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 传  者 : 智乐园资源
单      位 :
上传时间 : 2017-07-14 11:32:37
在思想品德课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思品政 三年级.doc(32.5KB)
  • 浏览 : 0
  • 下载 : 0
第 1 页
第 2 页
第 3 页
第 4 页
第 5 页
0 0 类别 : 其他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曾提出:一个正常健康的人只运用了其能力的 10%,而玛格 丽特·米德则认为不是 10%,而是 6%,后来奥托又估计为 4%。总之,许多著名的心理学家 都认为人拥有巨大的潜在能力。而在这些潜力中,创造力又属于最有价值的能力。我国著 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小孩子多少都有其创造的能力,我们应当启发、解放小孩子 的创造力。 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创新教育应该从小学抓起,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应该渗透 到各学科的教学活动中。小学思想品德课是一门重要的课程,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 和文明行为教育的同时,必须着眼于小学生创新意识、创新习惯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营造愉快和谐的创新氛围。 心理学告诉我们,自由能使人的潜能得到最大的发挥。课堂环境愈宽松,教师的压制与 干预愈少,学生的主体性发挥愈充分。因此,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生动活泼的课堂 氛围,就是为学生提供适宜发展的条件和环境,这既是学习知识的前提,也是培养学生 创新能力的基础,当师生间建立起一种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关系,就会促使学生智力 和非智力的创造因子都处于最活跃状态。 1、给学生多一点微笑。 从调查中可见,95%的学生希望教师常有笑容。教师的微笑就是与学生进行友好的情感 交流,正如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赞可夫所说:“在上课过程中教师要得到儿童方面的生动 活泼的反响,归根到底还要取决于他自己,取决于他的活动和他对儿童的态度。”教师和 蔼可亲的微笑的面部表情,温和诚恳的声调,会使学生对课堂教学有一种安全感和愉悦 感,从而敢于真实地表现自己,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因此,我每次上课总是面带 微笑走进课堂,让学生觉得他们和老师之间的距离很近。我在他们的心目中,也就成了名 副其实的“微笑老师”。 2、给学生多一点鼓励。 生活中,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信任和尊重,这是“人性中最根深蒂固的本 性”,也是一个人保持愉悦心境和旺盛工作热情的需要。真诚的鼓励和赞扬正好能满足人 的这种需要,它是人自身价值的重要体现。记得大文豪马克·吐温曾这样感慨:“靠一句美 好的赞扬我能活上一个月。” 小学生年龄小,热情不能持久,教师有责任适时肯定他们的每一个微小进步,经常激 励他们,以树立他们对学习的信心,激活他们的思维。我班里的一位同学有语言障碍,不 管是朗读课文还是回答问题,总是支支吾吾,半天说不出个所以然。但是我一次也没有批 评过他,每次总是耐心地等他把话说完后,表扬他比上次有进步,并真诚地鼓励他继续 努力。 3、给学生多一点宽容。 中国有句古话叫作“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友。”教师在课堂上评价看待学生时, 应切记不可“眼里揉不得沙子”。在美国学校的课堂上,学生们可以随时打断教师的讲解, 提出问题或发表自己的见解,即使学生提出了不符合教师论点的奇谈怪论,只要言之有 理,也会得到鼓励。而在我国学校的课堂上,学生不准乱发言,老师大声训斥学生的现象 还是很多见。陶行知先生说过:“只有民主才能解放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而且使最大多 数人之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因此,我们的教育不能再去抑制和扼杀学生中潜在的创新 基因了。 记得有一次我教完《自觉遵守公共秩序》一课后,让学生说说以后该怎样自觉遵守公共 秩序。有的学生说:“我们到超市里去买东西,应该排队结帐。”有的说:“我们到电影院 去看电影必须对号入座。”有的说:“我们乘汽车时要排着队上车。”这时,班里的赵 X 同学举手发言了:“我觉得我们想的不一定能做到,上车时人家都在挤,光是我一个人 排队有什么用呀!再说我妈每次总是叫我快点挤上车,抢座位。”他的话引来了大家的指 责:“如果都像你这么想,我们的社会不知成什么样儿了。”“你今天是怎么学这一课 的?”……然而,我没有批评赵 X,而是耐心地引导他:“你的想法有一定的道理,但你 有没有试着改变这种现状呢?”然后,我又把话题抛给大家:“同学们,碰到社会上的 这种现象,我们该怎么做呢?”当孩子们侃侃而谈对策时,我欣慰地感到:“我的教学 是成功的。” 江泽民主席指出:“每一个学校,都要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 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为 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江主席的话为我们的创新教育指明 了方向:只有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学生才能有充分思考、表达见解的机会和时间,才能 尽情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二、构建自主能动的学习机制。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就要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主动是学生增强内在动力, 具有积极性和自觉性的表现,主动是创造的前提,任何创新性活动,都是主体自身主动 实现的结果。教学实践证明,凡是学习主动的学生,其学习的创新性就高,创新能力发展 也快,所以说,自主能动是创新的动力源泉和保证。 1、鼓励质疑问难。 怀疑是求新的前提,有疑才有思,有思才有创造。无数事实证明:阻碍创造力发挥的关 键因素是对旧理论和旧有思维模式的认定。惟有敢于怀疑,才能摆脱旧理论的羁绊,破除 旧思维模式的束缚,开创全新的思维和认知领域,进入创造境界。思品课上,教师应常常 留心为学生创设问题的情景,设置问题的焦点,提供问题的角度,鼓励学生“节外生 枝”,展开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想象,并由此萌发创新的动机。 如教完第八册《尊重民族的风俗习惯》一课后,我让学生针对本课学习质疑问难。有的同 学提出:“我们不知道那个民族的风俗习惯,怎么办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其他学生 都为他出谋划策了:“可以先查查资料,了解一下那个民族的风俗习惯”;“可以请一 个导游,让他告诉你”;“不知者,不足为怪也!”……学生众说纷纭,滔滔不绝,既 深化了对本课的认识,又开启了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一切创 造性活动的基础,是富有创造精神的人所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学贵有疑”,学生在学 习中产生了疑问,就能主动地向未知领域做新的探索,而在一次次质疑、解疑的过程中, 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也就得以训练提高。 2、提倡合作交流。 合作学习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特点,是学生民主和明智的选择,是提高主体学习效率、增 强学习密度、拓宽学生情感交流渠道、激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形式。思品教学中交往活动 的主体应当是学生之间的交流,而不是老师和个别学生的交流。 如学习完《不隐瞒错误》的教材内容后,我及时进行“议一议”的例题练习,让学生以 小组为单位,讨论评析小龙、小牛的行为。 生1:小牛在教室墙壁上乱写一句话的行为是错误的,而且当老师查问时不应该不承 认,他这样做是错上加错,会妨碍自己进步的。 生2:我能理解小牛此时的心境,我也有过这样的经历,他这样隐瞒自己的错误就不 是个诚实的人了。其实,只要勇于承认错误,老师和同学都会原谅他的。 生3:表面上看小龙是帮助小牛,但他这样做不是真正帮助自己的好朋友,而是对他 人不负责任的表现。 生4:我觉得小龙和小牛隐瞒错误的行为危害很大,将来他们会酿成大错的。我们只有 及时认错、勇于改正,才能不断进步。 由上例可以看出:要上好思品课,必须充分发扬教学民主,让学生主体参与,结论不 是由教师简单灌输,而是注意积极点拨,把学生引入问题的天地,让他们各抒已见,提 出不同凡响的见解。只有帮助学生营建创造思维的理智而清醒的现实定向,才能使他们在 思维的内化中,逐步提高创新能力。 三、搭建自由广阔的创新舞台。 “天天是创造之时,处处是创造之地,人人是创造之人。”教师在思品教学中要为学生 创设营造可创造的环境,为学生提供可创造的机会。 1、正反辩论,求同存异。 辩论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撞击和智慧火花的迸发。在思品课上让 学生展开辩论,既能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深化其道德认识,也有助于学生克服思维的 定势,拓展思路,多方面、多角度、创造性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如学习《诚实守信》一课,通过课文学习和书后习题的讨论,学生达成了共识:诚实守 信是做人起码的要求,也是一个人立身处世之本。诚实守信不仅有利于加强个人品德修养, 还有利于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讲诚实守信,关键要落在行动上,变认识为行动。但是 我没有就此而结束,我又给学生设置了一个悬念:对生活中的一些特殊情况,是否需要 特别处理呢?比如说亲人中得了不治之症,是隐瞒病情让他一如既往平静生活,还是实 情相告,令其失去生存勇气?又比如对于陌生人打听家人或亲属的有关情况,是毫无保 留如实相告,还是机智应对巧妙拒绝呢?由于孩子天真幼稚,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有 时只看到事情表面现象,而看不到这些事情的背后产生的恶劣影响,所以,我经常组织 学生开展小型辩论,让学生各抒己见,并允许有不同答案。在激烈的辩论中,学生领悟到: 在实际生活中不能死搬教条,要灵活处理各种问题。 2、实践活动,积极创新。 教师在思品教学中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就给学生提供了展示才能的机会, 使学生在活动中形成良好的自信心理、积极的创新意识,产生自我完善、自我实现的需要, 也必然会使学生在课堂内形成的道德认识、情感和意志,在生活中转化为自己的实际行动。 如教学《遵守公共秩序》一课后,开展“争做文明好少年”的活动,要求学生自找差距, 自订措施,改掉身上不文明的行为,不管在学校还是在社会,都应自觉遵守公共秩序。一 个月后搞《文明之花遍校园》、《文明之花遍社区》的中队主题活动。再如教学《尊重各行各业 的劳动者》前,让学生开展广泛的调查研究活动,了解各行各业的劳动者是如何辛勤劳动 的,他们的劳动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方便?教学《尊敬老师》后,让学生开展《老师,我感谢 您》的演讲赛等等。在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个性特长都得到了较好 的发挥,学生的创新潜能和创新精神也得到了较好的培养。 江泽民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之林。”为了赶超世界先进国家,为了民族的 腾飞,我们教师必须树立新的学生观,真正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为学生营造浓厚的 创新氛围,提供广阔的创新舞台;让学生深刻认识创新的意义,积极开展创新的活动; 努力使思品课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创新的乐园!
标签: 无
更多
预览本资源的用户最终下载了
资源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