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喜过春节“谨防”节日病
21世纪的第一个春节即将来临,举国欢庆,合家团聚。加上 1~3周的长假,人们在
尽兴享受节日欢乐的同时,还须防治“节日病”。
“节日病”包括感冒、上呼吸道感染、胃肠道疾病、心脑血管疾病、意外伤害,以及外
出旅游的晕车、晕机等。
其中,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是节日里发病率最高的疾病。特别是老年、体弱、婴幼儿
等为好发人群。节日中,人们外出探亲访友,旅游度假,生活规律被打乱,加上连日奔波
劳累,过度疲乏,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特别易发感冒,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近日来,
气温格外严冷,即所谓“冰点温度”。而 0℃以下的天气,正是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大敌。
况且,发病初期,症状往往不明显,容易延误病情。加上老、弱者一些器官处于衰竭边缘,
一旦生病,极易诱发肺炎、心衰,呼吸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危及生命。
由于寒冷的刺激,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失调,反 馈性地引起全身血管非正常收缩,
致使大脑、心脏等耗氧器官缺血缺氧;另外,寒冷使血液中的纤维蛋白原浓度升高,血液
粘稠度增加,血凝时间缩短,更加重了全身各脏器的缺血缺氧状态。大量统计资料表明:
冰点(0℃)温度以下的寒冷天气,使心脑血管发病率明显上升。除此之外,不稳定的情绪,
无规律的起居饮食,过度劳累等,都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隐性杀手”。大家都知道,心脑
血管疾病的发作往往很凶险,如抢救不及时,会造成严重后果。
再谈谈胃肠道疾病。节日里,亲朋好友欢聚,多是聚餐。食物也多以“三高” (高脂肪、
高蛋白、高糖)为主,加之大量饮酒,极易诱发胃肠道等消化道疾病。有些民工、青少年,节
日里情绪亢奋、睡眠不足,或食入不洁之物,或暴饮暴食,更易诱发胃肠功能紊乱,来医
院就诊的,以这类人群为主。
此外,由于外出人多、车多,气候等造成的交通事故频发;挤伤、摔伤、烫伤、电击伤
等意外事故也时有发生。
为此,在节假日期间,我们要注意:
1外出前,看好天气预报,注意添加衣服。
2携带老人、小孩外出,尽量少去公共场所。
3注意饮食卫生,尽量避免酗酒、暴饮暴食、退宵达旦娱乐。
4保持正常的情绪和生活起居规律。特别是有心脑血管病史的中、老年人,要按时服
药,注意身体情况。
5外出旅游,要携带必要的防晕车药、防治感冒药、消炎药、外用药(如创可贴等)及防
治心绞痛等抢救用药(如硝酸甘油,速效救心丸等)。
总之,在大家过一个平平安安、欢欢喜喜的春节的同时,不要忘记“谨防”节日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