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 传  者 : 智乐园资源
单      位 :
上传时间 : 2017-07-14 12:10:16
分享快乐 思品政 三年级.doc(33.5KB)
  • 浏览 : 0
  • 下载 : 0
第 1 页
第 2 页
0 0 类别 : 其他
分享快乐 一、教材分析: 当代学生从诞生的“自然人”转化为社会化的过程中,直接享受到丰富的改革开放的 成果。二十一世纪是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时代,人和人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将更为密切。由 于他(她)们处于家庭“独”字号的环境,他(她)们与以前的学生相比,知识较广, 参与社会的意识较强;但一方面,他(她)们较为自私、任性,欠缺礼貌,一切都以自我 坤洲小学为中心,自理能力较弱。他们对自己参与的生活感到好奇,敢于冒险,也易于自 我解释,并充满自信。另一方面,他们虽然愿意与周围的人真诚交流,喜欢新朋友,并开 始意识到了他人的想法和行动,但却因不会沟通而易和他人冲突。 《分享的快乐》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内容。本单 元的主题是“我们共欢乐”,分为《不一样的你我他》、《换个角度想一想》和《分享的快乐》 三课。《分享的快乐》是本单元的第三课,本课在设计中力求让学生体验在集体中讲求团队 精神,体验由共同分享所带来的快乐,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 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从而学习到合作与分享,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二、 教学目标: (一)情感与态度: 1、体会与他人分享的快乐和自我满足感,愿意与他人分享。 2、实际参与合作,体验来自合作和分享的成就感。 3、明白分享也是献出关爱,相互帮助体现了一种生存的道德智慧。 (二)行为与习惯: 1、大家共同分享自己所有的情境,组织学生展开该活动。 2、熟悉班集体环境,能利用班里同学间相互关心与帮助解决自己的问题。 (三)知识与技能: 1、 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 2、 能够与他人平等地交流与合作,共同完成“设计活动”; 3、了解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简单了解当今人类社会的普遍问题,培养心中有 他人的集体主义精神。 (四)过程与方法: 1、体验参与合作和分享的过程。 2、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究活动。 三、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1、体会与他人分享的快乐和自我满足感,愿意与他人分享。 2、明白分享也是献出关爱,相互帮助体现了一种生存的道德智慧。 3、能够与他人平等地交流与合作,共同完成“设计活动”。 4、了解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简单了解当今人类社会的普遍问题,培养心中有 他人的集体主义精神。 四、教学资源: 本课为学生提供了一些信息资料,这些信息资料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坤洲小学运用了 实地考察、搜集及应用计算机课件。 实地考察:慰问敬老院的老人,实际体验自己与老人的情感。 搜集资料:查找有关合作与分享的事例及现象。 计算机课件:《分苹果》的动画片。 五、学生实态: 当代学生的生活环境和条件较优越,生活在被父母宠爱的环境里,自我中心的意识较 强。在他们的生活不容易体会到由于缺乏别人分给的“零食”而给生活带来的不便和困难, 同时,由于学生年龄小,缺乏这方面的意识。 六、教学策略: 针对学生年龄偏低、认知水平尚浅并偏重于形象思维的特点,教师应避免太多的理论说 教。师生多方搜集相关信息,扩充课文内容。尝试结合学生以及身边其他人在学校、社会中 的具体事例进行引导,使学生在实际事例的体验中,学习合作与分享,培养合作精神。 每个孩子都有一些自己倾注着特殊感情的玩具和用品,让孩子们拿出自己心爱的东西来 与大家分享。 (一)组织学生把心爱的东西集中起来。如:集邮册、玩具、图书、花等。 (二)组织讨论:同学在学习上、生活上遇到困难,怎样与同学分享? (三)尊重他人,理解他人,真诚地帮助他人,对人有礼貌。 七、教学准备: (一)课前让学生自愿根据自己的兴趣、愿望等,带一两件心爱的物品来。 (二)橡皮泥、牙签。 (三) “盲人点灯”的课件(故事朗读、图片和音乐)。 (四)学生自己先阅读“故事与思考”,根据理解增添解说词。 教学活动过程: 活动一:从我们的“分享日”中,体会到与他人分享的快乐和自我满足感,愿意与他人 分享。 1、提议为班挑选一个“分享日”。导入:课前大家都带了一两样自己最喜欢的东西来, 我建议把今天定为我们的“分享日”。请拿着你的“最爱”,跟好朋友一起分享你的快乐 吧。(板书:分享的快乐) 2、组织学生把带回的物品进行分类。 3、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组织讨论,解决问题: “当别人欣赏你带来的东西时,你有什么感受?你欣赏了别人的东西,有什么收 获?”1、 由物品的主人扮演讲解员,向同学介绍自己带回的物品。 2、观察、欣赏同学带来的物品。 3、分小组讨论:当别人欣赏你带来的东西时,你有什么感受?你欣赏了别人的东西,有 什么收获? 活动二:在“我们一起享用”中领会和运用道德智慧,感受到分享的快乐。 1、 “分苹果”活动。(每个学生的名字打在电脑里,随音乐随机出现,音乐停时屏幕上 出现谁的名字,谁就时幸运者。)幸运者的奖品是一个苹果。 2、看看“幸运者”或组里其他同学的反应。 3、如果这个同学把橘子分给别人,问问他为什么要分给别人。如果这个同学自己吃了, 问问他吃的时候的感觉及其他人的感觉。 4、引导体会:好东西仅仅自己享用,并不一定快乐,大家一起享用更快乐。 5、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解决。(1)、课件出示 33页的图片。(2)、组织学生思考 讨论:我们生活在一起,当碰到这些情况时,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6、结合 33页的事例,说说快乐拿出与人分享,就变成了两个快乐。 分组讨论:别人口渴,同学忘记带学习用品,你看见了怎么办? 放学时下雨了,小刚没有带雨具,你怎样做? (1)、把雨伞借给他。 (2)、让他留在学校,自己到他家拿雨伞给他。 (3)、两人共用一伞,送他回家,然后自己回家。 1、出示“分苹果”动画。 2、出示旁白“好东西仅仅自己享用,并不一定快乐,大家一起享用更快乐。” 3、出示我们班的“分享日”图中“五星角”里的话文本,从中感受到分享的快乐。 活动三:进行“设计活动大赛”,体会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分享乐趣。 布置学生把收集到的邮票分类贴好。 把相片、报纸或书的图片分类贴好,并附说明。 让学生分小组用旧的橡皮泥、牙签做建筑物模型。 小组成果展示交流。 活动总结:出示问题,思考讨论。 (1)、在设计活动中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2)、你是怎样学习的?(3)、在你们的作 品中,哪些地方是从其他小组那里学习来的?(4)、你们是怎样确定自己方案的主题的? 分组把自 1、己贴好的集邮或图片内容讲给同学听。 2、把各自的想法互相交流,综合形成新的想法。 3、小组先设计好方案,再合作搭建模型。 4、评出好的作品来展示。 5、讨论问题,交流想法。 活动四:故事配音朗诵。理解分享既是为他人,也是为自己。 1、听故事。请课前准备好的学生讲“盲人点灯”的故事。(教师播放图片,并配上音 乐。) 2、组织、分配学生扮演角色。 3、 出示 36页故事的图片,请同学们根据图画内容,想象盲人的想法和做法,添加解说词。 了解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烦恼。 根据图画内容,想象盲人的想法和做法,添加解说词。 各组排练和演习后,推选出解说员、朗读者、僧人和盲人等。 配音朗诵,表演故事。 出示 36页故事的图片,并配上音乐。
标签: 无
更多
预览本资源的用户最终下载了
资源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