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的造船高峰
秦汉时期,我国造船业的发展出现了第一个高峰。秦始皇在统一中国南方的战争中组
织过一支能运输 50万石粮食的大船队。据古书记载,秦始皇曾派大将率领用楼船组成的舰
队攻打楚国。统一中国后,他又几次大规模巡行,乘船在内河游弋或到海上航行。
到了汉朝,以楼船为主力的水师已经十分强大。据说打一次战役,汉朝中央政府就能
出动楼船 2000多艘,水军 20万人。舰队中配备有各种作战舰只,有在舰队最前列的冲锋
船“先登”,有用来冲击敌船的狭长战船“蒙冲”,有快如奔马的快船“赤马”,还有
上下都用双层板的重武装船“槛”。当然,楼船是最重要的船舰,是水师的主力。楼船是
汉朝有名的船型,它的建造和发展也是造船技术高超的标志。楼船,顾名思义,就是有楼
的船,高 10余丈,甲板上建楼数层。每层都有防御敌方射来的弓箭矢石的女墙(即矮墙),
女墙上开有用作发射弓弩攻击敌方的窗孔。为了防御敌方火攻,船上蒙上皮革。楼船这个
庞然大物上还遍插旗幡,刀枪林立,以壮声势。1975年,在广州发掘了一处规模巨大的古
代造船工场的遗址,发现了三个大船台,可以同时建造数艘重量达五六十吨的木船。据考
证,这是秦汉时期的造船遗址。此外,在今陕西、四川、安徽、浙江、江西等地,也都有秦汉
的造船工场。如长安城西的汉朝昆明池造船基地,周长达 40里,有时池中有近百艘高大的
楼船。楼船上设备齐全,已使用纤绳、橹、帆、楫等。
秦汉造船业的发展,为后世造船技术的进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三国时期孙吴所据
之江东,历史上就是造船业发达的吴越之地。吴国造的战船,最大的上下五层,可载 3000
名战士。孙权乘坐的“飞云”、“盖海”等大船更为雄伟壮观。孙吴曾多次派出大船队远航
辽东及南海海域。孙吴的民船业也很发达。如位于今江西省南昌市西南的“■ [ gōu lù沟
路]洲”,就是由于建造过大型船舶“■ 大扁”而得名。这些大船选材考究,多用“豫
章楠■[xiǎn显]”上好硬木制成,极为坚固。晋朝在灭了蜀汉之后,为了进而灭亡吴国,
曾派王濬在四川建造楼船,组成庞大的水军舰队。王濬所组织建造的楼船,最大者方 120
步(一步是六尺),可以载 2000多人,舱面上建有瞭望台,船上可以驰马往来,被称为
“舟楫之盛,自古未有”。而以造船业见长的吴国在灭亡时,被晋朝俘获的官船就有 5000
多艘,可见造船业之盛。到南朝时,江南已发展到能建造 1000吨的大船。为了提高航行速
度,南齐大科学家祖冲之(公元 429年—500年)“又造千里船,于新亭江试之,日行百
余里”(《南齐书》卷五二)。它是装有桨轮的船舶,称为“车船”。这种船利用人力以脚
踏车轮的方式推动船的前进。虽然没有风帆利用自然力那样经济,但是这也是一项伟大的
发明,为后来船舶动力的改进提供了新的思路,在造船史上占有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