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牛与读书之间
其实,放牛和读书一样,都是一种生存手段。
若是放牛娃从小就生活在大都市,你认为,他会只想做个放牛娃吗?还有,若是让城
里的孩子去乡下,除了山、水就是牛、羊,在根本不知到大学是什么的情况下,你觉得他
会立志要做个科学家吗?再有,要是让全世界的人都去放牛、或者让全世界的人都成为大
学生的话,你猜这个世界会变成什么样?
读书和放牛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挣钱,然后让自己活下去。其本质的确没有太大的差
别,但其意义却是完全不同的。就像拍风景照必须要把握好层次感一样,社会也正是因为
有了层次才会让人觉得和谐。
发展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总是有先有后的。生活在城里的孩子并不见得优越多少。为
了在高速发展的社会中占有一席之地,绝大部分的城里孩子从很小的时候就不得不在家
长的监督下学习各种各样的技能。而考上名牌大学更成了他们理所应当的责任。在这样的
情况下,孩子往往都变得非常压抑,其心理承受力就明显下降。况且家长过分的宠爱和对
他们过高的期望就更使得他们的情绪多变,且相当脆弱。
相反的,山区里的孩子可能在这方面就远远优于城市里的孩子了。他们根本不用去担心
所谓的心理问题。可他们的生活条件却也与城里孩子相去甚远,甚至是非常艰苦的。没有
电话、没见过地铁、更有些地方连电视都未曾看过。但他们也同样活下来了,而且代代相传。
这就是发展。社会不可能不发展,时代也不可能不前进。作为一个时代的新人,如何去
面对竞争、挑战竞争;如何在残酷的竞争中调节自己的心态;如何在时代的发展中摆正自
己的位置,就成了都市人的必修课。随着发展的加深,内地和山区总有一天也会发展起来
的。怎样正确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和位置,会越来越多地困扰着这个时代的人。
像那个中学生一样,稍有困惑就寻短见的举动,是不可取的。
俗话说得好: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若都像他一样,世界上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人岂
不都得去寻死了?活着,的确有很多事是不如意的,但要是不活着,你又怎么能看到如
意的、追求如意的、最后拥有如意的呢?
当然,也有人说:死了就一了百了了。你又是怎么知道死了之后就一定没有烦恼了呢?
这只有死过一次的人才能体会,才有权说这样的话,可真正死过一次的人,往往都是我
们再也见不到的人了。
所以,我们就更应该珍惜生命才对。因为,只有活着,你才能感受到世界的美妙;只有活
着,你才能体会到人生的变幻;只有活着,你才可以做你想做的事。死了,就什么也享受
不到了。
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