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分享
对小班的孩子来说,吃和玩是一大乐事。记得初入园时,他们常常会因为一个小小的
玩具而争得面红耳赤,经历了一学期的共同生活,现在孩子们有了初步的分享意识。他们
时常会带一些糖果来分给大家吃。不过让他们把自己喜欢的东西让给别人,并不是一件容
易的事。3岁的孩子正处于以自我为中心的阶段,也是人格建构的萌芽阶段,为了培养孩
子谦让的美德,体验分享的快乐,我开展了一次吃桔子的集体活动。
我和孩子们围坐在一起,边观察边议论,说说桔子的颜色、形状、摸桔子的感觉、猜猜
它的味道。再把桔子分给孩子们,人手一个,孩子们都迫不及待地剥了起来,当他们把一
桔子送到嘴里告诉我,“老师,甜甜的。”“……”孩子们的思维具有具体形象性,当有
了直接感知时,思维才会更加活跃和真实。
很快孩子们吃完了自己的桔子,眼睛直直地盯着盘子,意犹未尽的样子。于是我问,
“还想吃吗?”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想!”我又拿出一个桔子问:“老师这儿还
有一个给谁吃?” 我故意把“谁”字着重说,有意引导孩子们想到他人。话音刚落,孩子
们争先恐后地叫了起来:“给我吃,给我吃!”过了一会儿,小心说话了:“给阿婆
吃。”哦,一个好孩子,没忘记平时保育员给他喂饭、塞裤子。我表扬了他,并鼓励他亲自
把桔子送给阿婆吃。这时候,阿康突然从小椅子上走过来,伸手想拿盘中的桔子,我想拦
住他。不行,我转念一想,这样做会挫伤他的自尊心。我连忙说:“阿康,你想给谁
吃?” 我们对看了一会儿,阿康把桔子递给我:“老师,给你吃。”我接过桔子,心想差
点儿错怪了他。眼看着盘子里只剩下一个桔子了,年龄最小的佳佳急忙跑过来,抓起桔子
就走。“老师,她抢桔子!”孩子们叫了起来。“让给他吃好吗?”“不!”“可她最小,
是你们的小妹妹,你们都是哥哥、姐姐,把桔子让给小妹妹,好吗?”听说自己是哥哥、
姐姐了,孩子们终于让步了。
我趁热打铁问:“你们把好吃的桔子让给别人吃,开心吗?”孩子们说:“不开
心。”我尴尬极了,怎样让孩子们自然而然的体验到关心别人的快乐呢?我想起了陈鹤琴
老先生的一句话:“提供给幼儿良好而正确的刺激,让他们自然而然地接受教育。”我便
说:“但是老师更喜欢你们了,因为你们愿意把好东西和别人分享,我要给每个小朋友
一个奖励。”我准备了孩子们最喜欢的亮晶晶小贴花,孩子们欢呼雀跃起来:“我要小星
星。”“我要小红点。”“……”我一一满足了他们的愿望,问:“现在开心吗?”“开
心!”
把一个桔子让给别人,对小班的孩子来说,需要挑战自我,克服困难,学着关心别
人,对于幼儿的人格构建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这次活动我意识到,作为老师,要善于在
日常生活的点滴中把握教育契机,让幼儿的学习真正源自于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