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方式的变化
第一,舟、车、路的出现。远古人类从事狩猎、采集活动,以及频繁的迁徙活动,都是
凭借人的体力。古代人们大都是沿河而居的。随着火和石斧的应用,适应捕鱼和渡河的需
要,便创造出最早的水上交通工具——独木舟。有了独木舟,人们的活动范围扩大了,从
此可以跨越水域,开拓新的天地,促进生产进一步发展。人类早期在运输方面的另一件大
事是懂得驯养牛、马、骆驼和大象等动物,并用它们代替人力运送货物,还供人骑乘。商周
时期甲骨文、青铜器铭文中已有表示车的象形字,说明车早已出现,并反映出当时的车已
有辕和可供乘坐的车厢,人们已掌握了“驾马服牛”的技术。车出现后,为了加快运送速
度和提高负荷量,便有了修筑道路的要求。在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各国为争夺中原霸权,
纷纷修筑能够通行战车的道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更是大修驰道,“车同轨”,兴路政,
使车辆直达全国各地。汉朝时期张骞、班超出使西域,开辟了通往西方的“丝绸之路”。
第二,造船和航运的兴起。我国在商朝就能制造木船,在周朝,黄河、长江和珠江领
域已有较大规模的内河船。人类在利用天然的内河、湖、海航运的同时,很早就懂得挖掘人
工运河,接通天然河道,扩大航运范围。我国早在春秋时期就开凿了胥河、邗沟和其他一
些运河。秦朝的人工运河灵渠在我国和世界航运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它的总体布局和具
体设计都是很科学的。汉代已有了比较完整的水军体制,发展了用途不同、类型多样的船
舰。汉代楼船的出现是我国古代造船技术初步成熟的标志。汉代船舶技术的进步还表现在
橹、舵和布帆等的发明和应用上。我国古代的造船和航运,长期在世界上保持着领先地位。
第三,机动运输工具的传入。18世纪下半叶蒸汽机的发明,导致了产业革命。从 19世
纪初开始,蒸汽机相继应用于船舶和在铁路运行的车辆上,于是机动船和机车问世了。从
此,开辟了近代运输的新纪元。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帝国主义把铁路等新型运输方式作
为侵略工具传入了中国。19世纪 30年代,中国的海上运输中出现了由英国制造的蒸汽机
船。1872年,李鸿章筹办招商局,中国才自置蒸汽机船,且开始航行于海上和内河航线。
中国第一条铁路是英国商人 1876年修筑的淞沪铁路。1881年中国修建了唐胥铁路。完全由
中国人自己筹办的第一条干线铁路,是杰出的工程师詹天佑主持设计和施工,并于 1909
年建成通车的京张铁路。在中国,汽车初见于上海,是在 1902年从国外运进的。汽车运输
要求修筑路面坚硬的公路。中国的公路始于 1908年修筑的广西省龙州到那堪之间的公路,
但没能全线通车。航空运输出现比较晚。著名飞行家冯如 1909年制成了我国的第一架飞机。
20年代初,北京和天津之间,开始了正式载运旅客的航空运输。
第四,邮政、电信的诞生和发展。人类社会很早就出现了传递信息的活动。古代邮驿就
是适应这种需要而产生的。在古代,主要利用人力或畜力传输政令或军令。直到 1896年,
我国才正式建立起近代邮政。中国的电信业,也是帝国主义控制和掠夺的目标之一。1871
年,丹麦大北电报公司私自在我国沿海铺设海底电缆,并在上海租界设立电报局,开办
电报业务。电话在 1881年首先出现于上海英租界,属英商瑞记洋行经营,显然是为帝国主
义的侵略政策服务的。在帝国主义在华经营电信业的同时,我国也在清朝末年开始自办起
电报、电话和无线电通信业务。
以上对我国古代交通史的概况从两个角度和侧面进行了简略的交叉分析。先总述,后
分述。在初步了解古代交通历史线索的基础上,我们将把古代交通方式和工具划分成九个
专题,在后面逐一加以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