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 传  者 : 智乐园资源
单      位 :
上传时间 : 2017-07-14 11:08:07
我们的成长伙伴 思品政 六年级.doc(44KB)
  • 浏览 : 0
  • 下载 : 0
第 1 页
第 2 页
第 3 页
第 4 页
第 5 页
第 6 页
第 7 页
第 8 页
第 9 页
第 10 页
第 11 页
第 12 页
第 13 页
0 0 类别 : 其他
我们的成长伙伴 1:父母 爸爸妈妈,我们生命中永远的伙伴! 家庭是我们成长的摇篮、我们的港湾和第一所学校;父母是我们最亲的人, 也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父母视我们为掌上珠,无微不至地关心爱护我们,使我 们尽享家庭的亲情和温暖。 母爱是最无私的。母爱是温暖的太阳,奉献着七色光芒;母爱是辽阔的海洋 坦露着宽广胸怀;母爱是肥沃的土壤,哺育儿女茁壮成长;母爱是无限的宇宙, 任儿女自由遨翔。 父爱如山,深沉严格。父亲粗大的手,撑起整个家;父亲宽阔的肩,是子女 的靠山;父亲辛勤劳作,总是无怨无悔;父亲教导子女,为人应当自强。 父母不仅赋予我们生命,而且含辛茹苦地哺育我们成长,敦我们做人,这 种恩情要永远铭记在我们的心中。父母为家庭作出了贡献,为我们付出了很多, 他们应当得到爱的回报,理应受到我们的孝敬。 哦,亲爱的爸爸妈妈,我们生命中永远的伙伴! 我和父母交朋友 尽管你与父母之间有着区别于他人的血缘关系,但是,由于你们所处的年 龄、性别、经历,以及在家庭中的角色不同,你与父母会有不同的心理需求,对 同一事物也会有不同的看法。 比如,你的父母可能常常认为你还是一个不懂事的孩子,缺乏人生经验。做 为过来人,他们对你的管教总是有道理的,你应该多听大人的话,少走弯路。然 而,你可能却觉得自己已经长大了,应该有更大的自由空间,不必事事听别人 的。 其实,你和父母的想法都有一定的道理。如果你们从不考虑对方的想法是否 有道理,而只是强调自己是正确的,你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就永远不会得到改善 和深化。 如果说人的"第一次诞生“是离开母体,来到世界上”,第二次诞生便是 青少年朋友离开父母的监视,成为独立的自己,这是青春期的断乳阶段,孩子 彻底地切断了个人与父母在心理上联系的"脐带",走向成人。 但是,习惯了依赖和被保护的孩子们,身上仍然带着父母教养方式等等的 烙印,父母也往往出于担心未能对孩子完全放手。这样处于断于不断之间,便产 生了很多孩子与父母相处的矛盾,严重影响了家庭的关系发展。 产生家庭矛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很大部分是因为孩子与父母在看待问题 上的差距造成的,这也就是所谓的"代沟"了。 不可否认,"代沟"是必然存在的,那是历史的原因。 父母毕竟是从艰苦的岁月中走过来的,很可能与时代有点脱节,思想上的 陈旧并不代表他们就不比你更懂得人情世故。即使你的学历再高,挣的钱更多, 也不要因此看不起你的父母。他们能做到的你可能永远做不到,而你的所有成就 却属于他们。你不一定都要听从他们的,但必须得尊重他们。 其实,父母有时并不像我们想象中那么蛮不讲理。我们必须了解他们作为父 母的心理:看着自己的孩子慢慢长大,最后确要挣脱自己的保护,父母心理肯 定充满了不舍和担忧。但孩子却往往是"初生牛犊不怕苦",冲劲十足,这样便容 易产生矛盾。这种情况下,用你的坦诚去换取父母的理解与信任是最明智的。向 父母提出你的合理要求,并说明原因,留给他们一个可以发表他们看法的机会, 这样的话,成功率肯定大大上升。 如果一开始便抱着父母肯定理解不了自己的态度,即使再据理力争,也只 会是徒劳。父母很希望儿女跟自己商量些什么,以表明他们的重要性,他们满意 了,自然会留给你更大的民主。 理解父母,尊重父母,只要你作出努力,"代沟"也是可以逾越的! 父母的文化层次、身份地位、人生经历和心理素质等都会影响他们对儿女的 教养方式。现代的父母分为冷漠型、专制型、保护型、痛苦型、超人型和离心型几种 并由此决定了他们与儿女相处时彼此的关系。 无论你的父母是哪种类型,如果能掌握好一些技巧,做一个孝顺、体贴的乖 孩子,往往是与父母相处的法宝。 父母有时也需要孩子去疼他们。现在我们中间很多朋友的父母年纪都已不轻 有的甚至已经退休,很多时候他们还要面临儿女不在身边的现实。这时候,他们 的心情也是复杂的。可能是失落,也可能是孤寂。 这时候,身在远方的你时常捎回家的一声问候、一张小卡将是他们最大的快 乐与欣慰。或许他们会为你的一封信高兴几天,甚至与亲友奔走相告,但在你面 前又说没时间就甭写信了;给他们买个生日蛋糕他们口中可能埋怨浪费,实际上 心中却幸福得不得了。父母,有时候比年你还像小孩子!你的一些很小的心意都 会让他们为之骄傲、兴奋的。不必苦心经营,只是举手之劳,何乐而不为? 当然,生活不会总是风平浪静的。如果与父母之间发生冲突又怎么办呢? 首先,应分析一下究竟是谁对谁错。如果真是父母的问题,就应该诚恳地跟 他们解释清楚。我们毕竟已经长大,可以拥有自己独立的观点,但千万不要怨恨 父母对你的不理解哦!倘若是自己错了呢,就乖乖地认错,再讨好讨好他们吧。 无论哪种情况,打破僵局的都应该是你,因为父母永远是你的长辈,对他们尊 重是你应该的。 此外,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有时候不妨听一听父母的劝告。很多时候我们发现 自己草率的决定只是一种年轻的冲动,往往缺乏周全的考虑,事后再想"早知听 爸爸妈妈的了"也没用了。父母毕竟有丰富的处世经验,他们看待问题更加全面、 客观。这些,只有等你经历了才能明白。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家庭关系,永远如此复杂,烦透了的时候建议你找些 全家人的照片看看或者翻翻一些童年的珍藏,你一定会重新充满信心的!家, 永远是最可爱的! 任何一桩令人满意的人际关系都不是从天而降,而是双方努力栽培的结果。 你与父母的关系也不例外。如果你愿意,你可以主动迈出第一步。 要知道,从你的爸爸妈妈成立家庭的第一天起,你的家庭便开始经历它特 有的生命周期。正如一个人的一生要经历不同的时期一样,家庭也要经历不同的 阶段;在不同的阶段中,每个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都会发生变化。当你进入青春 期的时候,你与父母之间的关系从原来的未成人与成人的关系逐渐转变为成人 与成人之间的关系,父母之间的关系也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你和父母都要主 动适应这种家庭关系的质的变化。 父母是人而不是神。他们可能和你一样,一时还不能适应家庭关系的这种变 化。他们习惯于用过去一切包办的方式与你相处, 因此,引来许多烦恼。你可能 还不知道,父母是多么需要有一段时间来了解和适应这种变化,并和你一起寻 找和睦相处的最佳办法呵!做为他们的孩子,你是不是也有责任与父母配合呢? 父母是人而不是神。正如你在学校可能会遇到使自己不愉快的事情一样,父 母也会在家里家外遇到不顺心的事,也会因为疲劳过度心情烦躁。如此说来,要 求父母永远说有道理的话,永远作有道理的事,是不是也不太现实呢? 有了这样的基本认识,你可能会对父母有更多一些的体谅、理解和尊重。你 所表达的态度更容易被他们接受。 追求独立是一个人走向成熟的表现。可是,父母很可能一下子还不能适应你 追求独立的愿望和行动。或许从出生至今,父母一直习惯于作你的保护伞,愿意 事事为你包办,他们可能觉得这是对你的关心。 你不妨在家人聊天时问问父母,他们像你这么大的时候,他们有些什么想 法和愿望?他们的父母容许他们做什么,不容许他们做什么?他们是如何争取 更多的自由的……父母在回忆自己少年往事的时候,一般会很自豪的,在不知 不觉中放下家长的架子与你敞开心扉。这时,他们更容易理解你目前的经历和感 受,认真考虑你独立的要求,甚至向你做出妥协和让步。 父母反对你独立,也可能是出于对你的不放心,因为他们还不知道,在这 段时间里,你比以前成熟了许多。你最好平时多找时间与父母谈心,让他们及时 了解你的成长和进步。那样,你的独立要求就不会使父母感到意外了。另外,与 父母谈心表达了你对父母的尊重和信任,同时,还能帮助父母养成倾听你说话 的习惯。 更多的时侯,我们需要用自己的行动,而不是用口舌向父母证明自己的成 熟。仔细想想,父母对我们不放心难道就没有道理吗?如果你平时做事总是马马 虎虎、丢三落四、虎头蛇尾,在家里很少承担责任,父母有什么理由相信你有独 立自主的能力呢? 多给父母一些信任你的理由,不妨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做起。在家里主动分 担一些家务,保证做得又快又好;尽可能多地照顾好自己的饮食起居,减轻父 母的负担……如果父母发现,每此你都能很好地完成他们交给你的任务,那么, 他们不但愿意多给你一些自己做决定的机会,而且还会对你的能力大加赞赏。只 有你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你有责任心,你有独立能力,你才会赢得父母对你的信 任。 即使信任你的独立能力,父母也会因你要求独立而伤心。好象你的翅膀硬了 不再需要他们了,他们在你的眼里变得不那么重要了。一种隐隐约约被遗弃的痛 楚时时袭上心头。他们在感情上实在舍不得你在精神上“远走高飞”。你应该体 谅他们的心情, 遇事别忘了征求父母的意见。 其实,在追求自我独立的同时,我们不应忽视父母的意见和指导。尽管我们 感到自己长大了、成熟了,已经有足够的能力自做主张。但是,事实上,还有许 多事情是我们这个年龄无法把握的。承认这一点,并不意味着你缺乏主见。相反 真正独立的人并不刚愎自用,而是善于听取不同的意见。 2、老师 老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是老师,教给我们做人的道理,帮助我们掌握科 学文化知识和技能。老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知识可以通过各种方法获取,但是,对善于教给我们思考方法、让人产生探 求知识愿望的老师,有谁不感激他们呢? 老师的工作不只是传授知识。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只有情感才能唤醒情 感。老师的巨大力量在于做出榜样。 教育是人与人之间心灵的沟通,是人的精神的生长和充盈。老师在我们的成 长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每个老师都有烦恼,但他总会选择带着微笑走进课堂; 每个老师心目中都有他的好学生,但他知道在自己的心里必须装着所有的 学生; 每个老师都会遇到令他烦恼的学生,但他知道教育需要等待、需要耐心; 每个老师都要承受工作的压力,但他心中最大的压力一定是来自学生的期 盼; 每个老师都会获得工作的酬劳,但最大的酬劳一定是来自内心的愉快,这 种愉快无法用语言形容,无法用金钱衡量。 我们爱老师,是因为老师有一颗金子般闪闪发光的心。在我们失败的时候, 老师鼓起我们前进的风帆;当我们成功的时候,老师和我们分享成就和喜悦; 在我们犯错误的时候,老师耐心细致地拨正我们前进的航向;在我们因取得一 点儿成绩就骄傲的时候,老师是我们的清醒剂。老师既是我们的良师,也是我们 最真挚的朋友! 老师,我们成长路上的伙伴! 3、同学 孩子们: 你们好!转瞬你们已经从一年级的小家伙,成长为一个半大小伙子。有的同 学都比老师都高了。回想一下,真不敢相信你们已经快完成小学的学业了。 回首往事,再看着你们相拥而行,老师真是感慨万分。在这临毕业的时候, 老师想叮咛你们,离开母校别忘了与你们六年来朝夕相处的同学,别忘了你们 之间的友谊。也许有误会,也许有矛盾,但都不要紧,生活中如果没有伙伴,你 只能好象在空谷里面,静静听着自己单调的声音!所以,别忘了你们的同学, 你们儿时的伙伴!当然了,有空的话,也要常回来看看老师——我们可是你们 的伙伴啊!伙伴是不能忘记的。 但是,更重要的是,今后不管到哪,都必须找到自己成长的好伙伴。伙伴, 将继续陪伴着你们一起前进,一起克服困难,一起分享成功。 愿你们找到更好的、更多的伙伴,与你们相互帮助,相互鼓励,共同进步! 亲爱的小伙伴 再见! 你们永远的大伙伴——老师 (下面,我们给大家选了一段关于“朋友”的文章和两篇作文、两封信,让同学 们参考参考) 只要活着,就需要朋友 (以下文字摘自《当代中学生思考与研究丛书》,略有改动) 婴儿从能站立走路到能独立外出,很快就会同自己年龄相仿的儿童们交上 朋友,一起玩耍或说笑。从此,朋友就成为整个生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对多数人的生活来说;朋友同空气一样。尽管不需要时刻关心其存在,但也 难以想象:连一个朋友都没有,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生活!所以,在人们的一生 中,朋友确是不可缺少的。特别是十几岁的儿童,他们比任何人更加需要朋友。 由此可以断言:儿童们在十几岁时所交的朋友会影响他们的一生。 …… 儿童们的朋友交往中,究竟能得到什么?他们又是以什么目的与朋友相交的 呢? 小学时期交朋友,不过是作为过家家玩儿的一个伙伴或打棒球的对手,而 把过家家玩或打棒球用的器具放在自己与朋友之间,通过器具的共有和共同使 用,从中得到各自的乐趣。也可以说,儿童们是为了得到某种乐趣,才与朋友相 交。 所以,一旦打完球,接触就算完了,各自又成为单独的一个人。 接着,他们会逐渐以“趣味相同者来相聚”,交上新朋友,发现新的,交 流场所。总而言之,他们都是为了某种目的或某种游戏,才去交朋友。 但是,随着儿童们的长大,他们就要找个亲密的朋友,两个人之间即使没 有共同的器具和共同的目标,只要能互相交流各自的想法,更确切地说,只要 能够互相交谈,也就能聚集在一起,敞开思想谈心。 他们所交谈的内容,主要不外乎自我、学校、家庭以及社会和如何做人等等 问题。 以大人的眼光来看这些内容,当然还很幼稚,甚至还认为他们在奢谈什么 社会的问题。但是,儿童一旦达到了某种年龄,对于以往还属于未知范畴的人与 人的关系或社会的性质等问题,都要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解答。 不止于此,他们还想把自己想到的这些疑问和解答摆在朋友面前,来检验 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通过这种交流,既可增加对个人所提观点的兴趣,又可通 过获得对方的理解和意见,而深化互相对问题的看法,从而促进学习,进一步 提高交流的兴趣。 这种兴趣,就成为结交朋友的本质。 我的小伙伴(作文选 · 一) 我有一个特别好的同学,也是我的好伙伴,我们一起玩、一起快乐的学习, 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 从成为一年级的小学生开始,我们就同班,直到四年级才分开,这更让我 留恋我们在一起的日子了。 她有一头乌黑的头发,剪着一排整齐的刘海,一双不大不小的眼睛总是迥 迥有神,她的嘴巴虽然不小,但有一些笑话和幽默的语句常常从她的嘴里快乐 地蹦出来。笑的时候,别提有多灿烂了! 记得在这三年里,我们同是班长,同是竞争对手,在学习上常常是你追我 赶,从不妒嫉对方,在私底下,我们也是非常要好的朋友,虽然也有时为某件 事情争执,但过不了一会儿,就马上和好了。在上二年级上学期的时候,我们班 发生有一场传染病“水逗”,好多同学都被传染上了,全身长满了痘,有些还 没有完全好的同学怕学习掉课,没等好了就来上课。这样也是有传染的。老师没 办法,只好采取了分隔的形式来上课,没得的坐在前面,得了的坐在后面,中 间还隔了一个走廊。有些同学在上课进教室时很慌乱,我们做为班干部,要维持 纪律,同学们总是发出一阵阵尖叫声,我也有些不知所措了,但这时,她紧皱 着眉头,眉宇间形成一个“川”字,拿起教鞭就在讲台上使劲地敲起来,喊道: “安静、安静……”同学们一愣,都安静地进取教室。我对她在慌乱中表示镇定 的心态暗暗的表示佩服。 我就是这样喜欢她、留恋她,多么想再在一起呀! 我的小伙伴(作文选 · 二) 说起小伙伴,我有好多:邻居中的、幼儿园的,小学的,但要说最好的、最 亲密的伙伴,就要数我过去的同学——杨益。 从一年级开始,一条友谊的锁链就把我俩紧紧连在一起。我没与他争吵过, 我们互相帮助,亲密的简直就像一个人。 一次期末统考,还有两分钟就要开始了,同学们都在做考前准备。我一打开 铅笔盒,忽然发现尺子忘带了,没有尺子哪行呀?回家取已经来不及了。我非常 着急,这时杨益看见了,便走过来,问我:“闫舒伟,怎么啦?”我心急如焚 的回答:“都怪我,偏在这时忘带尺子。”杨益听了,二话没说马上走到自己位 置,毫不犹豫地把自己新买的尺子“啪”一声折断了,把其中的一半给了我。我 愣住了,“啊,新买的尺子呀!”我深情地望着杨益,手里握着那半截尺子, 不知说什么好。他呢,冲我微微一笑,说:“快拿去用吧。”这时上课铃响了, 我赶紧回到座位上,等待考试。 放学回家,我又从铅笔盒里拿出那半截尺子,像欣赏一件珍贵的物品一样, 爱不释手。我决定把它珍藏起来,因为在那短短半截尺子里,凝结着我们深厚的 友谊。 我的小伙伴(通信选 · 一) 亲爱的天天: 你好!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我们都潇洒地走过八个春秋。蓦然回首往事,不由得 思绪万千,心中有太多太多的话想向你诉说。 我不善言辞,但却酷爱写作,所以我想以笔代口,向你娓娓道来。 天天,我欣赏你的明智、果断、勇敢和才气。多年来你我既是朋友也是对手, 在多数的竞争中,我都取得了胜利。你没有被学习上的挫折和失败所击倒,也没 有为现实的伤感而忧愁,而是以坚强的、开朗的心态接纳生活给予你的一切快乐 忧伤。哲人说苦难是财富,也许只有历经苦难才能到达幸福彼岸;也许只有历经 苦难才会更懂得宽容、平和、豁达、珍惜。 天天,生活不相信眼泪,更不存在依靠。凡事只有依靠自己,当你觉得自己 能承担一切时,那么当你遇到困难、挫折时,你会泰然处置,没有眼泪、没有埋 怨、没有悲观,有的是丰富的生活阅历、哲理、教训,让你擦亮双眼、让你深刻思 想、让你洞穿人生,你的心灵就会羽化成仙、释然解脱,会自豪面对一切,也会 撑出一片蓝天。 天天,也许是太过专注于学习,你变得寡言少语。然而生活在世界中缺少友 情会孤独的,还是善于交流为好,这是朋友送给我的话,让我们共勉。温暖的家 以及友人,永远是你停泊的港湾,当你成功时,他们是你的支持者;当你失败 时,他们是你的搀扶者;在你最困难时,出手相助的一定是他们,他们不会袖 手旁观的。 天天,在听完我的话之后,我希望当你走出围城时,发现你已学会微笑面 对一切,你已用宽容、豁达、感恩之态面对生活;你已用新的目光审视自己。 我真心地祝愿你成为那粒咖啡豆,沸水没有改变的豆子,依然是豆子,而 豆子改变了带给它痛苦的沸水,豆子在高温下散发出最佳的香味。愿你用智慧转 变困境,在苦难经历中收获丰富人生。 天天,我无需多言,一切都在不言中,无论何时我都是你的倾听者、支持者 并愿这小小短文能给你带来一股暖意、一份牵挂、一份呵护、一份如鲜花般灿烂的 微笑。 祝 学业有成,天天向上! 你最忠实的 朋友:丁昊阳 我的小伙伴(通信选 · 二) 亲爱的玮玮: 你好! 岁月匆匆,昨日的懵懂的我们怀着对学校的美好憧憬走进校园,转眼间, 迎接我们的毕业考即将如期而至,不禁感叹:时间过得好快啊! 黑板上,倒计时表冷漠的伫立着,一天天无情的减少,10,9,8,7……我 想挽住它匆匆的脚步,可是我做不到。课业负担、学习压力,这些都是实实在在 存在的,升学考试残酷的优劣淘汰,好想让同学们彼此之间变得有些陌生了。昔 日,那欢快的笑脸和爽朗的笑声似乎少了,多了几分压抑、忧伤和惆怅。可是, 我们之间的友谊没有一丝一毫的改变,和你在一起的时光依然很快乐,我依然 可以放纵、开怀的大笑,那一刻的我,很享受,真的。 前一阵子,班上的同学都在写同学录和毕业赠言,可是我却没有写下一个 字。任凭好朋友们再怎么抱怨,也依然故我。因为,我想把最美、最好、最真的东 西成为回忆的那一刻留到最后,我想然离别的时刻来得晚些,再晚些。而在你的 同学录里那属于我的一页该写些什么,我没有想,也不敢想,我知道,那意味 着离别的时刻来到了。 很庆幸在我的成长历程中遇到了你和一群好朋友,让我的小学生活充实、愉 快,也许在学习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中,我们是对手,但当我们从对垒的战壕 中退出来时,我们依然是最好的朋友。 你那洋溢着灿烂阳光的上扬的嘴角,你那笑起时眯得密密的双眸……一切 都是那样清晰地印刻在我的脑海中。快毕业考了,让我们一起努力,朝着梦想的 彼岸起航! 祝 学业进步! 你的好朋友:小 林 2007 年 6月 12 日
标签: 无
更多
预览本资源的用户最终下载了
资源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