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地,黑土地
教学目标
1. 知道我国不同地区的地理位置、地貌、气候、土壤的差异。
2. 探究这些差异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理解和尊重不同地区人们
的生活方式。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活动
活动准备:
课前搜集有关地理位置、气候、特产等资料,向来自不同地区的同学或周围
的邻居了解他们家乡的生产、生活方式;收集各地不同的民居图片资料。
教师准备:中国地形地貌图。
活动一 “地形地貌知多少”大家谈
1.教师出示中国地形地貌图,让学生仔细观察,在地图上找出我国长江、黄河
的位置并说出其流向.
2.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总结出我国地势西高东低的特点.
3.让学生根据地图找出我国主要的高原,平原,盆地,并鼓励学生介绍自己知道
的相关地理知识.如什么是高原,什么是平原,什么是盆地等.学生可自由发言,
教师适时引导总结.
活动二 饮食趣话
让学生搜集有关人们饮食方面的故事,典故,也可以是自己的亲身经历,在班
上进行交流,由此让学生感受我国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
活动三 探究活动:为什么我国人民的饮食有“北咸南淡,东甜西酸”的习惯?
活动四 千姿百态的民居
1. 让学生观察教材中的蒙古包,窑洞,吊脚楼,水乡图片,也可以展示学生搜集到
的图片.
2. 让学生通过仔细观察说出每种民居的特点及相互间有何不同,并以小组为单
位讨论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差异.
3. 各小组将自己的讨论汇总,由小组长在全班交流.教师适时总结.
4. 将同学收集到的各地各民族不同的民居资料,举办“千姿百态民居展”。
活动五 争当开发小能手
1. 了解一下当地的资源(这里的资源是广义的概念,不只限于矿产资源)及利用
情况。
2. 写调查报告,提出合理的开发小建议。.
教学评价
1. 初步了解我国基本的地形地貌特征,主要物产及南北气候差异。
2. 知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道理,能够理解和尊重不同地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方式。
3. 具有爱国,爱家乡的情感。
4. 具有初步的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