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第一册思品
树立新型教材观 用好新教材
按课标编写的《品德与生活》教材(人教版)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实现了教
材功能的改变。作为新一轮教育改革中的教师要树立新型的教材观,创造性的用
好教材。下面我简谈一下对新教材的认识及用好教材的一点体会。
一、是学生探究知识、探究道德是非善恶所凭借的话题、范例。
一册教材以儿童入学教育为重点,以儿童不断扩大的生活空间和时间为线
索选择了与他们生活紧密相关,切实需要又乐于学习的内容,围绕主题展开一
个个话题。第一单元、围绕“我上学了”这个主题展开 5个话题《我背上了新书
包》、《我们的校园》、《新朋友、新伙伴》、《校园铃声》、《平安回家》以校园生活为主
突出对新学校、新环境、新群体、新生活的感受。每个话题都图文并茂、以学生活动
场景呈现,都是具有启发性的范例。
长期以来,教材就是教师的“教本”,学生的“学本”,是教学活动的依
据,具有绝对的权威性。老师习惯于讲教材,让学生学教材。现在,则要打破教
学中过分依赖教材和依据教材的做法。教材所呈现给老师、学生的范例,只起到
示范和开阔思路的作用,不能照本宣科、照图讲图。教材是范例,要研究教材,
思考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启发和思考,利用教材中的典型事例来进行研讨,不
能完全撇开教材。教材面对的是全国不同地区,不同水平的学生,所呈现的事物
具有局限性,不可能与当地的实际状况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完全吻合。教师不要机
械地理解教材,被教材所束缚,应根据本地区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掌握和进
行再创造,要善于开发教材外的、来自家长、学生、社会方方面面的资源使课堂教
学更有现实感,更贴近学生生活。
一年级学生喜欢在玩中学、动中学、乐中学、做中学、模仿中学、体验中学、兴
趣中在自由、宽松中不受拘束地学习,学习内容应贴近生活。
在教学《祖国妈妈在我心中》时我结合本班实际,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组织
以下活动让学习轻松、愉快的学习。
(一)、猜谜活动
利用小学生爱猜谜语的特点让学生猜一猜“一朵红云天空飘,红云上面金
星照,数数金星有几颗,一颗大来四颗小。”快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
(二)、游戏活动
这是在教学中所采取的带有“玩”的色彩而又与学习内容配合的活动方式。
游戏是儿童有效的学习方式,对培养儿童的情感,让儿童体验生活的乐趣,学
习科学知识是很有用的。教学时我组织“祖国知识知多少”的智力抢答赛“必答
题”、“抢答题”“yes或 no”让学生在游戏中、在竞争中了解祖国、体验学习的
乐趣。
(三)、情景模拟活动
这是为了让学生获得某些难以身临其境去学习的体验、经验、知识等,而有
目的的创设某种情景,令其经历的仿真性演习活动。利用多媒体播放天安门升旗
仪式让学生做一做,体验升旗仪式的庄严,从而内化升旗的仪式常规。
(四)、资料调查活动
课前让学生到街上找一找、看一看、问一问什么地方有国旗、国徽。重在让学
生亲身参与,让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学校与家庭社会有机结合。
(五)、欣赏活动
这是一种以儿童的视觉、听觉体验,感受为主要学习方式的活动。让学生在
优美的音乐声中欣赏祖国的壮丽河山,激发学生内心身深处对祖国的无比热爱、
自豪的情感。
二、教材是能与儿童对话、需要儿童进行创造的文本。
新教材的最终成果不只是编写者完成,还有大量的空白让学生补充,教材
成为编者与学生共同完成的作品,教学时教材可和儿童对话,儿童也可向教材
说话。
新教材通过设计情景、语言提示、小兔贝贝的话引导学生观察、发现那些平时看到
而没注意到的事物、现象、问题,帮助学生生成问题,培养问题意识。教学时要利
用教材让学生生成问题,组织活动让教材与学生现实生活对话、师生对话、生生
对话。例《我自己会整理》“我是小学生我要自己学会整理自己的书包。”设置问
题情景,“书包怎么整理呢?”“你能告诉他吗?”引导学生思考、研究如何整
理书包。通过思考整理活动、小组研讨、全班交流,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学生寻找
不同的答案。“明天美术课”“大书放下面好拿!”“要整齐一点!”教材与儿
童对话教给方法,学生观察、讨论、探究知道要把书带齐、方便拿、整齐、安全。
“还有哪些要整理呢?”把学生引向现实生活,教材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对话。
新教材很多地方留有省略号、空白,学生可以通过省略号、空白对教材说话,。如
《我背上了新书包》“我想……”此时我们可以借省略号向教材说话,畅谈自己
的理想或心愿。“把你的美好心愿画下来吧!”学生可以用自己灵巧的双手描绘
美好的心愿与编者一道共同创造文本。
三、教材是引领学生进行生活的桥梁
教育回归生活是这次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本课程就其性质讲,是一门
建立在儿童社会生活基础上的课程。在《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品
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
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 ”生活性是其特征之一。
首先,教材从儿童成长的需要出发,按照儿童生活的逻辑设计了教材的编排体
系。儿童的世界是一个具有他们自己的独特兴趣和心理表现的世界,他们有与成
人不同的生活需要与特点。教学时要从儿童的需求,从儿童能感受到的多彩的、
活生生的生活出发,通过一个个儿童感兴趣的话题,引导儿童观察和体验生活
中的各种事物,加深对生活、对社会的认识和感受。
其次,教材注重儿童生活的教育价值,从儿童生活中开发学习资源。儿童的
生活蕴藏着丰富的教育内涵和价值,是教材编写的重要资源。教材中所反映的生
活,不是概念化的、理想中的、虚拟的生活,而是儿童能够感受得到,每天都在
经历的真实的生活。但教材所呈现的生活事实毕竟是有限的,也具有时间和地域
上的局限性。因此,教学时利用教材带动学生回到他们自己的生活中,用自己的
眼睛观察世界,用自己的心灵感受世界,用自己的头脑思考生活中发生的各种
事情。在观察、体验、探究、思考的过程中,梳理和升华他们的生活体验,并获得
新的生活感受和认识。
再次,教材把握儿童思想的脉搏,指导儿童正在进行中的生活。教育无可否
认地要为学生的未来生活做准备,但更要重视改善和促进儿童正在进行中的生
活。儿童是正在成长中的人,在他们的生活中有欢乐,也有烦恼和困惑,需要帮
助和指导。教学时要能够从儿童的现实生活出发,针对儿童的生活的问题,给他
们以正确的价值导向和行为指导,帮助他们营造一个乐观、积极而有意义的生活
如:《我会好好的吃》我是这样应用教材的:活动一:“快乐自助餐”每个小组
发给“各种食品”、每个同学发给一个盘子。步骤一、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食品。
步骤二、学生与教材对话看怎样吃好、学生小组交流、教师引导师生互动、生生互
动探究体验得出结论:营养全面、荤素搭配、适量、干湿都有。步骤三、小组合作调
整自己选择的菜品。活动二:“和蔬菜交朋友”步骤一、“明明看病”创设情景
强化已有经验体验挑食、厌食的不良影响。步骤二、“讨论交流”把教材引向学生
生活“挑食、厌食长期这样会有什么危害?”步骤三、“蔬菜营养知识抢答”强
化已有经验的同时让学生获得新的体验,乐意和蔬菜交朋友。活动三:“我会好
好的吃”“你每天都吃这几类食品吗?试着做个记录。”把课堂引向生活让学生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吃得卫生、营养。
总之,《品德与生活》教科书它不再是教师的“教本”,学生的“学本”,
而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所凭借的范例、话题,是与学生进行对话的文本,是引领
学生进行生活的桥梁……我们要联系当地和儿童实际,创造性的用好教材,让
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学习生活,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