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 传  者 : 智乐园资源
单      位 :
上传时间 : 2017-07-14 11:06:13
少年立志 终生受益 思品政 六年级.doc(25KB)
  • 浏览 : 0
  • 下载 : 0
第 1 页
第 2 页
0 0 类别 : 其他
少年立志 终生受益 ——中国机器人研究所所长余达太给我们的启示 还是在儿童时代,我就幻想着自己能有一个机器人,让它帮我干活儿,听 我的指挥。如今,机器人再不是幻想,早已被中国的科学家们变成了现实。不过 它不像小说里描写的那样有嘴,有眼,有大脑,而是一些能执行人的命令的机 械设备。   应约采访中国机器人研究所所长余达太,我激动了很久,真想看一看这位 制造机器人的人是什么模样,听一听他的成功秘诀。   那天,北京刮起了漫天大风,我赶往北京科技大学,想请这位研制机器人 的成功者谈一谈关于未来社会的人才培养问题,因为我要写一篇名人访谈录。   见面寒暄之后,余达太先生首先向我谈起的不是他的成就,也不是他研制 机器人所经历的艰辛和困苦,而是令他难以忘怀的少年时代。我知道,他一直非 常感激少年时代的老师,是那些默默无闻辛勤工作的人成全了他的少年志向, 给了他最初的启蒙和教育。   在温暖的屋子里,喝着他倒给我的热茶,我的思绪被拉回到从前。那时,这 余达太刚刚9岁,他精力旺盛,富于幻想,尤其喜爱武侠小说,经常看得入了 迷。   哥哥是他最崇拜的人,因为哥哥会鼓捣收音机,能让那么一个小小的盒子 说话、唱歌儿。在余达太的眼里,哥哥就是爱迪生,就是最伟大的人。有一天,他 看见哥哥又在聚精会神地摆弄小零件,按捺不住好奇心,不知不觉地伸出手去。 谁料,哥哥生气地说:“去去去,你一个小毛孩子懂什么单管收音机?弄坏了 怎么办?”   挨了批评,余达太涨红了脸,虽然他那时还很小,但自尊心也是蛮强的。他 倔犟地冲哥哥喊道:“谁是小毛孩儿?你不教我拉倒!我自己学,以后比你还 棒呢,哼!”   这件小事,决定了余达太的一生。他立下志向,一定要像哥哥那样,一定要 比哥哥做得还好!可是,怎么才能学无线电呢?向谁学?急中生智,他想起了 《中国少年报》上曾介绍过北京市少年宫有个无线电小组,对到少年宫去!   真的来到少年宫门口时,他又犹豫了:人家肯收我吗?没有人推荐我,听 说只有好学生才能被推荐,我行吗?正踌躇不前的时候,一个戴眼镜的叔叔向 他走来,亲切地问道:   “小朋友,你找谁呀?”   “我想参加无线电小组。”余达太怯怯地说。   叔叔把他带进屋里,让他用电烙铁焊接了几下,然后便让他回去等消息。在 焦虑中过了一个星期,班主任把通知书交给了他,上面写着:   “余达太小朋友:   你已经被录取为少年宫无线电小组组员,请你于本星期六下午3点准时来 小组参加活动。”   回到家里,余达太洋洋得意地对哥哥说:“我才不稀罕你的单管机呢!以 后我会自己装,我们老师说了,我们还要学装五灯机、扩音机、电视机呢!”   少年立志终生受益   有了这个良好的开端,余达太开始了他的奋斗历程。无线电小组的训练是严 格的,在老师的正确引导下,他进步很快。16岁时,他第一次参加了全国性的 无线电测向比赛,虽然有许多专业队和成年人参加,但他仍然取得了优异的成 绩。   作为原北京钢铁学院的青年教师,他来到日本九州工业大学留学,获日本 工学硕士学位。研究生毕业以后,他转入一家世界著名的机器人制造公司——安 川电机制作所机器人研究室工作。在这里,少年时严格训练所培养出的工夫再一 次为他争得了信誉。那是一天早晨,余达太交给技术部长一份设计图纸,是机器 人心脏部分的控制系统图。看着图纸上密密麻麻的符号和上千条引线,这位在世 界上都很有名的机器人专家笑了,他满意地点了点头,说:“很好!设计得很 好!您能否在两个星期内把它焊接出来?要不,适当延长一点时间也可以。”   六个小时以后,余达太带着刚刚焊接完毕的控制装置,又来到技术部长的 办公室。   “这么快?不可能!”技术部长目瞪口呆地说。   可是,当他仔细地检查了控制装置以后,禁不住叫了起来:   “没想到!没想到!在我们公司干了十几年的,也没这么快,这么好!你 以前一定实际操作过吧?”   当余达太说出自己是受益于少年时代的志向和少年宫的训练时,技术部长 当即表示有机会一定要去北京参观。   回国以后,余达太接受了一项新任务,完成我国第一台自行设计、制造、调 试的弧焊工业机器人。这是一个严峻的任务,是一次非同寻常的挑战。因为中国 自 70年代中期就开始研制机器人了,只不过那时候是试探性的工作,没有系统 地进行,直到 1982年仍然成绩寥寥。经过艰苦的努力,中国终于有了自己的工 业机器人,它长的是中国的“大脑”,按照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去工作。1985年 8 月 26日,这是余达太忘不了的日子,也是许多中国人忘不了了的日子。当中国 机器人不卑不亢地站在外国专家面前时,它举止灵活、落落大方,使日本机器人 鼻祖山下忠教授大为赞叹。   如今,余达太已经拥有了许多令人羡慕的桂冠:中国机器人研究所所长, 中国机器人工程协会常务理事,北京市机器人研究会理事……他作为主设计师、 领导研制成功的我国第一台全部自主技术的 YG-1工业机器人,获我国冶金工业 部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他的学术论文在 IFAC等国际会议上发表;他受到江泽 民、李鹏的亲切会见。这一切的一切,不都受益于少年时代的立志、苦练吗?   问他成功的秘诀,余达太认为童年时代的生活使他受益匪浅。他激动地说:   “干什么就要把什么干成功,不成功就不罢休,这个信念就是在少年宫无 线电小组培养起来的。上中学,挫折多了一些,锻炼了我遇事不慌不急的能力。 失败了不怕,一定要找出原因,一定要成功。失败是没有的,只是成功周期长短 问题。这些认识的确立,就是我童年时代最大的收获!”   因此,少年时代早早立志,并坚持不懈地努力,一定会为你带来成功的明 天。这怕就怕一个人庸庸碌碌,没有目标和志向,最后一事无成。这就是余达太 给我们的启示。
标签: 无
更多
预览本资源的用户最终下载了
资源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