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 传  者 : 智乐园资源
单      位 :
上传时间 : 2017-07-14 12:11:41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思品政 四年级.doc(29KB)
  • 浏览 : 0
  • 下载 : 0
第 1 页
第 2 页
第 3 页
0 0 类别 : 课件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重点内容答疑 问:本册教材把珍爱生命这个话题作为整整一个单元出现,这是出于什么考虑呢? “珍爱生命”这一话题的设计是遵照课标的要求,即课标分目标中的──“珍爱生 命,热爱生活”,以及内容标准中的“对自己的生命有一种负责任的态度”“爱护自己 的身体和生命”等。之所以把它彰显,作为一个单元出现,也是考虑到现在儿童对此问题 认识模糊,他们急需相关的明确引导这一状况。 学业负担的繁重、父母的争吵导致的家庭关系紧张,甚至老师、父母的一次批评都有 可能让幼小的孩子放弃自己的生命;出于好玩模拟一些影视中的自杀情节也可能使他们 丧生;受电脑游戏中的虚拟世界影响,心智尚不成熟的孩子们难免产生亦幻亦真的感觉, 而出现一些荒诞的危害生命的行为……这样的事件屡有发生,就不得不令教育者进行反 思和重视。一方面我们应该给儿童创造更健康的生存环境,另一方面我们也需要让儿童知 道生命是宝贵的,是失而不能复得的,不会出现象童话故事里那样的复活。生命是有限的, 不会像电脑程序那样一直存在。 谈到珍爱生命,自然就不仅仅要珍爱自己的生命,还要珍爱动植物的生命,在他人 生命出现危机的时候,还要献出自己的爱心。有了珍爱的意识,还要有如何珍爱的知识, 所以,我们在这个单元里还安排了“呵护我们的身体”这一课。这就是我们这个单元的总 体设计。 问:前几册中也曾涉及了生命这个主题,六年级教材中谈及环保话题时也涉及到了 森林植被问题,这一册与它们的区别在哪儿? 一年级谈到这个话题的时候,是让学生有爱心。这一册主要关注的是生命道德,对生 命的欣赏和感受,关注动植物的生命是从它们也有生存的权利这一角度出发。高年级侧重 植被造成破坏的原因及给人类带来的恶果,进行环境和生态意识的教育。从这个意义上说, 本册中的人类与动植物是一种主体间的关系,而高年级环保中的人类与动植物是主客体 的关系。 问:在“我们的生命仅仅属于自己吗”里面有关于父母对孩子的付出与关心内容, 这一话题在前面的几册教材中也有涉及,在教学当中如何正确地把握各册中的主题,对 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呢? 一年级侧重在物质上的关心;三上侧重在精神上的归属感;三下侧重在父母对自己 多方面的关心,让学生学会理解父母,读懂爸爸妈妈的心;此处让学生理解我们的生命 不仅仅属于自己,它寄托了家人无限期望,强调的是对于生命的责任感。 问:第二单元“安全地生活”的设计出发点是什么?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的危险因素存在。小学生的行为能力还不健全,更容易受到 意外伤害。 有数据统计,近年来,意外伤害已是小学生的头等杀手。为了避免孩子遇到危险,家 庭采取的措施往往是百般呵护,限制孩子的活动范围和减少孩子独自活动的机会;为了 让学生安全地生活,学校往往是采取减少学生活动的方法。这些措施对于保护儿童的安全 起到了一些作用,但是儿童不可能每时每刻生活在父母的保护之下,老师也不可能限制 孩子的所有活动。虽然遇到危险的几率减少了,但受伤害的几率却提高了。失去自我保护 能力的孩子在面临危险的时候,往往受伤害的可能性会更大。所以不要被动地保护儿童的 安全,要教给儿童自我保护的知识,培养他们具有自我保护的能力。 问:第三单元“花钱的学问”是个老话题,这次在教学理念上有什么创新? 过去也讲这个问题,偏重生活节俭,或笼统地说“该买的买,不该买的就不买。”至 于在现实生活中哪些是该买的,哪些是不该买的,学生还是不清楚。本册教材侧重对学生 进行消费观的教育。一方面,在学生了解家庭经济状况的基础上,逐步学会量入为出,能 够根据自己家的经济情况和个人的实际需求有所选择和进行必要的放弃(花钱要有计 划);另一方面,针对目前常出现的一些消费误区,引导学生根据本地区或自己家庭经 济状况的改变和实际情况,改变原有的消费观念,真正把钱花到该花的地方(花钱要合 理)。 问:一些农村教师提出,在农村,学生看不到那么多的购物场所,这个课怎么上? 要不要让学生知道这些购物场所? 与大城市相比,目前农村地区商业网点还比较少,也比较单一。在进行这一教学时, 教师首先还是要让学生回到他们的生活中,了解本地区的主要购物场所,它们的功能和 主要销售的商品。除了本村、本乡,也可以结合以往的购物经验,了解县城一些较大的购 物场所,使学生熟悉他们所生活地区的商业环境。其次,尽管有些商业场所本地没有,对 于农村的学生也需要让他们了解,使他们不因地域的闭塞而脱离现代社会大环境。教学时, 可以借助学生从电视中看到的信息、教科书和教师教学用书中的相关资料。 问:第四单元“关心你,爱护他”编写角度是怎样的? 就像一天中有初升的太阳、正午的骄阳、西下的夕阳,有时还会有被云彩遮住的残阳 一样,我们生活中的人也有幼年、老年,还有一些身体残疾的人,他们需要社会的关爱, 即使一些健康的人,有时也会遇到一些困难。这个时候,人与人之间的支撑、扶持就显得 非常重要。彼此帮助、理解,大家的事情大家做,这是生活在社会中的人应当遵守的法则。 学生学习首要的任务是学会做人,本单元重在培养他们成为一个社会人。关于关注社会问 题、参与公益活动的教育内容在本套教材相关部分已有所体现,但三年级只限于引导学生 关心生活社区的事务,六年级就环保问题也有相应的内容。本活动主题,侧重从总体上培 养学生的公众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特别要意识到,公共的事情涉及到大家的共同利益,需 要大家共同关心。同时,通过志愿者的行动,让他们看到社会中有这样一些为了社会甘于 奉献的人,使他们从小产生一种愿意向这些人学习的愿望。 问:“让爷爷奶奶高兴”一课,在教材中与原来的思想品德课相关内容有哪些不同? 以往我们进行这方面的教育,主要侧重让学生认识爷爷奶奶过去曾为社会为家庭做 出贡献,应该尊重他们;现在他们年龄大了,生活有一些困难应该关心他们。这次在编写 中,除了保留原有的教育内容,更加强调对老人的认同、理解和关注。比如“爷爷奶奶的 心思我知道”这个话题通过设置一些情景,提出了一些问题,让学生去思考,希望让学 生通过对设问的思考理解爷爷奶奶的内心世界,我们给他们的关爱应该是他们需要的。第 三个话题是关爱爷爷奶奶。教材中选取的这首诗以对比的手法,写出了孩子与长辈在两个 时空段的对比。孩子小的时候,长辈耐心地照顾、培养他,现在孩子长大了,而长辈却已 经老了。生成的问题是我们应该怎样对待长辈呢?这一个话题还有一个扩展,从自己家里 的老人扩展到了所有的老人,从家庭的关爱扩展到社会对老年人的关爱。 问:关于理解和关爱残疾人的教育,应该注意什么? 过去我们一直把残疾人作为弱势群体,强调要同情和帮助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我们 看到,很多残疾人并不希望得到别人的同情和怜悯。虽然身体上的残疾给他们的生活带来 一些困难,但他们更希望依靠自己的力量克服生活中的不便,能够得到社会的认同和尊 重。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表现出的智慧、才能和坚强的意志品质甚至是正常人难以达到的。 因此,如何让学生看到生活中的残疾人坚强而光彩的一面,能够理解和欣赏他们,是本 课教育的重要方面。只有真正让学生走近残疾人,才能使他们做到尊重残疾人,并采取恰 当的方式伸出关爱的手。
标签: 无
更多
预览本资源的用户最终下载了
资源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