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 传  者 : 智乐园资源
单      位 :
上传时间 : 2017-07-14 11:15:05
带课有感 思品政 一年级.doc(24KB)
  • 浏览 : 0
  • 下载 : 0
第 1 页
第 2 页
0 0 类别 : 教案
带课有感 ——构成儿童生活的基本层面 一、健康安全地生活 是儿童生活的前提和基础,它旨在使儿童从小懂得珍爱生命,养成良好的生 活习惯,获得基本的健康意识和生活能力。初步了解环境与人的生存的关系,为 其一生身心健康得发展打下基础。 二、愉快积极地生活 是儿童生活的主调,它旨在让儿童获得对社会、对生活的积极体验。懂得和谐 的集体生活的重要性,发展主体意思,形成开朗、进取的个性品质,为儿童形成 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奠定基础。 三、负责任、有爱心的生活 是儿童应当遵循的基本道德要求,它旨在让儿童形成对集体和社会生活的正 确态度,学会关心,学会爱,学会负责任,养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为其成 为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民奠定基础。 四、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 是时代对儿童提出的要求,它旨在发展儿童的创造性和动手能力。让儿童能利 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去探索或解决问题,增添生活的色彩和情趣,并在此过程中 充分地展现并提升自己的智慧,享受创造带来的欢乐。 因此,品德与生活课程要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培养出爱亲敬长、爱集体、爱 家乡、爱学习、爱祖国、珍惜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科学、自信、诚实、求上进,初步养 成良好的生活、劳动习惯,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遵守纪律、乐于参与有意义的 活动,保护环境、爱惜资源、初步了解生活中的自然、社会常识,了解有关祖国的 初步知识,乐于探索,热爱生活的儿童。 随笔: 品德课是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培养道德情趣,知道道德行为主要课程之一.通 过教学实践让学生从小逐步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品德课的主要内容主要是对学 生的正面教育,观点鲜明,是非界线明确,如何避免把品德上成是空洞的说教,如何 把品德教育渗透到学生的思维之中,是我们任课教师们值得深思的.下面是我的几 点体会和做法: 一、要充分调动学生,激发情趣,课前要作好充分准备,设计教学过程,挖掘其中能 激发学生兴趣和动机的因素,或是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 学生引入课本的学习之中. 二、用生活中的实例明理.课文一般总是从实例入手,教学中要紧抓这一内容,或 列举与课本中相同的学生们知道的、熟悉的人或事,达到学生明理的目的. 三、进行讨论,辨别是非.课本中对学生易混淆的观点,采取实例,不直接下结论, 让学生去感悟,通过事例和事实去指导学生展开讨论 ,进行区分,去达到明确是非 的目的关于如何解决新生心理适应、努力学习的几点体会。从上学前班到上小学, 对于儿童来讲,是他们生活中的一个重大转折,他们的社会角色、生活方式、学习方 式和活动环境都因此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般来说,新生对于小学新生活都充满期 盼和憧憬,但同时也伴随对小学新生活变化的心理不适应 ,特别是我们这些课程, 在大人和小孩子眼里历来都是副课,学不学都无所谓.再加上我又是初带,恐怕学 生更是不愿学,故此,我决心在帮助小学生适应新生活着手,解决好他们的心理适 应问题,和同学们一起上好这门课,完成好教学任务. 1、帮助学生熟悉校园环境,熟悉人际关系,消除陌生感. 2、多和同学们接触,让学生和老师之间产生亲近感,相互尊重,有利于学习。 3、结合课本,选择适当的生活典例,使学生学习不感到压力,而且有趣,感受到愉 悦的成就感和心理体验。 4、集合实际,培养儿童的品德习惯。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引发儿童探索的欲望,让 他们能够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身心健康地成长。 5、教学中计划性和灵活性,教学活动中的连续性,相互联系,让儿童获得彼此联 系的不断深化的体验。 6、从学生的生活中敏感地捕捉有教育价值的话题,开展学生喜欢的活动,使他们 在主动积极的参与中生活得到充实,情感也得到了熏陶,品德随之得到发展. 经过一段时间的探讨、实践、整合,真的使每个人都"活"起来了,不管是专定的、 随机的等等。总之,是重视学生的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通过活动课、讨 论课使学生有机会用多种方法表达自己的感受、想法、展示自己的成果,分享交流, 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动脑、动手能力,让那些不爱说话的学生也说起来,让学生 和;老师初步的建立了良好的师生感情,我很高兴,我也感自豪。.
标签: 无
更多
预览本资源的用户最终下载了
资源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