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规矩有关的故事
庙为什么荒废
三个和尚在破庙里相遇。“这庙怎么荒废了?”不知是谁提出的问题。
“必是和尚不虔诚,所以菩萨不灵。”甲和尚说。
“必是和尚不勤快,所以才不整理庙务。”乙和尚说。
“必是和尚不敬,香客才不多。”丙和尚说。
于是甲和尚礼佛念经,乙和尚整理庙务,丙和尚化缘讲经。果然香火渐盛,旧庙换了
新颜。
“都因我礼佛虔诚,所以菩萨才会显灵。”甲和尚说。
“都因我勤加管理,所以庙务周全。”乙和尚说。
“都因我劝世奔走,所以香客众多。”丙和尚说。
三人日夜争执不休,庙里的盛况又逐渐消失了。各奔东西的那天,他们总算得出一致
的结论:这个庙的荒废,既不是和尚不虔诚,也不是和尚不勤快,更不是和尚不敬,而
是他们没有规矩。
河水与河岸的对话
河水对河岸咆哮:“你像两堵墙立在我的身边,阻挡我随意流淌,限制我的发展…
…”
河岸严肃而认真地回答:“正是由于我的存在,淙淙河流才能汇聚成滔滔巨流!”
河水不听劝告,冲毁堤岸,漫野横流……渐渐消失了。
这个故事正印证了人们常说的一句话: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闯红灯,等红灯
有这样一个笑话,说的是中国一留学生在国外找了一个女朋友,一天在和女朋友过
马路的时候闯了红灯,女朋友说,你连红灯都敢闯,什么违法的事不敢做?然后就跟他
分手了。后来这位留学生回国内又找了一位女朋友,还是过马路遇到了红灯,他记得上次
的教训停了下来,老老实实地等,女友不高兴了,说你连红灯都不敢闯,还能干什么事?
结果国内的这位女友也和他分了手。
虽然是个笑话,留学生奇怪的经历却给了我们一个信息:中国人的规则意识淡薄。
包拯守规不徇私
北宋时期的开明知府包拯,不徇私情,用铡刀将侄子包勉铡了。可能大家都知道:包
拯是由嫂子抚养长大的,当嫂子来向他为自己的孩子求情的时候,包拯却断然拒绝了,
他说:如果我包庇了侄子,叫我以后如何公正地为百姓做事呢?包拯根据法律制度,大
义灭亲,一心为民,怪不得人们称他为“包青天”。
抢水果与抢王位
从前,一个乡下瞎眼老奶奶给小孙子们发糖果,她担心他们一下子抢光,就叫他们
排好队,挨着个儿来领,可是甜丝丝的糖果实在太诱人了,孩子们趁瞎眼老奶奶不留神,
一窝蜂冲上来。
商朝的王子王孙们也是这样。当初他们的祖宗汤担心王族发生内乱,规定好兄弟传位
的制度,本来也好好的,可是王位比糖果还引诱人,这些王子、王孙比老奶奶的小孩子还
不守规矩,只要有了机会,就都争先恐后冲上去动手抢国王的宝座。
于是周朝的创始人为了避免后代再抢王位,便制定了更加严格的继承王位的规矩:
嫡长子继承制。这个规矩代代相传,所以周代政治比较辉煌。孔子说:“郁郁乎文哉,吾
从周!”就是说:周代的制度真是文明啊,我跟从周朝。
孔子在周代政治思想基础上创建了一套比较成系统的儒家思想。儒家文化,讲究的是
礼。礼的核心是不同的社会阶级遵守不同的行为规范,所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别亲疏,殊贵贱,每个人因为遵守不同的规则而获得自己的最大利益,社会也因而形成
一个和谐的整体。故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也是世界上最早有成文法的国家,发达
的规则成为亚洲其他国家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