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 传  者 : 智乐园资源
单      位 :
上传时间 : 2017-07-14 13:07:33
我上学了 思品政 一年级.doc(34KB)
  • 浏览 : 0
  • 下载 : 0
第 1 页
0 0 类别 : 其他
我上学了 〖活动目标〗   1.熟悉新同学和新老师,体验集体生活的愉快。   2.体验当一名小学生的愉快和自豪。   3.学习人际交往的初步知识和技能。 〖活动准备〗   (一)学情分析   学生告别幼儿园跨入小学,面对全新的学习、生活环境,既充满了新鲜、好奇,也难 免有一些紧张和不安。因此,教师应尽量创设宽松、温暖的气氛,帮助学生消除紧张、不安、 陌生的情绪,让学生在平等和愉悦的气氛中较快地认识和熟悉同学,能相互帮助,体会 上学的快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活动前,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报到卡”了解其基本情况。在报到的那一天,教师可 以协助班主任进行工作,以便更多地了解学生的相关情况,如住在哪里、以前上哪所幼儿 园、性格特点如何、有什么兴趣爱好等。   (二)物质资料准备   1.小闹钟、话筒(或话筒模型)。   2.白纸、彩笔、剪刀、胶水、信封。   3.录音机、歌曲《找朋友》的录音带及自拍的相关录像带(也可制作相应的课件等)。 〖活动时间〗   2课时。 〖活动过程〗   (一)教师自我介绍   1.师:小朋友们好!今天有这么多可爱的小朋友,我心里特别高兴。你们知道我是谁 吗?   2.生:不知道。   3.师:那我请大家猜个谜语,我的姓就藏在这个谜语里。   我是你的小帮手,   里面住着四兄弟,   分分秒秒不停息,   催你早上快快起!   谜底是打一日常生活用品,谁能猜出来?   4.学生猜谜,有学生说是闹钟。   5.师(出示小闹钟):你真聪明,答案就是闹钟。我的姓就是“闹钟”这两个字中的 一个字,那我是什么老师呢?   6.生:你是闹老师!   学生笑成一片。   7.师(也笑着摇头):请你再猜猜!   8.生:你是钟老师!   9.师:对了,我就是教你们品德与生活课的钟老师。我很高兴和你们认识。   (二)启发学生介绍自己   1.师:你们已经认识我了。你在班上还认识哪些同学呢?是怎么认识的?   2.生:有些同学是来自一个幼儿园的,有些同学的家住得比较近。   3.师:哦,原来你们以前上同一所幼儿园,所以就认识了。可我还不认识你们,班上 还有更多的同学也想认识你们,大家说怎么办呢?   4.学生提出让教师和同学认识自己的办法,如站起来做自我介绍等。   5.师:在自我介绍的时候,除了介绍自己的名字、年龄,喜欢什么,还可以介绍什么 呀?   6.生:可以告诉大家自己住在哪儿,家里的电话是多少,自己有什么特长等。   (三)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交朋友   1.个别学生上台介绍。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大方、有礼貌地介绍自己的姓名、年龄、爱好等 基本情况。对学生好的介绍方法和与众不同的介绍方法,教师要加以肯定与激励。   2.师:听了刚才几位同学精彩的介绍,我对你们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不过,我们班有 45名同学,都像刚才那么介绍,要花很长的时间,而且容易忘记。同学们还能想出什么好 办法,让大家更快更牢地记住你呢?   3.学生交流各自的想法。   4.教师播放录像短片,展示各种各样的交往方式,如大人们相互握手问好、互递名片; 小朋友们制作名片,用信封做纸偶,或者戴着头饰去和别人交往等。   5.师:我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交朋友,看谁交的新朋友多,好吗?   6.学生和教师讨论并选择自己喜欢的交友方式,制作自己需要的交朋友的道具,和同 学们充分交流,相互认识。   在学生交往过程中,教师也参与到其中,并注意加强指导。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活动过 程中互相帮助,团结合作,使用工具时注意安全;在制作名片、纸偶的过程中,鼓励学生 的创造性表现;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友好的方式与人交往。对不善于交往的学生, 教师要给予更多的关注,主动与其交往,并有意识地指导和鼓励他们与其他同学交往。活 动的重点是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与人交往,因此,教师指导的关键是学生交往的兴趣和 能力,而不要把兴奋点放在制作道具上,不是仅仅比较谁的名片、纸偶做得好…… 教师可以播放《找朋友》的歌,在愉快的歌声中鼓励学生积极交往。   7.师:我们一起来看看,你们认识了多少新朋友?你们是怎么认识的?   8.学生交流。通过相互交流,进一步帮助学生认识更多的朋友,并学习更多交朋友的 好办法,交流认识新朋友的愉快心情等。   (四)教师总结   师:今天我们在有趣的活动中感受到了学校生活的快乐,认识了许多的新朋友。以后 我们就要在这个温暖的集体中一起生活、学习、游戏了,我希望大家都能成为好朋友,成 为一名快乐的小学生。 〖教学反思〗   曾记得,当年的我在进小学前,对挎着书包每天都能去上学的姐姐总是羡慕得不得 了。可是当我自己背着小书包真正走进小学校门时,除了那种“上学了”的自豪以外,却 多了一些不安和紧张。因为和幼儿园相比,小学显得那么新鲜而陌生。所以,当我成为一 名一年级学生的教师后,我有一种强烈的愿望,就是让我的学生们尽快熟悉新环境,认 识新同学,帮助他们寻找适应新环境的方法,体验上学的快乐。于是,通过了解学生的各 种情况,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我设计了这一活动。   踏着上课的铃声,我走进了一(1)班的教室。讲台下坐着的学生们看我的眼神几乎 就是我当年盯着老师的样子。此时,我有些紧张,为自己的设想而担心,学生是否会喜欢 这些活动呢?由于活动前做了充分的思想准备和足够的物质准备,我很快就把学生们的 活动情绪调动起来了,课堂很活跃,整个活动活跃而有序。大部分学生都能主动地用各种 方法与新同学交往,认识了很多新朋友,陌生感减弱了,看到老师也不再胆怯了。而我也 重温了当年入学的温馨情景。同时我也意识到,由于是进入新学校的第一个活动,一些学 生还比较胆怯,为此,教师需要给予他们更多、更长时间的关注和更为细致的方法上的指 导等。   活动结束后,不少学生追在我身后问我:“钟老师,下节课还是你的课吗?”看来 他们喜欢上了品德与生活课和上这门课的我。对我来说,更高兴的是他们喜欢上了学校和 学习,喜欢当一名小学生了。我很高兴用自己的努力帮助了孩子们,而孩子们也用他们的 童真影响了我。我深信,经过不断的努力,同学们会更喜欢学校,我们也可以在支持学生 的过程中摸索出更多、更好的教育方法。 〖点评〗   点评一   如何帮助刚入学的学生更好地适应学校、熟悉周围的环境是一年级教师面临的主要问 题,也是品德与生活课程关注的重要问题。钟老师从一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参考教 材提示的活动线索,设计了《我上学了》这一主题活动,对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非常必要, 也很有帮助。   在整个活动中,钟老师通过营造宽松、愉快的氛围,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式自我介绍 和相互认识,拉近了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消除了学生的紧张和害怕心理, 使学生认识了更多的伙伴,从而实现了让学生喜欢学校、为自己是小学生而高兴的教学目 的。同时,教师在活动过程中积极引导,使学生在交往的过程中学习了如何自我介绍、与 人交往的方法,为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当然,学生对学校、对学习的喜爱绝不是通过一个活动就可以实现的,需要整个学校 各个方面的努力和长期潜移默化的影响与引导。为此,如何通过多种渠道,在日常生活中 营造愉悦、宽松的氛围,积极帮助学生解决入学面临的各种问题,是需要钟老师在课堂之 外继续努力的,也是需要学校及所有教师共同努力的。   点评二   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是保证品德与生活课程质量的最重要的环节之一。钟老师 这一意识很强,非常注意课堂之外的了解学生的工作,提出了各种办法,如“根据学生 的报到卡了解其基本情况;在报到的那一天,协助班主任进行工作,以便更多地了解学 生的相关情况”等,而没有把“备课”仅仅局限在闭门写教案上。钟老师的这一做法是很 值得学习的,特别是对于那些认为刚刚才开学,很难了解学生的老师。再有,钟老师对教 学活动的目标把握是比较准确的,如对“做名片”的活动,钟老师认为“对不善于交往 的学生,教师要给予更多的关注……活动的重点是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与人交往,因此, 教师指导的关键是交往的兴趣和能力,而不要把兴奋点放在制作道具上……”这样的理 解符合课程标准的精神,是比较深刻的。   但遗憾的是,钟老师在“学情分析”部分基本上谈的是教师“应”怎样,“可以” 怎样,而不是对学生情况的具体而翔实的分析;在描述教学过程时,也是谈教师“要” 怎样做,而不是把自己实际做了什么充分地表现出来,这是今后需要引起注意的(从本 教案的整个情况来看,其实钟老师是这样做的)。另外,如果要很好地体现教师在品德与 生活课程中所起的作用,应当把指导学生的具体过程、具体的实例等突出出来,因为这是 反映教学过程质量的最重要的环节。而本教案中对过程的表述太简单、太粗略,使人看不 到教师具体是怎样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的。如在“做名片”活动中,“注意加强指导”, 到底怎样注意,注意什么;“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互相帮助”,到底是怎样引 导的,效果怎样;“鼓励学生的创造性表现”,到底怎样鼓励的,学生的反应如何等等, 案例都不够具体。由于没有具体的事例,案例显得比较空洞、单薄,削弱了感染力。
标签: 无
更多
预览本资源的用户最终下载了
资源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