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放,让品德教育回归生活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课《尊老敬老过重阳》教学课例及点评
【主题背景】
自 20世纪 80-90年代以来,世界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走向就是课程的综合化,向儿
童的生活回归。本次国家基础教育课程中新增设的面向小学低年级(1-2年级)儿童的《品
德与生活》课程,正是这样一门与时俱进的、体现现代教育理念的新课程,是新形势下进
一步加强低龄儿童品德教育的积极而大胆的尝试。该课程充分体现了儿童生活的逻辑,倡
导“品德教育源于生活,品德学习走向生活”的理念,使传统的封闭守旧的品德教育走
向全新开放的改革之路。
2003年 11月,武汉市教研室在全市组织了《品德与生活》新课程研讨活动,笔者曾经
指导了我区一名青年教师执教了一节市研讨课,旨在抛砖引玉,与大家共同探讨这门新
课程的教学。该教师执教的《尊老敬老过重阳》一课是人教版《品德与生活》教材二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主题四“秋天的节日”中的一个活动主题,是以重阳节作为切入点,培养学生
尊老敬老的意识和行为。
【活动目标】
1、了解重阳节的含义及风俗,使学生认识到尊老敬老是我国的传统美德,也是世界
上所有公民应该具有的美德。
2、在尊老、敬老的节日里获得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美好体验,以实际行动关爱老人、尊
敬老人。
3、培养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收集资料的能力,并能主动交流,学会合作学习。
【活动准备】
1、学生调查
(1)通过问大人或查资料,了解重阳节的含义及风俗。
(2)社会上有哪些尊老敬老的活动。
(3)了解身边老人为家庭、社会作贡献的事迹。
(4)了解身边老人的需要。
2、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1)生活中庆祝重阳节的录相资料。
(2)采访老人,记录“老人心声”。
【活动过程】
一、话说重阳
1、你们喜欢看录像吗?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录像,你们仔细看一看,有哪些人,
他们在干什么?(放录像:欢庆九九重阳节)
2、学生交流观后感。(老人们在欢庆重阳节)
3、你们都说得很好。关于重阳节,你们收集了一些什么资料呢?(学生交流收集到的
资料,内容涉及到“重阳节”的许多方面,有习俗、传说、故事、诗歌、节庆活动……)
4、同学们了解得真多。老师也查了许多资料,知道了不仅仅是我们国家有老人节,世
界各国都有老人节。(电脑出示:各国老人节的时间)各国老人节分布在一年四季,所以
有人说,一年四季都有老人在过节。联合国也十分关注老年人问题,从 1991年开始,每年
的 10月 1日为国际老人节。
5、今年的老人节,你为爷爷奶奶做了什么?(学生汇报)
【活动指导要点:新课标中指出:“教学活动应源于儿童生活又高于生活,用正确的价值
观引导儿童生活。”教师从儿童的生活中敏感地捕捉到有教育价值的课题——尊老敬老,
以重阳节为切入点,通过看录像,交流资料等活动,让学生了解重阳节的含义及风俗,
各国的老人节等,初步形成尊敬老人的意识。教师要在课前取得家长的配合,指导并督促
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搜集资料,这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要方式之一。教师在评价学生
时,应以激励每个儿童的发展为目的,如果有的孩子在今年的老人节为老人做了些事,
应鼓励,如果有的孩子没有想到为老人做事,应正确引导。】
二、夸一夸
1、我们尊敬爷爷奶奶们,是因为他们为社会、为家庭付出了很多很多,我们来听听一
位小朋友是怎么夸自己的爷爷奶奶的。(课件:一学生在夸自己的爷爷、奶奶,为社会、为
家庭所做的贡献。)
2、让我们也像这位小朋友一样,在小组里夸一夸自己的爷爷、奶奶吧!(学生小组交
流)
3、谁愿意自豪地向全班同学夸一夸自己的爷爷、奶奶呢?(学生汇报交流)
生 1:“我的奶奶很能干,会做许多菜,每天我都吃得饱饱的,上课时一点都不
饿!”
生 2:“我爷爷参加过抗美援朝,还立了三等功呢!后来他还当过警察,抓过许多坏
人!”
生 3:“我外公、外婆过年回乡下,把这么厚、这么多的钱送给了农民伯伯。”
生 4:“我奶奶原来是教师,培养了很多的人才。现在退休了,还辅导我们的学习
呢。”
【活动指导要点:此一活动源于学生对生活的真实感受和体验。教师应该注意引导学
生诉真情、发真言,在“夸一夸”的活动中认识、感悟到老人们为家人、为社会献出的爱,
以激发学生尊老敬老的道德情感,为学生尊老敬老的行为观的内化作一铺垫。】
三、做一做
1、是啊,爷爷、奶奶们为家庭、为社会付出了这么多的爱,他们应该得到社会尊重。重
阳节那天,你们准备为爷爷奶奶做些什么?(分小组讨论)
2、小组代表汇报:有的小组想制作贺卡,有的想唱歌、跳舞,有的想做一件家务事,
有的想画一幅画……
3、实践活动: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送给老人们的心意和祝福。
(1)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这么棒的办法。那就用你们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准备吧!可
以独立完成,也可以与伙伴合作。
(在优美的音乐中,学生们兴趣盎然地准备着礼物,有的画,有的写,有的捏橡皮泥,有
的唱歌、跳舞,有的编小品……)
(2)学生在全班展示自己准备的礼物。
4、孩子们,你们的每一份礼物都很棒。别忘了,重阳节那一天要送给爷爷奶奶,那一
定是他们收到的最珍贵的礼物。
【 活动指导要点:道德能力提高依赖于学生直接参与的道德实践活动,只能使学生回
到活生生的道德生活中,让学生在为老人们准备重阳节礼物的活动中建立“尊老敬老爱
老”的意识。当然,这个活动不是走形式,而是发自内心的情感表达。情感表达的方式有
很多,教师应启发学生开拓思路,选择适合自己的表达方式。】
四、拓展延伸
1、爱心热线(情景模拟)
师:我们班同学都是尊老敬老的好孩子,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和自豪。可是,你们
知道吗?在平时,爷爷奶奶们更需要我们的关爱和照顾。老师呀,为此想到了一个好办法,
开通了一条老人爱心热线,想请你们来帮助老人们排忧解难,解决问题。
(1)开通爱心热线:课件显示铃声及老人拨电话的画面。
(2)二位老人在电话中讲述他们的困难和需求:
一位老人生病在家,亲人不在身边,怎么办?
另一位老人退休后,在家很孤独,怎么办?
(3)学生通过电话,为老人出谋划策,安慰他们。
(4)师:是啊,一句温情的话语,一份小小的礼物,都能给老人们带去快乐和一丝
安慰。那么,你们知道爷爷奶奶们最需要的是什么吗?(学生汇报课前调查的有关资料)
(5)老师也采访了几位老人,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他们的心声。
(课件放映老人倾诉心声的画面)
老人甲:希望孩子们常回家看看。
老人乙:希望孩子们能陪我逛逛,聊聊天。
老人丙:老人呀,不图别的,就图一家人平平安安。
老人丁:希望孩子们努力工作和学习。
老人戍:年纪大了,就希望一家人团团圆圆。
2、爱心大测试
(1)社会上需要我们关心、帮助的老人们还有很多很多,你们愿意帮助他们吗?现
在,我们来进行一个爱心大测试,比一比,谁的爱心最多,最浓。
(课件出示:制订一个适合自己的爱心行动计划。实现计划最多的同学将获得爱心奖
章。)
(2)学生制订行动计划,并交流。
3、小结
爷爷奶奶真辛苦,为我们、为社会付出了许多许多,却无怨无悔!关心、尊敬老人,
在重阳节那天,献上我们的一份心意,在平时的每一天,更要倾注我们的一份关爱。同学
们,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在《常回家看看》音乐声中结束此课)
【 活动指导要点:让德育的地点冲出小课堂,走进大社会,由重阳节这一天延伸到平时的
每一天,引导儿童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强化“尊老敬老”的道德意识。教师
应注意打破课时的界限,注意活动计划的落实、活动的反馈与交流,让学生在“我为老人
做事情”的实践活动中,不断提升自我,以达成课标“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阶段要
求。】
【点评】
随着《品德与生活》新课标的颁布及新课程的实施,老师们顿觉一股开放的改革春风
迎面扑来,欣喜之余,却也产生了一些困惑,新教材怎样教?怎样让我们的品德教育走
进学生的生活,走入学生的内心世界?《尊老敬老过重阳》一课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启示:
开放,让品德教育回归生活。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课程内容从教
科书扩展到所有对儿童有意义、有兴趣的题材;课堂从教室扩展到家庭、社会及其儿童的
其他生活空间;时间可以在与学校其他活动或学科的配合和联结中弹性延展……”因此,
我们教师要在品德与生活课教学中实施开放策略。一是教学内容的开放。新教材向学生讲
述了一个个生活事件,却无法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展示社会生活的全部。因此,教师要
根据学生的实际对教材所提供的教学内容大胆取舍,补充学生确实需要的主题。《尊老敬
老过重阳》这一主题活动,就补充了“夸夸我们的爷爷奶奶”这一教学内容,让学生在
“夸一夸”的活动中认识到爷爷、奶奶为家庭、为社会奉献了自己全部的爱,感悟到“为
什么要尊老敬老”,为学生尊老敬老的行为提供“敬和爱”的情感铺垫,体现由认知到
内化,由内化到行为的德育规律。二是教学时空的开放。过去我们将教学活动局限于课堂
上,把学生禁锢在与真实生活相隔绝的课堂世界内,造就了一个个在课堂上和生活中表
现截然不同的“两面人”!《尊老敬老过重阳》这一课打破了以往思想品德课的概念,让
学生接受德育的地点冲出了小课堂,走进了大社会,同时也不再局限于 40分钟,不管是
课内还是课外,似乎在不经意之间,学生就受到了道德的熏陶和感染。课前,学生调查、
搜集资料;课上,学生讨论交流的是自己亲眼所见、亲身经历的事情,是发自内心的真实
感想;课后,让学生“为老人做事情”活动中深化道德认识,“尊老敬老”这一传统美
德就深深地镌刻在他们心中。三是教学评价的开放。以往的评价只注重了终结性评价、量化
评价,忽视了过程性评价、质性评价,评价主体、形式单一,不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
持续发展。在《尊老敬老过重阳》这一课中,教师就关注了儿童丰富多彩的体验和个性化的
创意与表现,引导学生在“重阳节献爱心”实践活动中,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老人
的敬爱;在“爱心热线”活动中,引导学生个性化的表现;“拓展延伸环节”不仅引导
学生制订了“为老人做事情”的计划,还注重了计划的落实与反馈等,都体现了教师评
价的开放意识。
整节课中,笔者倾听着孩子们稚嫩但却发自内心的话语,体味着稚嫩的话语中包蕴
的浓浓亲情,欣赏着孩子们在活动中的个性化创意与表现,不禁欣喜地感叹:看来,只
要我们的教师解放思想,不断更新观念,勇于探索和创新,更多地用“心”去关注我们
的孩子,何愁这门新课程不受孩子们的欢迎和喜爱呢?
- 预览本资源的用户最终下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