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榕树
教学目标:
探究家乡的榕树,认识家乡主要特色树木的特点及其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了解植物
与生活之间的生态关系,有初步的生态意识,学习探究的方法。
设计思路:
榕树是岭南树木的代表之一,分布于广东、广西、福建等南方省份。榕树的枝叶根须独
具特色,而且枝繁叶茂,独树成林,生命力顽强,广东新会的一课榕树被著名的作家巴
金誉为小鸟的天堂,榕树与人们的生活和鸟类的活动息息相关。本课题通过探究榕树的特
点、探讨榕树与人们生活和鸟类活动的关系,启迪学生初步的生态意识,培养学生探究自
然和生活,白狐家乡的生态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和意识。主要体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对
自然现象和生活中的问题有探究的兴趣;学习用观察、比较、小实验等方法进行探究活动;
通过各种活动了解自然和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和其他科学常识;为保护周围环境做力
所能及的事,有初步的生态意识等内容。
意图说明:
课文图中的榕树下,一群孩子在听奶奶讲故事,两个大人在下象棋,拟人化的榕树
爷爷在微笑,不远处有村民的房子。教学引导点是:树给人们生活带来哪些好处,如夏遮
阳、冬挡风雨、树木在生活中的运用等。
榕树特征探究。课文呈现了树冠、树干、根须、气根、土下的根等方面特征,同时也呈现
了对榕树根须进行描绘的情景。引导学生探究的角度不仅可以是科学方面的,也可以是人
文方面的。科学方面的可以是“根系发达与树的寿命”、“榕树的种类”、“榕树生长的气
候与土壤条件”等等。人文方面的可以收集名人撰写的有关榕树的诗文、绘画等内容。对学
生的探究不要有刻板的局限,要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
课文图的主要内容有:①根据树的年轮判断树的年龄;②保护古树名木的各种措施;
③家乡名树古木的调查。教学活动引导分解为:①拓展有关树木的常识,如树的组成:树
干、树枝、树叶、树冠、树根等;②家乡附近常见的树木或名树名木调查;③植树建议或古
树名木保护知识与建议。课文呈现了荒漠不毛之地与绿树成荫的乡村居民对比图。教学活
动在于引导学生在荒漠不毛之地画上花草树木和居民,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生态
意识。
我们都要爱护榕树,爱护榕树就是爱护小鸟,就是爱护我们的家园。课文显示了两个
对立的情景图:一个是爱护小鸟,为小鸟搭建窝巢,另一个反面是乱摇树枝,在树上乱
刻乱画。教师通过引导学生编写一个想象故事,让学生知道不做有害树木和小鸟的事情。
不攻击树上的小鸟,不随意折断树枝,等等。课文最后有一个“绿化对我们生活有哪些好
处”的教育扩展点,可组织学生用小演说的方式进行。
活动实施建议:
1.对古树名木的探究和保护是本课题活动的教学宗旨。没有榕树的地方可以另外选择
其他树木进行探究活动。
2.重点要引导学生探究古树名木与生态、人们生活及其他动植物的关系。
3.对古树名木的特点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自主探究,集体交流。
4.活动方式可以是有组织的考察,也可以是学生分头调查。
5.本课题活动建议 2-3课时,建议分解为:①树与人们的生活;②家乡树木调查与探
究;③保护树木从我做起。
活动设计:
活动一 榕树大家谈
1. 老师和学生分别收集有关榕树的图片资料和文章。
2. 展示师生各自收集的资料图片,分别进行讲解。
3. 用比喻的方法描述榕树的各个部位。
4. 提出有关榕树的问题,组织探究活动。
活动二 观察榕树活动
1. 教师带领学生就近观察,观察榕树的枝叶根须和周围的自然、人文环境。
2. 用软尺对榕树的一些部位进行测量。
3. 探究榕树的树龄和榕树的种类及其保护措施。
4. 填一填我的收获。
部位 我的观察结果
树名
树皮
气根
根须
……
活动三 我们也来保护榕树
1. 交流所知道的保护榕树的措施及其原因。
2. 小学生为保护古树名木所能做到的事情。
3. 每一个同学做一个行动方案。
教学评价:
1. 能初步认识榕树与人们和动物生活的关系。
2. 能比较形象地描绘榕树的特征。
3. 知道一些保护榕树的基本措施。
4. 能说出家乡其他古树古木的名字特征。
5. 能提出适合自己的保护古树古木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