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 传  者 : 智乐园资源
单      位 :
上传时间 : 2017-07-14 11:24:20
秋游去 思品政 二年级.doc(27KB)
  • 浏览 : 0
  • 下载 : 0
第 1 页
第 2 页
第 3 页
第 4 页
0 0 类别 : 其他
人教版《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上册《秋游法》课例与思考 【课例 1】 活动一 智慧售票窗──秋游干什么 1、谈话:同学们去年秋游去过哪儿?玩得怎么样?说说看。 2、激趣:大家对上次的秋游记忆这么深刻,肯定是玩得挺开心的。马上又该组织大家 秋游了,校长为了考验大家是不是能快快乐乐地秋游,平平安安地回家,特地设置了三 道闯关题,你们想不想跟老师一起去闯关? 3、假设秋游地点与活动:这里是“智慧谷”的智慧售票窗,可现在买不着票,小组 同学首先得合作完成“秋游去哪儿?”的问题,商量秋游的最佳地点以及打算在哪儿进 行什么活动,才能获得门票。大家有信心吗? 4、学生讨论,代表汇报、交流,同学们都成功地买到了门票。 活动二 智慧小超市──秋游的准备 1、模拟购物:第二关是在智慧小超市里进行,我们在这儿可以挑选秋游要带的东西。 大家根据需要选购纸卡上的各种物品。 2、创设“秋游途中”情境并体验:根据两位生学的选择,教师将真实的食物、用品替 代模拟物品,分别装进两个背包,然后说:“大家在秋游途中轮流背,好吗?──出 发!”(随着《郊游》歌声,学生做行进动作。) 4、师生、生生交流:你们刚才背着这些东西秋游,有什么感受?分析原因,选择所带 物品。 5、调整、交流、选择:大家检查自己小背包的东西,看看哪些可以不带,哪些可以少 带,哪些是必须带的,根据需要做出自己的选择。 6、提示:除了这些,还可以带些什么?回家与父母商量商量,听听他们的意见。 活动三 智慧百星堡──秋游注意事项 1、回答问题:想进入景点可不是容易的事,要回答出校长给我们出的问题才行。现在 来看看第三道闯关题:秋游时还需要注意什么? 学生自由准备回答内容,然后可以用说或用表演的形式呈现。 2、情境交流,分析评价,并进行争夺“文明星”“安全星”“环保星”活动。 3、小结:通过努力,同学们一一破解了校长给我们设的难关,用自己智慧的头脑去 思考,用自己平时的经历去交流,相信这次秋游,大家收获发更多的东西。让我们用歌声 庆祝胜利!齐唱歌曲《郊游》,结束此课。 【思考】 通过两年品德与生活课程的实验,应该说我们对该课程的性质、基本结构、课程目标 等已基本了解掌握了。但当拿到《秋游去》这个话题备课时,我们却感到了莫名其妙的棘手: “秋游”是一个学生无法自主决定的话题,“秋游带什么”一般都是由家长给准备的, 到底什么是学生自己该准备的呢?教师怎么对学生“出游”生活进行有意义的引导或指 导呢?这个看似与学生生活贴得很近的内容,却不知怎么与学生走近。在痛苦的思索中, 我们根据课程的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特征,设计出了上面的教案。 试教之后带来的是更大的困惑:为了体现活动型综合课程,我们设计了闯关游戏。而 课堂上,学生为了完成校长的任务在活动,活动中和活动后学生在想些什么、感悟到什么 看不出。我们还感到教学活动缺乏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不能很好地体现教学目标,只 是一种形式呈现,没有意义或意义不大,使课堂教学缺少生活的意蕴。 经过反思得知,之所以我们觉得闯关游戏有些形式化,关键在于闯关游戏本身就是 一种虚拟活动,在虚拟中我们能捕捉的东西是教师有意识地在帮助学生知道怎么秋游─ ─在认识层面上,而非实践层面上的。虚拟中获得的认识,需要在实际的、真实的秋游中 检验,深化认识,这样才可能使活动产生实效。 【课例 2】 活动一 忆秋游 再现经历 1、教师带来学生秋游时的照片,引出话题:从照片中你知道了什么? 2、谈话:你们秋游过吗?到哪儿了? 3、交流:一年级的秋游过去了这么久,可大家提起来还是那么兴奋,一定很有意思! 给大家一个机会,回忆去年秋游中你觉得最快乐、最难忘的事,让全班同学分享。 4、再现经历:秋游时有这么多开心的事让同学们难忘,有没有让你感到遗憾的或不 开心的事情呢? (学生诉说或情境表演。) 5、感言:回想起这些,你有什么感受?有什么想对自己说的? 师小结:老师发现,很多遗憾是因为我们的准备工作做得不够充分而造成的。我们考 虑得周到点,准备得充分点,秋游快乐的事儿是不是会更多些? 活动二 亲身实践 做出游准备 1、小组活动:学校又要组织我们去秋游了,你们想到哪儿去?和小组同学商量商量。 (小组代表反馈,确定地点。) 板书课题:秋游去。 2、出游准备设计:有了上次的经验和教训,这次秋游我们带些什么呢?老师想请你 们为自己设计一份到东湖磨山秋游的物品清单,愿意吗?准备的物品可以写,也可以把 想到的画下来。 活动三 学会选择 探究新知 1、研讨:有哪些同学愿意向大家介绍自己准备的物品?说说选择的理由。 (师生、生生互动,提出看法、建议或进行补充,教师发现问题及时引导。) 2、温馨提示:从大家的发言中,我们知道了出游所带的物品既要适当又要适量。有的 东西不合适,带上了增加负担;有的东西带多了,造成浪费;而且要根据自己的喜好和 需要选择物品,不和别人攀比。除了这些,还有什么没考虑到的问题,根据自己的经历、 经验,想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呢? (学生就文明游客、安全问题、衣服穿戴、团结友爱、空余时间的活动等进行相互提示,教 师补充安全问题的真实事例。) 3、听了这么多好的建议,我看到有的同学想修改自己的“出游准备设计”,别着急, 我们可以把它带回家完成。老师还想提醒大家,我们在做准备时一定要和爸爸妈妈商量, 听听他们的意见。下一节课我们在全班交流,然后评出“最佳出游准备奖”好吗?下课。 【思考】 在反复研讨中,我们设计出几份教案,上面的这份可以说是较理想的。回想起研究的 过程,我们学会了思考:怎么从学生的生活经验、经历中寻找谈话的内容;怎么从教材的 范例中发现与学生最接近的生活问题,并生成为学生自己的问题;怎么关注学生,在平 实中指导学生的生活;怎么以真实生活的逻辑为依据进行活动安排与设计。 一是课前调查,了解学生实际。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在教学活动的每一 个环节应注意把握儿童的实际情况”。怎么把握?在品德与生活实践中,我们越来越感到 课前调查的重要性,因为它是有效进行教学设计和有效开展教学活动的基础。课前走近学 生和他们交谈,从中了解他们对生活问题的看法、对生活事件的态度、对生活现实的需求 和困惑等,根据学生的实际设计教学,才能符合他们的意愿,才能让学生真切感受这是 自己的生活。例如,我们课前深入学生时,发现学生虽然无法自主决定去哪儿秋游,但是 一年级的秋游活动的经历却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生们说不出秋游有什么意义, 但他们对看到什么、玩了什么兴致盎然。外出旅游,选择地点,购买门票等本身就是真实 生活的需要。这种自主性,是否可以让学生自觉体现?正是有了课前的调查资料,才为我 们进入学生的生活提供了话题。 二是回味经历,引发学生心声。让学生回忆去年秋游中的最快乐、最难忘的事,和大 家一起分享,教材虽然中没有提到,那么我们设计的目的又何在呢?正如鲁洁教授所强 调的:“课程是为了生活”,为了促进儿童“过有道德的社会生活”。因此我们认为,真 实生活经历、经验就是最好的课程资源,也是课程的基础。秋游的目的不仅仅是玩,玩中 体验到了大自然的美丽,体验到了生活的美好,体验到了集体活动的快乐。这种教育不是 通过“说”完成,而是学生用自己的心灵感受得到的生活。我们就是要让学生在自己的生 活中进行有意义的学习,从而提高对现实生活的感悟能力。 三是贴近生活,关注学生问题。课前调查中,我们发现不少学生秋游时留下的遗憾, 比如,水带少了,还没出发水就喝光了;衣服穿多了,脱下的衣服没处放;吃的带少了, 午餐时没吃饱;鞋穿得不合适,摔了跤……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并不等于学生会关注问 题,能面对和解决问题。教学怎么贴近学生的生活呢?关键在教师。我们进行教学设计时 注意了这些,从教材的范例中捕捉到与学生最接近的生活问题,生成为学生自己的问题, 引起学生们的关注,通过“说出遗憾或不开心的事”到“谈自己的感受”,为积极主动 参与探究、主动思考、主动想办法解决“出游的准备”问题打下基础,使课堂离学生近了, 课堂教学成为了学生生命历程中的一部分。 四是学会选择,提升学生生活经验。杜威说:“生活是一种自我更新的过程。”为了 体现这个过程,我们还设计了学生介绍自己出游准备的物品,说出选择的理由;师生、生 生互动提出看法、建议;根据自己的经历、经验进行的温馨提示等一系列活动。通过师生、 生生多向互动的课堂生活,学生学会了在生活中进行选择。在交流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学 生走进了自己的生活,并不断进行着自我更新,这些无疑为他们的生活起着有意义的引 导或指导作用,不仅推动了学生在课堂上所进行的有效学习,也使其已有的生活经验得 到了提升,生活观点得到了发展,也使我们常说的“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活动”不再是 一句空话。我想,这不就是新课程追求的生活的课堂,涌动着生命活力的课堂吗?
标签: 无
更多
预览本资源的用户最终下载了
资源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