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安全问题引人深思
今年 9月是省政府确定的第一个“全省中小学、幼儿园安全月”,主要是为了提高学
生在各种危险情况下的实际应对能力。那么,现在的中小学生安全防范意识究竟怎样呢?
现状:孩子和家长安全意识淡薄
9月 1日下午 5时,记者在郑州市金水区一所小学门口对 20名小学生做了随机调查,
结果有 4名学生表示在过
红绿灯路口时闯红灯或根本不看红灯,有 7名学生不了解基本的安全常识;在调查的 10
名学生家长中,他们选择学校的标准均是“教学质量好”,没有一个家长说在选择学校
时要考虑安全环境;在和学校的几名教师的谈话中,对于如秋游时应注意什么,紧急情
况下如何疏散学生等问题,这几位老师或者回答不上来或者回答得不全。记者注意到,不
少家长关注孩子学习成绩的热情远高于关注孩子的安全环境。
而教育部、公安部等单位不久前对全国 10个省市进行的调查也显示,目前全国每年约
有 1.6万名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平均每天约有 40多名学生死于食物中毒、溺水、交通或
安全事故,这其中除了不可预见的自然灾害和人力不可抗拒的重大事故外,约 80%的非
正常死亡,本来是可以通过预防和应急处理加以避免的。
通过调查发现,对于最担心受到伤害的场所,中小学生选择的是公共场所,家长选
择的是学校。最担心受到伤害的安全隐患,中小学生和家长都选择了交通事故、上学或放
学路上被劫、玩耍受伤。
省教育厅有关人士表示,青少年安全健康防范工作刻不容缓,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
福,关系到社会稳定的大局。他同时透露,教育部门正在考虑在教学大纲中增加中小学生
自救知识方面的内容,让他们从小就拥有自救能力和意识。
对策:健康的体魄+清醒的头脑
河南省实验幼儿园园长张秋萍告诉记者,她们幼儿园有门教孩子辨认好人坏人的传
统教学课,名为“大灰狼与小白兔”的故事,就是由一名老师装扮成大灰狼带着好吃的
去小白兔家敲门。“刚开始,大部分孩子一听说有好吃的,都是毫不犹豫地让不速之客登
门入室,有的热情让座,有的把自己最喜爱的小人书放在那里和盘托出。经过老师的教育
和训练,慢慢地这些孩子有了自我保护的意识,明白坏人往往并非全都写在脸上。”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虽然不少家长时刻都在嘱咐自己的孩子要注意安全,但因为
方法不得当、教育不科学,效果并不理想。具体表现为,大量的中小学生在遇到灾难时,
并不知道正确的自救方法和途径。安全教育要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在进一步优化校园
周边环境,为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的同时,积极组织广大少年儿童
开展自护自救训练,使他们具备自我保护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