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 传  者 : 智乐园资源
单      位 :
上传时间 : 2017-07-14 11:16:14
除夕 思品政 一年级.doc(22KB)
  • 浏览 : 0
  • 下载 : 0
第 1 页
第 2 页
0 0 类别 : 其他
除夕 【除夕的由来】除夕是指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它与春节(正月初一)首尾相连。 “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穷岁尽”,人们 都要除旧部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的意思,是农历全年最后的一个晚上。故 此期间的活动都以除旧部新,消灾祈福为中心。   周、秦时期,每年将尽的时候,皇宫里要举行“大傩”的仪式,击鼓驱逐疫疠之鬼, 称为“逐除”,后又称除夕的前一天为小除,即小年夜;除夕为大除,即大年夜。   除夕是一年中最使人留恋的一晚。除夕之夜,最为热闹、喧阗,天一抹黑,孩子们或 者半大小伙子,早已拿着香火,东一声、西一响地放起鞭炮来了,胆大的放大炮仗,年幼 的一只手捂着耳朵,远远地探着身子点,其他小孩两手捂着耳朵,紧张而又焦急地等待 着……。此情此景,头发白了都不能忘记。 【除夕的习俗】除夕的主要活动有三项:吃团圆饭,祭祀,守岁。 年三十,也就是“除夕”。这天,是人们吃、喝、玩、乐的日子。北方人包饺子,南方人做 年糕。水饺形似“元宝”,年糕音似“年高”,都是吉祥如意的好兆头。 除夕之夜,全家人在一起吃“团圆饭”,有一家人团聚过年的味道。吃团圆饭时,桌上 的“鱼”是不能动的,因为这鱼代表“富裕”和“年年有余”,象征来年的“财富与幸 运”,它属于一种装饰,是碰不得的。 各地的除夕风俗大致相同,但有些地方的风俗很有特点,如苏州、北京、台湾等。苏州的 除夕守岁时,都要等待从枫桥寒山寺传来的洪亮钟声。当钟声穿过沉沉夜色,传到千家万 户时,就标志着新春的来临。 无论春夏秋冬,每日半夜正交子时,寒山寺中就会传出这口 巨钟的洪响,民间称为“分夜钟”。这口钟,已成为苏州城乡方圆数十里人民生活的时间 信息。寒山寺钟声还出现在诗中,流传最广的就是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现在,每年除夕,苏州寒山寺仍遵循万古不变的古老习俗,击钟以分岁。姑苏城乡,到 了守岁的最后一刻,会从广播中传出宏亮的寒山寺钟声,报导一年的开始。千家万户,听 到钟声,爆竹齐鸣,使古老的寒山寺钟声成为了一种时代的象征。 北京的除夕这一天更是忙碌,祭祖、接神、接灶。祭神拜祖的仪式一开始,整个北京城便 淹没在一片震耳欲聋的爆竹声中。人们还在自己家院子里,铺上芝麻秸,全家人都去踩, 叫"踩岁",取长命百岁的意义。除夕通宵灯火齐明,人们辞岁守岁。当新年的钟声敲响时, 各家的饺子也下锅了,人们尽情的娱乐。 除夕在台湾不叫除夕,而叫“过年日”。午后,在厅堂神龛前上供牲体。到了晚上,合 家焚香叩拜,然后对长者辞岁。接着是“围炉”,也就是丰盛的年夜饭,一家人围坐一桌, 桌上摆满菜肴,桌下放置火盆。“围炉”为除夕带来高潮,远在他乡的游子,除非万不得 已,再远再忙也要赶回家团圆。年夜饭后,便高燃蜡炬来守岁,儿媳妇为长辈们添富寿, 不能早睡,坐得越久,长辈得富寿越长,这是表示孝心。  
标签: 无
更多
预览本资源的用户最终下载了
资源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