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 传  者 : 智乐园资源
单      位 :
上传时间 : 2017-07-14 10:49:08
保护东北黑土地 思品政 四年级.doc(25KB)
  • 浏览 : 0
  • 下载 : 0
第 1 页
0 0 类别 : 其他
保护东北黑土地   我省出席全国政协十届一次会议的 27名委员,联名向大会提出一份关于保护东北地区 黑土地并尽快为其立法的提案,引起会内会外舆论关注。 据有关资料显示,世界上共有三大片黑土,其一分布在乌克兰,其二分布在美国密 西西比河流域,其三就分布在我国的黑龙江和吉林两省境内,延伸至我省的黑土区达 10 万余平方公里。黑土资源垦殖指数高,耕地比重大,自然肥力高,在吉林和黑龙江两省的 农业生产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有关专家指出,黑土区既有国家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又有哈尔滨、长春等东北地区工业较为发达的城市,因此,开发、利用和保护好黑土这一 优势资源,对黑土区的工农业生产、对于东北地区的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有着十分重要 的意义。委员们指出,由于我国东北黑土区多为平原、洼地和漫岗,风蚀、水蚀和水土流失 都比较严重。主要表现为: 一是地力降低。据测算,东北黑土区每年都因水土流失造成近 2亿立方米黑土流失, 其中氮磷钾元素折算成标准化肥约 500万吨。同时,土壤有机质以每年 1.3‰速率下降,土 壤有机质的活性和功能也在逐渐降低。黑土层由初开发时的 60~80厘米,减为 20~30厘 米。   二是表土流失。黑土区耕地比重大,森林覆盖率低,夏季 500毫米左右降水多以暴雨 形式集中在 6月至 9月,再加上春季积雪融化产生径流,极易发生水蚀。另外,黑土平原 春季风多,十年九春旱,风蚀严重。   三是生态恶化。黑土地水土流失导致生态环境恶化,水旱风沙灾害多发。   四是河床抬高。水土流失使大量泥沙进入水库、河道,造成河库泥沙淤积,一些河段 高出地面一米多,成为“地上悬河”。   五是面源污染。随着人口数量快速增长和耕地面积不断扩大,化肥和农药使用量加大, 加上农民没有改变多年来种地不养地、广种薄收的耕作习惯,特别是土地承包经营后,地 块过于零散,小型拖拉机和牛马犁耕作使农田耕层变浅,土壤的物理性状恶化,保肥蓄 水能力降低,黑土地越种越瘦。   东北黑土地的恶化趋势仍在延续,不容忽视。委员们建议:尽快制定保护黑土地的政 策法规,使这项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大力营造生态防护林,防止水土流失;积极 施用有机肥,种植绿肥,加大作物根茬、秸秆还田数量,积极培肥地力;加快种植结构调 整,采取有利于保护黑土地和实现土地用养结合的农作物轮作制度;积极实施保护性耕 作措施,增加土壤保蓄水肥能力。
标签: 无
更多
预览本资源的用户最终下载了
资源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