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 传  者 : 智乐园资源
单      位 :
上传时间 : 2017-07-14 11:13:35
黄河概况 思品政 一年级.doc(22.5KB)
  • 浏览 : 0
  • 下载 : 0
第 1 页
第 2 页
0 0 类别 : 其他
黄河概况 李白诗曰: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 巴颜喀拉山北麓海拔 4500米的约古宗列盆地。经青藏高原的青海、四川、甘肃, 黄土高原和鄂尔多斯高原的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华北平原的河南、山东, 注入渤海,全长 5464公里,流域面积 75万平方公里。黄河因其流经黄土高原, 携带了大量泥沙,多年平均输沙量达 16亿吨,相当于堆成 1米见方的土堤绕地 球 27圈。每年淤积在下游河床中的泥沙有 4亿吨,使黄河成为高出地面十余米 的“悬河”。黄河中游地处季风气候区,降水年变率大,且多暴雨。泥沙和暴雨 洪水造成黄河下游河床善淤,善决,善徒。从先秦到 1949年的 2500多年中,黄 河下游决溢 1590次,改道 26次。 黄河沿途流经的主要河段和名胜有: 充满活力的上游河段——这一河段号称黄河水力资源的“富矿区”。其中从 龙羊峡至青铜峡河段,川峡相间,河床比降大,蕴藏着丰富的水力资源。规划利 用落差超过 1200米,装机容量超过 1000万千瓦,占全河的近 50%。平均年发电 量近 600亿千瓦时。 温柔缠绵的宁蒙河段——黄河在这里平静地流淌,灌溉着两岸的农田,造 福当地的人民。因而有“天下黄河富宁夏”, “黄河百害,唯富一套”的说法。 宁夏银川附近的土地平坦,面积广阔,利用黄河水进行自流引灌已有 2000多年 的历史。这里物产丰富,名贵中药枸杞和银川大米品质优良,有“塞北江南”之 美称。(枸杞照片)内蒙古河套平原十分干旱,在其西部,年降水量不到 200毫 米。这里“无水是荒漠,有水成绿洲”。黄河水给这里的工农业生产创造了极好 的条件。 勇往直前的中游河段——陕晋峡谷,黄河在这里劈开万仞山,势如破竹, 形成了黄河上最长的一段连续峡谷河段。在这一河段有以下两个著名的地方: 壶口瀑布——黄河在这里以雷霆万钧之势,奔腾过来,咆哮而去,壶口瀑布 既是黄河的象征,更是中华民族不惧艰险,勇于开拓,勇往直前精神的象征。 “风在吼,马在啸,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这雄壮的歌声唱出了黄河的风 采,更唱出了中华民族的战无不胜,奋发图强的英雄气概。 龙门——流传“鲤鱼跳龙门”的故事就源于此。这里水流湍急,相传鲤鱼如果 能跳过龙门就可成龙。这个传说表达了人们对付出艰苦努力后到达理想境界的美 好愿望,也激励着中华儿女顽强拼搏,奋斗不息。这里相传是大禹治水所凿开的 一条峡口,因而又称禹门口。 黄河水和黄河精神哺育了中华民族。中华民族在古老的黄河流域,演出了一幕 幕壮丽辉煌的剧目,回报母亲河的养育之恩。 150万年前西候度猿人在现今山西省黄河边的芮城县境内出现,其后,100万 年前的兰田猿人和 30万年前的大荔猿人在黄河岸边取鱼狩猎,生活繁衍,继续 为黄河文明的诞生默默耕耘。 7万年前山西襄汾丁村早期智人,3万年前内蒙古乌审旗大沟湾晚期智人,奏 响了古老黄河文明的序曲。 距今 10000——7000年的细石器文化遗址、7000——3700年的新石器文化遗址 3700——2700年的青铜器文化遗址和出现于公元前 770年的铁器文化遗址等几 乎遍布黄河流域。从中石器时代起,黄河流域就成了我国远古文化的发展中心。 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创造发明了人工取火技术、原始畜牧业和原始农业,他们 拉开了黄河文明发展的序幕。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一代天骄成吉思汗,这些帝王统领着中华民族把古代 黄河文明推向了令世界瞩目的辉煌顶峰。火药、指南针、造纸、印刷术,唐诗、宋词 元曲是黄河文明中闪闪发光的瑰宝,发明创造和科学成就不仅推动了中国的发 展,而且传播到世界各地,促进了全人类的进步。   每年中华民族都要在陕西桥山的黄帝陵祭祖,每年无数的人们都要去山西洪 洞大槐树下寻根。黄河文明以其巨大的凝聚力和创造力,带领中华民族像长流不 息的滔滔黄河,奔向美好的未来。
标签: 无
更多
预览本资源的用户最终下载了
资源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