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 传  者 : 智乐园资源
单      位 :
上传时间 : 2017-07-14 11:02:19
故事天地 思品政 五年级.pps(658KB)
  • 浏览 : 0
  • 下载 : 0
第 1 页
第 2 页
0 0 类别 : 课件
杜甫草堂《 1》 杜甫草堂坐落在成都市西郊的浣花溪畔,是中国唐 代伟大诗人杜甫的故居。     杜甫,字子美,公元 712年生于河南巩县(现巩义市) , 770年病逝于湘江舟中,卒年 59岁。杜甫一生生活在 唐王朝由盛到衰的转折时期,战乱的时局把他卷入颠沛流 离的人群中,使他真实而深刻地接触和认识了当时的种种 社会景象。他忧国忧时,挥毫赋诗,直书情怀。留传至今 的一千四百五十多首诗歌,思想与艺术造诣极高,对中国 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后世誉为“诗史”。他 是我国诗坛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集大成者,最伟大的现 实 主 义 诗 人 , 被 尊 为 “ 诗 圣 ” 。      杜甫在战乱流离成都期间,在友人的帮助下于 成都西郊浣花溪畔营建了草堂居住。他在这里居住了的 4 年期间成为其诗歌创作的一个高峰,写下 240多首诗篇。 脍炙人口的《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蜀 相 》 等 就 是 在 这 里 写 的 。   返回 公元 765年,杜甫携家经水路出蜀。离开成都 后,草堂便倾毁不存。五代前蜀时,诗人韦庄寻 得草堂遗址,重结茅屋。至宋代又重建,并绘杜 甫像于壁间,始成祠宇。此后草堂屡兴屡废,其 中最大的两次重修,是在明弘治十三年( 1500) 和清嘉庆十六年( 1811),基本上奠定了今日草 堂的规模和布局。 1952年,草堂又经全面整修后 ,正式对外开放。 1955年成立杜甫纪念馆, 1961 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4 年更名为杜甫草堂博物馆。杜甫草堂现被誉为中 国文学史上的圣地。 杜甫草堂《 2》 返回 草堂总面积有 240多亩,其建筑为清代风格,园林 是非常独特的“混合式”中国古典园林。草堂旧址内, 照壁、正门、大廨、诗史堂、柴门、工部祠排列在一条 中轴线上,两旁配以对称的回廊与其它附属建筑,其间 有杜甫草堂">流水萦回,小桥勾连,杜甫草堂">竹树掩 映,显得既庄严肃穆、古朴典雅而又幽深静谧、秀丽清 朗。工部祠东侧是“少陵草堂”碑亭,这座草堂象征着 杜甫的茅屋,令人遐想,已成为成都市的著名景 观。 1997年 2月,政府又拔出专款,借鉴川西民居的特 点,重建了杜甫的茅屋。杜甫草堂">茅屋故居位于碑亭 北面,占地一万平方米,建筑面积 240平方米。主体建 筑 5开间, 4座配房,竹条夹墙,裹以黄泥,屋顶系茅 草遮苫,再辅以竹篱、菜园、药圃,使整个建筑古朴中 透露出浓浓的文化色彩。游人漫步其中,既可发思古之 幽情,又可享受悦目清心的乐趣。杜甫草堂《 3》 返回 乐山大佛位于岷江、大渡河、青衣江三江汇流之 处,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乐 山大佛景区集嘉州山水之精华,汇乐山风光之秀色,成为 闻名遐迩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   凌云山原名“青衣山”,又名“九顶山”,山上茂林 修竹,掩映着朱楼画檐,丹亚峭壁,雕凿着大小佛像。凌 云寺内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等建筑大气并磅礴;灵 宝峰上唐代灵宝塔巍峨耸立,内有石阶盘旋至顶;西鸾峰 上东坡楼幽静雅致,苏东坡塑像形神皆备,潇洒豪放;除 此之外,凌云山上有宋代朱易洞、沫若堂、龙湫、千峰洞 、古炮台、海狮洞、碑林、碧津楼、麻浩崖墓等名胜古迹 。 乐山大佛《 1》 返回 乐山大佛雄踞凌云山西鸾峰西壁。堪称世界最大的 古代石刻佛像。大佛通高 71米,临江端坐,雍容大度 ,此项端庄,佛像建造比例匀称,从头到脚巧妙地隐蔽 着科学的排水系统,对佛像包袱起到重要作用,显示出 古人高超的智慧和才能。据记载,乐山大佛始建于唐玄 宗开元初年(公元 713年),竣工于唐德宗贞元十九 年(公元 803年),历时九十载。相传海通法师为普 渡众生募捐筹款营建大佛曾付出毕生精力,他大义凛然 “ ”抗吏索财 自目可剜 的献身精神,更是众口皆碑。千年 大佛历经沧桑,几遭劫难,多有病害,历代均有过维修 。 如今,乐山大佛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 成为世界级品牌,为全社会人民所保护和共享,大佛的 保护和管理也将进入更高更新的阶段。乐山大佛依山傍 水、风光秀丽、名胜众多、景点相连,恰似一幅美不胜 收的画卷。无论是登山游览,还是游江观瞻 ,都刻使你 大饱眼福,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乐山大佛 《 2》 返回 天下第一陵 -- 黄帝陵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光辉灿烂,有五千年的文明史。这五千年的文明史主要从黄帝开国(建国) 算起。国 孙中山的祭黄帝陵词开首就是“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 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   这个黄帝陵 ——天下 第一陵就在延安市的黄陵县,黄帝,姓公孙,名叫轩辕,出生于母系氏族社会。母亲名叫附宝 ,据史 书上载 ;农历二月初二 ,在沮水河畔 ( 今黄陵县沮水河 )沮源关的降龙峡生下黄帝 ,从此就有了二月二 龙抬头”吉祥之说。司马迁在《史记》里对黄帝是这样描写的:“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 长而敦敏,成而聪明。可见,黄帝从出生到成长就不是一般人物。他15岁就被群民拥戴当上轩辕闻 落酋长,37岁登上天子位,黄帝一生重大贡献就在于历经五十三战,打败了榆罔,降服了炎帝,诛 了榆罔,降服了炎帝,诛杀蚩,结束了战争,统一了三大部落,告别了野蛮时代,建立起世界上第一 个有共主的国家,当选为中华民族第一帝。人类文明从此开始了。所以后世人都尊称轩辕黄帝是“人 文初祖”、“文明之祖”。为此,延安又被称为中华民族的发祥地。黄帝是中华民族的祖先,他出生 于陕北黄土高原,黄帝族主要活动于陕北黄土高原,黄帝逝世后安葬于今黄陵县桥山之巅。自唐代宗 大历五年建庙祀典以来,这里一直是历代王朝举行国家大祭的场所。新中国建立后,每年清明、重阳 节均在此进行祭祀典礼,特别是清明节公祭已是中华民族传统祭祀大典。黄帝陵是中华民族圣地,海 外侨胞将其誉为“东方麦加”。1962年,国务院公布其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编为“古 墓葬第一号”,号称“天下第一陵”。      黄帝陵区景色迷人,山麓有建于汉代的轩辕庙,庙东侧碑廊珍藏历代帝王御制祭文碑 57通,现 又新增香港、澳门“回归纪念碑”。陵、庙所在地桥山现有千年古柏816000 株,是我国最大的古柏 群。庙内有相传黄帝手植柏,高 20余米,胸径 11米,苍劲挺拔,冠盖蔽空,是我国最古老、最大 的一株柏树。1992年开始,国家和民间及海外同胞投入和捐赠了巨额资金对黄帝陵进行了整修,使 黄帝陵更加雄伟、庄严、肃穆、古朴、景点和展出文物更加丰富。每年寻根问祖、览胜游人如织。黄 帝陵是中华文明的象征,华夏儿女的“根”,已成为炎黄子孙举办盛大文化活动的中心之一。   返回     秦始皇是第一个统一中国的皇帝,他的陵墓在西安城东 30公里处。 1974年 2月,当地农民在秦始皇陵东侧 1.5公里处打井时偶然发现了与 真人真马一样大小的兵马俑。从此,一个埋藏了两千多年的地下军阵被 挖掘出来,并建成博物馆。秦兵马俑坑系秦始皇的陪葬坑,由一号、二 号、三号坑和兵码俑坑组成。展出的陶质陪葬武士俑和兵马俑共计 8000 个,排列成阵,气势壮观。俑分将军俑、铠甲俑、跪射俑等。坑内还出 土有数万件实战兵器,馆内展出秦始皇大型彩绘铜车马。被称为”世界 第八大奇迹”’的秦兵马俑展示了古长安往日的辉煌,也是长安何已会 成为丝路起点的一个写照。   秦陵兵马俑被誉为“世界第八奇迹”。位于西安市临潼县东 5公里 的下河村。 1974年当地农民在打井时偶然发现,以后又在附近发现了 2 号坑和 3号坑。 第一号兵马俑坑东西长 230米,南北宽 62米,深近 5米 ,总面积 14260平方米。坑内有与真人马大小相同的武士俑和拖战车的 陶马六千多件,排成方阵,造型逼真。在兵马俑博物馆里,还可以使人 感受到当时秦国军队的气势浩荡的阵势。 二号坑有一千多件兵马俑,是以战车、骑兵为主组成的 4个 兵种混编的阵列。   三号坑属于指挥位置所在的小坑,有六十多个兵马俑。 秦始皇兵马俑 返回      丝绸之路是一条具有历史意义的国际通道。通过 这条古道,把古老的中国文化、印度文化、波斯文化、阿拉伯文 化和古希腊、古罗马文化连接起来,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 丝绸之路的中心 -新疆,正是古往今来东西文化荟萃交流的地方 ,也是许多著名历史人物活动过的地方,留下了无数历史遗迹和 稀世文物。 中国是最早养蚕和缫丝的国家。公元前 138 年一公元前 119 年,西汉的外交家张骞就沟通了这条古道。他率使团携黄金 和绵帛,到达搂兰(今若羌一带)、尉犁、龟兹(今库车)、疏 阿姆河流域等地区。勒(今喀什)、于田(今和田)、乌孙(今 伊犁河流域)和大宛、康居、大月氏等新疆及中亚阿姆河流域地 区。他的副使还到达安息(今伊朗)和身毒(今印度)等国进行 访问。这些地区的国家也派使节去中国中原,商旅往返,络绎不 绝。丝绸、铁器、黄白金、铜镜、漆等大量流入中国的中原地区 。     公元 73 年,中国又派班超率 36 人出使西域,他的副使甘英 到达大秦(古罗马)和波斯湾(阿拉伯湾),保障了丝路的畅通 并进一步拓展了丝路。 丝绸之路 <1> 返回 历史上的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丝道”是指把在中国织成丝织品运往地中海沿岸诸国这 条横断亚欧的古代贸易之路,它起自中国的安西(古代长安),西至罗马。     “丝绸之路”一词的来源: 19世纪末德国的地理学家李希德·霍芬 在中国的甘肃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考察时,看到从东面来的商队,便想这是否 就是古代运送丝织品的通道呢?他在其所著的《中国》一书的第一卷中第一次将 这条路命名为“丝绸之路”,此后这句话便被广泛地用于泛指古代连接东西方两 个世界的贸易之路。     绿洲之路:丝绸之路总的来说可以分为陆路和海路两条。陆路又可分 为经中亚、天山以北草原的草原之路和经天山以南的绿洲之路两条。其中绿洲丝 路又分为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北缘的西域北路和经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南缘的西域南 路,海路是指经中国南部、印度、波斯湾抵达红海。现在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 我们还是把目光转向陆路丝绸之路。     连接中亚绿洲城市的这条路以西安(古代长安)为出发点,途中在中 国境内又分为三条,它们分别是:     1、天山北路:西安—敦煌—哈密—乌鲁木齐—伊犁—现原苏联境内 —罗马     2、西域北路:西安—敦煌—哈密—吐鲁番—焉耆—库尔勒—库车— 阿克苏—喀什—帕米尔高原—中亚     3、西域南路:西安—楼兰—且末—尼雅—和田—喀什—帕米尔高原 —中亚—西亚      这条连接绿洲之间的商队之路是人类与严酷的自然斗争中开创的道 路。 丝绸之路 <2> 返回   丝绸之路开通前的状况:位于丝路中央位置的帕米尔高原西侧 ,是久负盛名的蓝宝石产地,这里所产的宝石在很久以前就被运往 地中海沿岸。此外,在帕米尔高原东侧的塔里木盆地西南的和田, 以出产玉石而闻名,中国自古以来都以此处所产玉石为上乘之品而 极为重视。因此,丝路开通以前,以帕米尔高原为中心至西亚诸国 “蓝宝石之路”和通往中国内地的“玉石之路”就已经开通了。     此外,在公园前 5世纪,史学家希罗多德在他的《历史》一书 中写到:早在公元前 7世纪,黑海北岸兴起的游牧民族斯泰基族的 高度的金属文明就已传播到了居于天山脚下的塞族。     匈奴的兴起:到了公元前 3世纪,继承了斯泰基文化的塞 族—匈奴出现在历史舞台上。最初,游牧于蒙古高原一带的匈奴在 吸收了周围部落的同时又将其势力范围想东扩张,最后出现在中国 本土上,秦始皇为了防止匈奴的入侵而在公元前 214年修筑了万里 长城。 丝绸之路 <3> 返回 在秦朝倾力修筑长城之时,匈奴击败了游牧于甘肃河西一带的大 月氏,并将其赶至中亚阿姆河一带,控制了以蒙古高原为中心,东 至辽东半岛,西至塔里木盆地(包括 36国在内)的广大地区。     汉朝统一中国:在中国,秦朝灭亡以后。汉朝建立了统一 的中国,汉朝从建立之初就背负着与匈奴斗争的使命。匈奴经常袭 击汉朝的北部疆域,以致于发生了汉高祖刘邦在山西白登山被围事 件。自此以来,汉朝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赠送许多物品,并下嫁 了王女。     汉武帝:公元前 159年,汉武帝即位,此时,汉朝国内安 定,经济繁荣,汉武帝便开始采取积极的对外政策。其一是计划击 败匈奴,保持北部边疆的安定。其二是相与西方通商。要实施这个 政策就必须与大月氏结成联盟。据说大月氏的首领被匈奴所杀,因 此,他们非常仇视匈奴。与大月氏达成联盟来夹击匈奴,张骞就是 被选拔出来的使者。 丝绸之路 <4> 返回 张骞西行 :公元前 138年,张骞与匈奴出身的甘父带领百十来 人从长安出发,在出了汉朝疆域后不久便被匈奴捕获。匈奴单于让 张骞娶了匈奴女子为妻,流放于漠北草原。张骞在此度过了十几年 ,并有了自己的孩子,但是他却一直没有忘记自己作为汉朝使者的 使命,最后终于找到机会逃了出来,经过大宛、康居,终于到达了 已在阿姆河流域定居建国的大月氏,可是,到了大月氏之后才发现 大月氏已经满足于这块水草丰美的地方,已失掉了向匈奴复仇的意 志。张骞在大月氏呆了一年以后,见游说不成便踏上了归途,途中 又被匈奴捉住, 1年以后,匈奴发生内乱,张骞乘机逃脱,于公元 前 126年,也就是出发 13年后,终于返回了长安。     与大月氏结成联盟的目的虽然没有达到,但张骞却带回了 有关西域的很多情报。汉武帝被张骞报告里所述的有关西域的各种 珍奇物产所吸引,特别是被誉为“天马”的大宛产的汗血马。对喜 欢骏马的汉武帝来说最具吸引力。此后,在击败匈奴后,张骞于公 元前 119年再次出使西域,抵达乌孙,为开辟通商作出了重大贡献 。 丝绸之路 <5> 返回   丝路传播的物品:现在,我们常见的葡萄、苜蓿、胡麻 、黄瓜、胡椒、胡桃等,据说都是张骞所带来回来的东西。此 外,经过张骞所开辟的这条通商道路传来了各种各样的东西。 汉武帝所喜爱的大宛马自不必说,还有地毯、毛织物、蓝宝石 、宝石、金银器、玻璃制品、珍珠、土尔其石、以及罗马、波 斯的银币等,此外公元前后由中亚传来的佛教,以及汉明帝时 ,由西域来访的僧侣所翻译的佛经、建造的寺院等。     另外,中国产的丝织品、瓷器、漆器等也传到了西 方。据说,中国人为了保持对丝织品的独占地位,在输出丝织 物的同时严禁输出蚕种。     在中国古代遗迹中发现了茧,在殷代的甲骨文中就 有“蚕”、“桑”、“绢”、“帛”等文字,由此可见,蚕丝 技术始于战国时代而成熟于汉代。 丝绸之路 <6> 返回   后汉与丝绸之路:汉朝时在西域地区设置了西域督护府,其 势力范围几乎包括了中亚全部。但是在前汉趋于衰退之时,代之而 起的是十几年后兴起的后汉。     在后汉时代,班超、班勇父子两人威震西域,夺回了曾一 度被匈奴所占据的西域,重新设置了西域督护府。班超巧妙地运用 外交和武力手段,使五十多个城邦国家服属后汉,这样,在平定了 中亚之后,丝路上地交通与贸易进一步趋于繁荣。 甘英出使罗马:班超于公元 97年派遣部下甘英出使大秦( 罗马),甘英虽然没能与罗马进行直接接触,但却是中国人首次到 达地中海东岸(现在的希腊附近),而且还带回了大量关于中亚、 印度、西亚、罗马等地的情报。以这些情报为基础,通商也逐步走 向繁荣。公元 166年,大秦王安敦的使者来到后汉拜访,大秦王安 敦是当的罗马皇帝。   象这样在前汉、后汉时代开始进行的西域地区的贸易活 动,常因汉朝的内乱和游牧民族的入侵而中断,此后。随着唐朝的 建立进一步加强了对西域地区的经营。 丝绸之路 <6> 返回   唐代的丝绸之路:公元 618年唐王朝建立了强大而又 统一的中国。此时,在漠北高原与匈奴相匹敌的(土尔其系 的)游牧民族突厥也建立了游牧帝国。与汉朝一样,唐朝在 国力强盛以后击溃了突厥,使其土崩瓦解,使得东西方贸易 比汉代更加繁荣。     玄奘三藏赴印度:在唐王朝建立后不久,唐三藏 便起身赴印度取经。但此时的丝路大部分控制在突厥手中, 唐朝禁止出国旅行。公元 627年(一说 629年)唐三藏还是 悄悄地从长安出发,越过边关,经河西走廊途径伊吾(哈密 ),高昌(吐鲁番)向西边进发,当时唐三藏认为伊吾、高 昌为义教之地,但却意外地得到了热情的接待,特别是信仰 佛教的高昌国竟有僧人三千人。此后,唐三藏又向西经塔拉 斯、塔什干、撒马尔汗等地抵达印度。唐三藏还留下了西行 记录《大唐西域记》一书共 12卷。(后人根据他的行记写了 一部脍炙人口的神话小说《西游记》) 丝绸之路 <7> 返回 造纸术的传播:在唐代有一件不能忘却的事情就是造纸术的传播。公元 751年唐与波斯在塔拉斯河展开了一场会战。唐军大败,只好后退。在被送往 撒马尔汗和巴布拉的战俘中有一名造纸工匠。这名造纸工传播了了造纸术。     唐朝对西方文化十分宽容,在长安建有罗亚斯德教寺院、伊斯兰教寺院, 宫廷中也使用被叫做色国人的西方人才。据说倍受唐玄宗、杨贵妃宠爱的安禄 山就是伊朗血统的混血儿。     维吾尔族的兴起:代替突厥而取得蒙古高原支配权的维吾尔族,公元 840年被(土耳其血统的)柯尔柯孜追至蒙古高原的维吾尔人在征服了东土耳 其斯坦之后,控制了许多城邦国家。此后逐渐地放弃了游牧生活,在绿洲定居 下来。现在生活在绿洲上的维吾尔族人便是他们的后裔,但是,有的学者指出 :古代维吾尔族与现代维吾尔族没有直接关系。唐朝在公元 755年发生了安史 之乱,在维吾尔人的支持下,此乱才得以平息。由此看来,唐朝与维吾尔保持 着和睦的关系,保证了西域的安全。     但是,自从公元 907年唐朝灭亡以后,直到元朝建立,此期间大约 三个半世纪中,中国通往西方的这条丝路几乎被废弃。 丝绸之路 <8> 返回 蒙古帝国与丝绸之路:在成吉思汗率领蒙古骑兵征服北亚 之后的 13世纪,丝绸之路才再度得以畅通,在蒙古铁骑势如 破竹的进攻下,这次西征到达德国和波兰,从而形成了包括中 国西域、伊朗、俄罗斯在内的空前的大帝国。成吉思汗的子孙 忽必烈在中国建立元朝,任用波斯人和维吾尔人作官,此时威 尼斯商人马克·波罗经西域南道到达元朝都城—大都,他回 国后写下了著名的《东方见闻录》,其中也介绍了“黄金之 岛”日本。     在马克·波罗的书中记录有“牌子”一词,这是元朝 皇帝颁发的一种通行证,它可以在蒙古帝国领域内自由旅行。 因为蒙古势力抵达西亚,所以在中国与欧洲之间,持有这种牌 子的商人可以直接来往进行贸易活动。     此时天主教也传播而来,据说当时作为罗马教皇委派的使 者也访问了大都,一百多人还接受了洗礼。     但是,蒙古的西征也带来了破坏性的一面,压榨中 亚城邦国家,从而导致城市荒废。 丝绸之路 <9> 返回 铁木尔帝国与丝绸之路:公元 1368年,明朝建立, 控制着河西走廊及哈密一带,中亚一带则被控制在自称 为成吉思汗后裔的铁木尔帝国手中,铁木尔一生征战, 建立了一个东起中国北部边境,南抵印度北部,西至小 城邦国家,北至俄国南部的大帝国。     铁木尔王朝热心于建设华丽的建筑,表现了对学识 和艺术的深刻理解,首都撒马尔汗就是集东西方文化之 大成之地。     但是,铁木尔帝国在远征中国途中,随着铁木尔君 主之死,快速走向衰退,丝路上的游牧民族也由盛至衰 ,丝路贸易也趋于败落。 丝绸之路 <10> 返回   丝绸之路的衰退:关于丝路的衰退,我想有以 下几种理由:其一是公元 1498年达·迦马发现印 度洋航线。其二是奥斯曼帝国又占领了东罗马帝国 的首都—君士坦丁堡,因此,欧洲与中国的通商便 得越来越困难,欧洲不得不寻求新的通商道路,海 路顿时引人注目,随着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的发展 ,在安全上和成本上都有较大的益处,丝路由此成 为地方贸易的通道,十五世纪以后,丝路对人们来 说,已经成为一片空白之地。 丝绸之路 <11> 返回 清代的丝绸之路:公元 17—18世纪,天山南路、 北路处于准噶尔贵族控制之下。这对建国于中原的清 朝来说是一片难以控制的地区,但是,在乾隆年间, 即公元 1755—1758年平定了准噶尔贵族叛乱,称此地 为“新疆”,并在伊犁设伊犁将军府。此时,为清朝 立下功绩的吐鲁番郡主被特许建立了苏公塔,以记其 功。清朝还在各绿洲驻有少量军队,并允许其自治, 在这种情况下,,不断发生伊斯兰教教徒叛乱,同时 勾结俄罗斯军队南下。为了对付这种情况,清朝在新 疆设省,并大量移民。     辛亥革命爆发后,中原混乱,新疆也处于内乱 之中,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于 1955年 10月 1日 建立了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 丝绸之路 <12> 返回
标签: 无
更多
预览本资源的用户最终下载了
资源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