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文中---划时代的大发现
裴文中是我国著名的古脊椎动物学家和古人类学家。他一生为我国的古生物学古人类
学及考古学方面的研究,做出了震惊世界的卓越贡献。
一、“北京人”
裴文中的第一个杰出贡献,是 1929年 12月 2日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挖掘出一个完
整的“北京中国猿人”(俗称“北京人”)头盖骨。这一成就,被专家们称为“划时代的
发现”。由于人类头骨化石最体现一定发展阶段上的古人类形态特征、体质发展水平,所
以,世界上所有人类学工作者,都为能找到一个完整的人类头骨化石,而不断地探索着 。
1928年底,周口店龙骨山的挖掘工作碰上了坚硬的石层。同时,又由于当时的政府对科学
不重视,采掘经费十分紧张。一些人对挖掘工作失去了信心,认为石层下不会有什么化石。
但裴文中凭着对科学的执著追求,带领工人用钢钎、铁锤、炸药,继续挖着。1929年,有威
望的国内外学者先后离开周口店,去西北、华北等地考察研究。全面负责开掘周口店的工
作落在年轻的裴文中肩上。成功永远属于勇敢攀登的人。周口店的挖掘工作在艰难困苦中
战胜了坚硬的石层之后,又露出了比较松软的土石层,渐渐出现了化石。继 1927年,1929
年发现了更多的动物化石和“北京人”的牙齿和头骨碎片。这说明人类祖先的确在龙骨山
附近住过。裴文中决心找到更有价值的北京猿人化石。11月底,一场大雪过后,天气更加
寒冷。这时,在北裂缝与主洞相交处,露出了一个小洞,洞口的裂缝只能容一人进去。为
了探明情况,裴文中顾不得洞的深浅,亲自下去探查。他腰里系了根绳子,由洞上的工人
拉着,悬空而下。到洞里一看,嗬!有这么多动物化石!裴文中高兴极了。1929年 12月 2
日下午 4点左右,在主洞偏北的下洞附近,一件奇特的东西映入裴文中眼帘。过来一看,
他情不自禁地喊道:“是猿人!”在场的工人都围过来,果然是大家朝思暮想的猿人头
盖骨。拨去上面的松土,露出头盖骨的顶部。头骨一半埋在松土里,一半卡在硬土里。
冬季天短,还不到 5点钟,已是暮色苍茫。北风灌洞,寒气袭人。裴文中与工人们在在
12米深的洞穴中,点着蜡烛,手持铁锤和凿子,小心翼翼地挖着。虽然天气寒冷,但裴文
中由于紧张的工作,反而浑身发热,头上冒汗。天色更黑了,他使用撬棍想把头骨撬出来,
结果头骨的一部分被震碎了,他懊悔极了。但这却使他知道了这个猿人头骨有 10毫米多厚,
比现代人的头骨厚得多。头骨终于被挖掘出来。50万年前人类祖先的头盖骨重见天日了。这
时的裴文中还不到 26岁。
这一伟大的发现,震动了全国、全世界学术界。它为“从猿到人”学说的确立,提供
了重要依据。使得过去关于猿与人之间存在一种过渡类型的预言,得到了有力的证明。把
当时古人类学的研究,大大向前推进了一步。从此,西方所谓中国没有新石器历史阶段的
论断,被彻底推翻了。
由于他们精心的工作,从猿人洞内发现了约代表 40多个个体的“北京人”化石,数
以万计的石器,大量的用火证据,以及近百种哺乳动物化石。
二、“山顶洞人”
裴文中及其同事在周口店发掘工作中的又一重大贡献,是发现了“山顶洞人”。1930
年,在“北京猿人之家”靠近西端向南伸展的一个大裂缝的最高处,发现了比北京猿人
晚得多、距今只有 18000年的人类寄居地——山顶洞。1933~1934年集中力量系统开掘。从
洞中挖出许多零碎的东西:单个的牙齿,牙根很短,完全与猿人的不同;破碎的头骨很
薄,也与猿人头骨大不一样。所有的化石都与含猿人层中得到的完全不同。因而,裴文中
很有把握地认定,山顶洞是旧石器后期人为类的寄居地。从头骨和其他骨化石看,山顶洞
人跟现代人在体质上已没有大的区别。洞内发现的青鱼化石表明,山顶洞人已能够捕捉约
2尺长的大鱼作为食物,他们的食谱较前又扩大了。另外,还发现了大量用作装饰品的石
器、穿孔的牙、鸟的骨管、穿孔的小砾石和石珠等随葬品。
山顶洞人及其文化的发现,不仅使人类发展史上的“新人阶段”在中国有了代表者,
而且对于对比研究代表直立人阶段的北京猿人,也具有直接的、不容忽视的重要意义。在
开掘方法上,也是裴文中最满意的。他曾说,开掘山顶洞的工作,是他在周口店 7年时间
里所做的“最精密、记录最详的工作”。
三、“白莲洞”
解放后,裴文中在党的领导和关怀下,青春焕发,更加热情地投身于我国古人类和
古生物学的研究工作中。1956年以他为首的中科院大型考察团在广西找到了“巨猿”原生
地,并发现了一个神奇的山洞——白莲洞。在洞内裴文中发现了 4件石器。经鉴定,认为该
洞堆积“属于旧石器时代晚期”。
由于他的成就卓著,1957年被英国皇家人类学会接受为名誉会员。
对白莲洞文化遗址的研究,获得了证明人类由旧石器时代晚期向新石器时代过渡的
大量材料和数据;证明了裴文中早在 30年代就撰文提出的广西可能存在中石器时代文化
的论断是正确的;丰富了古人类学和考古学的内容,对当时人类的生活环境有了一个概
括的认识。
四、中日古交通
经过长期酝酿和研究,1978年他与盖培合作,完成了一篇闪耀着学术新光的重要论
文《从古文化及古生物上看中日古交通》。论文中运用有力的化石证据,指出生活在 40~50
万年前的北京猿人周口店文化与日本 8~3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文化非常相似。同时证明,
在第 4纪时日本同中国大陆连在一起,许多动物是从中国华北地区通过当时尚未变成海洋
的黄海东部和东海,跑到了日本。这一结论得到国内外考古专家的强烈反响和赞同。
197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属史前学和原生协会,推荐裴文中为名誉常务理事。1982
年国际第 43纪研究联合会推荐他为荣誉会员。
裴文中教授在半个世纪里所作出的贡献,正如我国古人类学家吴汝康先生曾指出的:
在周口店发现的北京猿人第一个完整的头盖骨,是一个“划时代的发现,揭开了人类的
历史推到了四五十万年以前;确立了猿人阶段在人类发展史中的地位;证明了我们的祖
先在那时已具备了创造和发展文化的能力,他们已能创造和使用工具——石器,已会用
火和保存火,劳动创造了人类。
裴文中取得如此辉煌的业绩,是来之不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