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 传  者 : 智乐园资源
单      位 :
上传时间 : 2017-07-14 12:34:09
伸出爱的手 思品政 四年级.doc(24KB)
  • 浏览 : 0
  • 下载 : 0
第 1 页
0 0 类别 : 其他
伸出爱的手 一、教学目标: (一)情感与态度 1、让学生了解残疾人的生活,体验感受他们生活的不便。 2、让学生学习残疾人自强不息的范例,从而敬佩那些付出了比正常人更多 努力的残疾人。 3、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心中有他人,培养社会责任感。 (二)行为与习惯 1、大家共同参与自己所创造的残疾人情境,组织学生展开该活动。 2、熟悉班集体环境,调查在我们生活的周围,有没有需要帮助的同学,能 利用班里同学间相互关心与帮助来解决自己的问题。 (三)知识与技能 1、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间接,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 2、能够与他人交流与合作,共同完成 3、了解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当今人类社会的普遍问题,引导学生 关注社会,培养学生心中有他人和社会责任感 (四)过程与方法: 1、体验残疾人的生活过程。 2、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究活动。 二、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1、体验残疾人的生活和自我感受。 2、能够与同学交流和合作,共同完成“设计活动”。 3、了解人与人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培养学生心中有他人的集体主义精神。 三、教学资源 本课为学生提供了一些信息资料,这些信息资料让学生了解残疾人的生活, 坤洲小学运用了实地考察、搜集及应用计算机课件。 实地考察:走访社区内的残疾人,了解残疾人的生活。实际体验自己与残疾 人的情感。必要时主动伸出援助之手。 搜集资料:查找有关残疾人自强不息,努力拼搏的事例及社会普遍问题。 计算机课件:世界激励大师约翰·库提斯光盘 四、学生实态 当代学生的生活环境和条件较优越,生活在被父母宠爱的环境里,自我中 心的意识较强。在他们的生活中不容易体会到由于残疾而给生活带来的不便和困 难,同时,由于学生年龄小,缺乏这方面的意识。 五、教学策略 针对学生年龄偏低,认知水平尚浅并偏重于形象思维的特点,教师应避免 太多的理论说教。师生多方搜集相关信息,扩充课文内容。尝试结合学生以及身 边其他人在学校、社会中的具体事例进行引导,使学生在实际事例的体验中,学 习交流与合作,培养心中有他人的精神。 (一)组织讨论:同学们在学习上、生活上遇到残疾人,怎样做? (二)尊重他人,理解他人,真诚地帮助他人。 六、教学准备: 1、布条、拐杖 2、《张海迪》故事光盘 3、搜集到的相关图片和文字介绍。 七、教学活动过程: 活动一:体验残疾人的生活,感受残疾人生活的不便,该如何去帮助“残 疾人”。 1、大家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领取不同的任务,根据任务提示来亲身体 验残疾人的生活。 第 1、2小组试着用一只手收拾自己的书包。 第 3、4小组用布蒙上自己的眼睛,在教室中走一圈。 第 5、6小组扮演聋哑人向其他同学问路。 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组织讨论,解决问题“你们体验了‘残疾 人’的生活,有什么感受?” 活动二:在“资料互传递”中认识到残疾人中的优秀人物都是可亲可敬的 1、把自己课前查阅的残疾人的优秀事迹讲述给同学们听。(谈谈在生活中见 到的残疾人是怎样顽强地生活的。) 2、提出思考问题:为什么要赞美这些残疾人? 分小组讨论:你们了解残疾人的生活后,有什么感受? 活动三:我做“画中人”,让学生自我反思,换位思考 1、先分小组,选出组员做途中的残疾人。 2、其他组员做残疾人的家人。 3、出示 76页的图片,请同学们根据图画内容扮演角色。 4、如果你就是图中的残疾人,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活动四:召开“爱心工程金点子竞标会”为残疾人和有困难的人出主意, 想办法 1、请同学们就前面提出的不尽如人意的问题,分组进行讨论,寻求解决的 办法。 2、教师指导学生把自己不能实践的“金点子”写下来,交给有关部门。学生 分组行动,实践自己的“金点子”,为残疾人和有困难的人献爱心。 3、验收“爱心工程”。由“工程负责人”以不同形式汇报工程实施情况(表 演、活动随笔、录像、请被帮助对象讲述)然后评选出“优秀工程”和“优秀工程 师”。 八、课堂总结。 九、课外延伸 引导学生利用报纸、杂志、网络等载体收集相关的图片和文字介绍,学会收 集有用的信息。
标签: 无
更多
预览本资源的用户最终下载了
资源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