞选、评优、评奖等都离不开“以烟开路”,认为“烟可使人产生亲近感,减少
障碍,提高办事效率”
3、对“压力”的反抗心理
“压力”一般来自教师与家长。比如,超出承受能力的作业量,无需解释的强制性命
令,不切实际的过高要求,“蒙冤”式的批评,申辩带来的训斥等等,对学生来说都是
沉重的压力。学生会由此产生紧张、恐惧的心理。而当焦虑、怨恨的情绪无从发泄时,他们
便借吸烟来表示反抗,企求在苦闷中得以解脱。
4、对挫折的逃避心理
青少年学生一方面思想单纯,充满幻想,有较强的进取心和自尊心,一方面又显示
出幼稚,缺乏判断力和自制力.因此,一旦遭受诸如学习成绩欠佳、竞赛失败、家长训斥、老
师批评等挫折后,便会产生羞愧、内疚的不良情绪。这时若没有人理解他,帮助他,使他
摆脱苦恼,重建信心,那么,为了逃避受挫的现实,寻求解闷的途径,他们便会把吸烟
作为一种新的尝试,试图在“吞云吐雾”中获得精神上的解脱。
5、与同学的攀比心理
同学中有人吸烟,自己不吸,岂不是不够“派头”?今天吸人家一支,明天不回敬一
支,岂不显得“非礼”?如此一来,自然就进入了吸烟者的圈子。既然圈内的好友都吸烟,
那么吸烟也便是对“小团体”的忠诚,也便是对朋友的义气。
6、试越“雷池”的猎奇心理
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许多新事物和新行为对他们都有很大的诱惑力。这虽然是学
习新知识的强大推动力量,但由于他们对所接触到的一切事物都想试探一番,追索一下,
因此看到成年人口叼香烟,时而萤火闪闪,时而云雾腾腾,好不自在,便以为里面定有
无穷妙趣,于是便急欲试越禁烟的“雷池”,要亲自品尝一下这吞云吐雾的滋味。
7、愈禁愈吸的逆反心理
若说某本书禁读,那本书定会畅销,这是人们逆反心理的作用。而一些学生的逆反心
理时常表现得尤为突出,在宣传机器大肆宣传吸烟的危害,大力提倡戒烟时,在家长、老
师严禁学生吸烟,置“烟”于万恶之源时,恰恰刺激了这些学生的逆反心理,他们偏要
体会一下置身“毒雾”的感觉,无意中形成了愈禁愈吸的结果。
8、对烟的错误认识心理
不少青少年错误认为抽烟能提神、消除疲劳,有助于脑力劳动,因而在学习紧张时或
思考难题时借助吸烟提高学习效案。
(二)其他因素
1、性格和吸烟有关。外向性格的学生,活泼、热情、乐于交往,当今中学生吸烟的首要
社会心理即为满足交往的需要,这是男中学生吸烟有关的第一位社会因素。中学生的行为
方式的可塑性大,辨认是非的能力差,处于同一层次和水平之上,并且相互间接触的机
会多,其行为方式较易相互“容纳”和感染。这一结论对我们考虑戒烟策略无疑有参考价
值。像控制传染病那样来控制学生吸烟,可望取得良好的效果。
2、吸烟有关的第二位社会因素,与家长每月给零花钱多少有关。女学生喜爱吃零食,
喜爱小饰物,而吸烟男学生每月零用钱的相当一部分则用于纸烟的消费。也有一部分学生
的吸烟直接来源于吸咽的家长。据此,作家长的一方面在给子女零用钱时要有计划,另一
方面要配合学校加强对学生教育,引导进行正确的消费和健康的活动。要有计划地安排周
末活动,注意让其德、智、体全面发展,这不但利于培养合格人材,而且对戒烟也有裨益。
3、第三位与吸烟有关的社会因素为亲友吸烟人数、父母职业及家庭背景。父母的文化
程度、职业性质与青少年吸烟习惯形成有明显关系,青少年吸烟多发生于父母文化程度低、
从事简单劳动的家庭。家庭行为因素与学生吸烟关系至为密切,父亲和同胞的吸烟行为对
于个体吸烟的启动和强化具有重要作用。同胞之间处于同等层次和平等的立场上,相互间
的观念行为方式较易容纳,对于吸烟行为亦为如此。
4、本人职业期望是影响男中学生吸烟的最后一位显著因素。本人期望的职业工作性质
越简单,就愈易吸烟。
三、防止对策
1、教师、家长要起表率作用。只有自己不吸烟,才能理直气壮地教育学生不吸烟,才
能理直气壮地纠已染恶习的学生。此外,教师和家长要多讲一些名人(如列宁、李大钊等人)
戒烟的故事,为学生树立戒烟的榜样,恰当利用他们对名人的崇拜心理,达到教育学生
禁烟的目的。
2、努力减轻学生的压力。遇事要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批评学生时要讲清道理,
不对学生提出超越实施能力的过高要求,随时发现并消除学生可能产生的对学习、生活的
消极情绪,使之在无忧无虑的环境中搞好学习。
3、提高学生对于挫折的承受力。给学生讲明在生活、学习中受到挫折是任何人都可能
遇到的问题,意志坚强者会愈挫愈奋,会把它看作一次考验的机会,会查找原因,接受
教训,努力自强,以便下次取得成功。只有意志薄弱者才会在挫折面前一服不振,才会借
吸烟来麻醉自己,欺骗自己。学生的自尊心会使他们选择强者的道路的。
4、教育学生注重同伴的选择。“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随蜜蜂飞者采蜜,与苍蝇聚
者逐臭。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全在同伴的脸上写着。青少年学生,正如含苞欲放的花朵,
何苦要选一伙烟民做朋友,早早地摧残自己呢?道理说清了,学生选择了积极向上的不吸
烟的同学为友,自然也就不吸烟了。
5、提高学习兴趣,丰富课余生活。经常搞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如知识竞赛、书法比赛、
开演唱会、对对联、猜谜语等,用以增强学生竞争意识,增加其生活乐趣,把他们强烈的
争胜心、好奇心引导到对各种有益的活动比赛和各种科学知识的学习上去。如若这样,学
生就不会再借吸烟来满足自己的猎奇心了。
6、要广泛持久地做好吸烟危害健康的宣传工作,特别要充分说明吸烟对青少年智力
和心肺功能的影响,使学生切实认识到吸烟是一种害人害己的行为,以便他们自觉抵制
吸烟。对已经吸烟并有相当吸烟“历史”的学生要经常组织他们参加有关烟草问题沙龙讨
论会。收看烟草对生态环境、青春期发育影响的电影、录相、图片,参观医学院解剖人体标
本。
7、应该及时对那些不吸烟者给予表扬。对那部分虽未完全戒烟、而已取得阶段性“成
绩”的学生,向他们道一声真诚而热情的鼓励词,这样比吃任何灵丹妙药都更为有效。有
位伟人曾说过:“表扬人人可以接受,而鼓励更具感召力量 .,他们染指吸烟可能出自多方
面原因,或遭挫折、或感困惑、或好奇或寻求刺激。因此,他们需要的不是批评和处罚,而
是关怀、温暖和友情。鼓励的形式也不仅停留在口头上书面上,而要着重体现在政治上。对
条件具备的学生积极向党、团组织推荐。优先评选“三好学生”。向条件优越的上级税务部
门输送。
8、含维生素 C后可产生对烟草气味恶心的感觉,戒烟效果较好,易被学生接受。休闲
时分送给他们口香糖咀嚼,以分散来自空间飘来烟味的诱惑。此外,体育活动也是戒烟最
好办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