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争气路”
为了加强中央政府与蒙古和我国西北地区的政治、经济联系,清政府决定修筑“京
张”(北京——张家口)铁路。由于这条铁路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各帝国主义国家
对这条铁路的修筑非常感兴趣,尤其是英俄两国,彼此斗争很激烈。他们威胁清政府说,
要不,由中国人自己修筑;要不,由他们来修,否则就进行干预。在帝国主义的百般阻挠
和重重压力下,清政府决定由中国人自己修筑京张铁路。詹天佑年富力强,众望所归,修
筑这条铁路的重担自然就落在了他的肩上。
1905年,詹天佑出任京张铁路总工程师,开始领导了京张铁路的设计和施工工作。
詹天佑任职以后,立即组织人员对北京至张家口的施工路线进行实地勘测。他和他的
助手们,身背干粮和仪器,翻山越岭,条件十分艰苦。有时遇到风沙更是寸步难行,稍不
留神就会掉进无底的深渊。但是,他们不怕困难,仅用两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对京张全
线近 200公里的实地勘测,为整个工程的设计提供了准确可靠的科学依据。
詹天佑将全路分为三段:第一段自丰台至南口,长 52公里;第二段自南口经关沟到
岔道城,长 16.5公里;第三段由岔道城经怀来、宣化到张家口,长 111.5公里。在这三段当
中,以第二段最为艰险,过了南口,地势一步比一步高,尤其是居庸关、八达岭一段,全
是悬崖峭壁。当外国工程师听说京张铁路要从这里经过的时候,竟讥讽说“能够修筑这条
铁路的中国工程师恐怕还没有出世呢”。面对外国人的冷嘲热讽,詹天佑觉得自己肩上的
担子更重了。他告诫中国的工程技术人员,发誓要拿下这条铁路,为中国人争口气。以后
有人管这条铁路叫做“争气路”。
1905年 10月 2日,京张铁路正式插标动工。第一段自丰台至南口,沿途道路平坦,
施工较容易,再加上詹天佑设计合理,准备充足,第二年 9月底即告竣通车,詹天佑首战
告捷。
第二段工程是关键路段,为了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詹天佑将总工程师的办公室移
到南口一间石砌墙壁、铁皮盖顶的屋子里。詹天佑日夜守在工地上,下决心一天不完成这
段工程就一天不回北京。经过科学地分析研究,詹天佑认为建筑这段铁路的关键有两点:
一要解决铁路的爬高问题;二要解决开凿越岭隧道问题。从南口到八达岭高低相差 60米,
按一般的施工要求,铁路每升高 1米就要有 100米的路线。詹天佑打破常规,大胆地提出
采用 3.3%的爬高坡度,将原来的坡度提高了两倍多,大大地缩短了线路的长度。坡度增大
了,必然使阻力加大。为了解决这个困难,詹天佑设计了“两辆机车推挽”的方案,所有
岔道两旁,多备一辆机车,以便上下斜坡用两辆机车推挽,保证列车的速度和安全。他又
根据八达岭周围的地质情况,设计了“之”字形线路。他在青龙桥附近石质坚硬的山坡上
走一段,又升高一层。十几节车厢在两个机车的交替推拉下顺利地爬上了高峰。铁路爬高
的问题解决以后,剩下的就是开凿隧道问题。八达岭山高体宽,气势磅礴。当时,施工机
械简陋,几乎全用铁锤钢钎手工开凿,要从这里开通一条千余米长的隧道,谈何容易!
外国工程师一直怀疑中国人能够开凿这条隧道,他们讥讽詹天佑“只不过花几个钱试试
而已”。面对重重困难,詹天佑毫不动摇,他为了缩短隧道的长度,把隧道抬高;为了加
快开凿的速度,他设计了中距离凿井的方案,在隧道通过的山坡上开凿两口坚井,将一
条隧道分成 3段,这样可以有 6组工人同时开凿一条隧道,使工程进度提高了两倍。在隧
道的开凿中,詹天佑始终和工人们战斗在一起,他现场指挥,现场设计,经常是满身泥
土。经过 8个月的奋战,长达 1091米的八达岭大隧道终于被打通。这样高的速度,这样优
质的工程,令外国工程师感到震惊。在事实面前,他们不得不被中国人的创造力所折服。
早在第二段工程开工的同时,詹天佑就决定将第三段工程同时并举修筑。所以当第二
段工程竣工之时,即是全线大功告成之日。1909年 7月 4日,京张铁路全线铺轨工程全部
完成。从北京至张家口,全线 178.5公里,一路上逢山凿洞,遇水架桥,原计划 6年完成。
在詹天佑的带领下,只用了 4年的时间就胜利完工,比预定计划提前了 2年。工程费用预
算 729万两白银,实果真成了为中国人争气的路。
京张铁路完工以后,詹天佑又开始主持规划从张家口至绥远(今呼和浩特)的铁路
修筑。1910年他又应河南铁路公司之聘,任该公司顾问工程师;应广东粤汉铁路公司之聘,
任该公司总理兼总工程师。
辛亥革命以后,詹天佑被民国临时政府任命为粤汉铁路会办,并仍兼任粤汉总理和
总工程师。为了响应孙中山提出的“要在 10年内修筑 20万里铁路”的号召,詹天佑日夜
操劳,积极筹措。1914年,詹天佑受命为粤川汉铁路督办,在此其间,为了维护中国铁路
的自主权,他同英、法、德、美等国进行了不懈的斗争。1917年,他担任了交通部“铁路技
术委员会”会长,主持拟定了中国国有铁路标准。1919年,詹天佑以中国代表的身分参加
了协约国西伯利亚铁路和中东铁路监管委员会。为了收回中东铁路的管理权,他抱病出席
海参崴会议和哈尔滨会议,由于心脏病发作,被送回汉口治疗,4天以后、经抢救无效,
与世长辞,享年只有 59岁。
詹天佑生前热爱祖国,忠于职守,他为祖国铁路事业的发展,呕心沥血,贡献出毕
生的精力。他一生成就卓著,功勋累累,尤其是他领导修建的京张铁路,表现了我国人民
的伟大精神和智慧,为当时深受侮辱的中国人民争了一大口气。詹天佑所表现出来的自力
更生,发愤图强,不怕困难,为国争光,艰苦奋斗的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