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 传  者 : 智乐园资源
单      位 :
上传时间 : 2017-07-14 13:08:04
我会照顾自己了 思品政 一年级.doc(43.5KB)
  • 浏览 : 0
  • 下载 : 0
第 1 页
第 2 页
第 3 页
第 4 页
第 5 页
第 6 页
第 7 页
第 8 页
0 0 类别 : 其他
我会照顾自己了 〖活动目标〗   1.体验到自己的事能自己做的快乐。   2.学习一些基本的生活自理、劳动技能。   3.养成初步的自我服务意识和劳动习惯。 〖活动准备〗   (一)学情分析   我们的学校位于成都印钞公司的家属院内,这里一年前是成都印钞公司的子弟学校。 我们班的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再加上他们的父母和祖辈大多都是成都印钞公司的职工, 都住在这个万人大厂的家属院内,因此,学生们在家里往往是几代长辈关注的焦点,享 受的甚至是几个家庭(父母双方的家庭)无微不至的照顾。学生们(少数外面招的学生除 外)的独立生活能力较差,依赖性较强。现在入学了,他们除了在学校里学习外,还得独 自面临新的学校生活,新的集体生活;而且因父母工作忙,他们还得在学校吃午饭、睡午 觉等等。这样,学生们在独立生活、自我管理方面就表现出诸多的不适应:不会叠被子的、 不会穿衣服的、不会削铅笔的、不会整理书包的比比皆是,甚至还有学生在睡午觉时为尿 床而哭泣。这些事情看似琐碎但又极大地影响着他们的生活。学生们很想解决这些烦恼, 自己能照顾自己。因此,本次活动遵循“在与学生生活世界的联系中建构课程,让课程为 学生形成实际的生存能力打下基础,让课程变得对学生有意义”的原则,针对学生们日 常生活的真实事件(如整理书包、叠被子等)来展开,让学生们在“生活回放”、“快乐 通道”、“大显身手”等自己喜爱的活动中学会简单的生活自理方法和技能,初步养成良 好的劳动习惯,体验到劳动的快乐和光荣,以尽快地适应并喜欢学校生活。   (二)物质资料准备   1.准备扮演快乐王国使者所需的道具和布置“快乐通道”的图片;学生“大显身手” 时所需要的书包、红领巾、被子等用具。   2.让学生课前总结、搜集一些生活自理技能的“小窍门”。   3.邀请班上几名自理能力强的学生的家长参加本次活动。   4.事先拍好学生们平时在生活上因不能自理而烦恼事件的录像。 〖活动时间〗   1课时。 〖活动过程〗   (一)生活回放   1.师:你们希望自己生活得快乐吗?可我们班的有些小朋友在生活上却遇到了这样一 些烦恼。   播放事先拍好的本班学生在生活上遇到困难的录像:午休起床后叠不好被子生气; 穿不好衣服难过;不会整理书包着急;系不好鞋带走路不方便等等。   师:看了之后得说说,你从录像里看到谁遇到什么麻烦了?   生(皱着眉):我看见自己了!唉,不知怎么回事,那被子老叠不好,看嘛,弄了 半天还特别难看!看见同学都叠好了到教室里去了,急得我心慌!   师:其实你心里也想把被子叠好,就是没找到方法。别的同学都走了,的确挺让人着 急的。(贴图:散乱的被子)   生:看嘛!我的鞋带又散开了,我又系不好,我自己踩到鞋带都摔了好多次了!   师:多危险呀!看来,系鞋带这些事情看起来好像很小,可也关系到我们的安全, 不能忽略哦!(贴图:鞋带散开的一双球鞋)   生:哇!那不是我吗?倒霉!我又把铅笔芯折断了,在家都是爸爸给我削铅笔,我 削不好,可真急人!   师:是呀,我们上学总不可能把爸爸妈妈带上吧,因此,这些事情非要自己做不可 了!(贴图:没削好的铅笔)   ……   2.师:除了录像里拍的以外,你们在生活上还遇到什么困难或问题?   生 1:我的书包在家里都是爷爷奶奶给我收拾的,可在学校里他们又不在,我总装不 好。上课时拿学习用具我总要找好半天,烦死了!(贴图:一个乱糟糟的书包)   生 2:我说了,大家不准笑我!早晨是妈妈给我戴的红领巾,中午睡觉后同学们都在 笑我戴不好红领巾,我好伤心哟!(贴图:红领巾)   师:大人总有不在的时候,看来我们终归是不能依赖他们的!我们得靠自己照顾自 己!   ……   学生补充交流的生活自理方面的不快乐的事,如果事先没准备图,就当场写或画在 黑板上。   3.师:穿衣服、系鞋带、叠被子、收拾书包等等都是我们平时生活中常遇到的事,都是 我们自己的事。如果不会做的话,的确让人苦恼。   4.师:这样吧,今天我邀请来了快乐王国的使者,想快乐的同学请闭上眼睛,数“一、 二、三”再睁开。   学生们顿时由刚才的沮丧变得兴趣盎然,赶紧闭上了眼睛。   (二)快乐通道   1.师(扮演快乐王国的使者):同学们,我是快乐王国的使者,邀请你们到快乐王国 去。可是,这一个个烦恼就像我们前进道路上的绊脚石。你们准备怎么办呢?   生:我也想自己做这些事,不再靠爸爸妈妈。   师:说得好,这些是我们自己的事,我们自己做方便多了。   生:我现在好希望自己会做这些事,把这些烦恼消灭掉!   师:我也赞成你的意见,对,自己的事自己要学会做才行!   2.师:现在我们就来分小组开辟“快乐通道”,到达“快乐王国”。你们组愿意解决 哪个烦恼都行,现在就按照你想解决的烦恼来分组。(想解决系鞋带问题的为一组,解决 戴红领巾问题的为一组……)   3.师:现在分好组了,你们先商量准备怎么学会做这些事来解决烦恼。   学生分组商量后汇报。   生:老师,我们组想学会叠被子,可教室里没被子,苗宝文说用手帕来学。   师:这个主意不错,遇到困难能想办法解决,好样的!   生:可我们组的同学都叠不好被子,我们想请坐在教室后面的梁爽的妈妈来教我们, 可以吗?   坐在后面的梁爽妈妈听后很乐意地走向一组孩子。   师:当然可以,向身边的人请教也是一种好的学习途径。不过,老师要提醒你们组, 待会儿学会了可别忘了跟阿姨说声谢谢哦! 生:老师,张乐天提议把妈妈早晨给我们戴的红领巾弄松一点,我们照着一点一点 地学。  师:自己动手慢慢琢磨,努力探索,这个办法不错!   生:我们知道一组的龙雯月、二组的余柯良、韩婕琳都会自己系鞋带了,待会儿,我 们想请他们教我们组系鞋带。不知道他们同意不?   师:我想他们一定非常乐意帮助自己的伙伴的,能帮助你们解决烦恼,你们快乐, 他们会更快乐。   ……   学生分小组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探究解决前面烦恼的方法。   4.师:从你们一张张开心的笑脸上,我知道你们已经解决了烦恼,铲除了绊脚石,到 达了快乐王国!谁愿意把你此时的快乐与大家分享?   生:大家好!刚才我们组选一个同学把胸前的红领巾拆得松一点,其他的同学就把 红领巾取下来一点一点地模仿着做。我们发现戴红领巾时应先把红领巾的两端交叉,再把 下面的那端反过来,然后从中间穿过去拉紧就行了。   生(录像里因戴不好红领巾被同学笑话的那位同学迫不及待地举手):我都会戴了, 我想戴给大家看一下。   说完,他马上取下红领巾边介绍边表演。   师:以后妈妈不在的时候,你也能自己戴红领巾了,我真为你自豪!   教师把刚才贴在黑板上的红领巾图换成已戴好红领巾的学生的图,以便待会儿使几 幅图形成“快乐通道”,到达“快乐王国”。   生:好高兴哟!梁爽的妈妈教会我们叠被子了。我们就用小手帕当做被子给大家表演。 大家看我们表演之后说说我们是怎么叠的。   这组同学用小手帕表演叠被子。   生:从你们的表演中我们发现叠被子时应该先把被子铺平,从两边向中间对折,再 次从两边向中间对折,被子就叠好了。   生(叠被子组的另一个同学):我还要补充一点,刚才阿姨在教我们的时候还再三 告诉我们,被子比手帕厚得多,叠被子时,每对折一次都要把被子压平,不然,叠的被 子总翘起来,就不好看。   生:怪不得我平时明明把被子叠上了,可它自己又垮了,原来是没把被子压平。   师:找到失败的根源了,我相信你会叠好被子的,祝贺你!   教师把黑板上散乱的被子图换成叠好的被子图。   生:我们组的李佳忆同学在刚才的录像里不会系鞋带,现在我们教会她用打蝴蝶结 的办法系鞋带了。   李佳忆同学上台表演系鞋带。   师:虽然李佳忆没有用语言描述出打蝴蝶结系鞋带的方法,但看她系好的漂亮鞋带, 我们知道她以后再不会被自己的鞋带绊倒了!   生:我会自己整理书包了!我先把书包里的东西分类,把大书、小书分开,又把书和 其他学习用具分开。我的书包分为三层,我就给小书找个“家”,给大书找个“家”,最 外面的是文具盒的“家”。   生:我还要给他补充,书包两侧还各有一个小耳包,文具盒放在左边,电脑课要用 的塑料鞋套袋就放在右边的小耳包里。   师(把刚才贴的乱糟糟的书包图换成一个整齐的书包图):你们想得真周到,它们 都各自有自己的“家”了,当你要用时,就到它们各自的“家”中去取,难怪大人们常 说,东西要放在一定的地方才好呢,这样就方便多了!能告诉大家,你们怎么想到这办 法的?   生(自豪地站了起来,拍拍自己的胸脯):是我教他们的,我爷爷在家早就教会我 了。   师:能者为师嘛!带给别人快乐,自己也特别开心,是吗?   生:我在家里好多事情早就自己做了,所以什么收拾书包、穿衣服等我都会做了!我 才不为这些事情烦呢!   ……   师:瞧,大家互相帮助,还向身边的人请教,并亲自动手实践,消灭了这一个个 “绊脚石”,开辟了“快乐通道”,到达了“快乐王国”。   (三)学习榜样   1.师:其实我知道,我们班有一些同学平时早就已经会照顾自己了,下面我们就请这 些自理小能人给大家现场表演一下。 学生上台表演。   2.师:看见他们的表演,此时你们最想说什么?   生:我看见饶俊宇戴红领巾好快!我好羡慕哟!   师:今天你已经学会了,每次自己戴,相信你也会像他那么熟练的!   生:施佩洁收拾的书包挺整齐的。看见她那自豪的样子,我也想要自己收拾书包了, 我要让我的书包每天都漂漂亮亮的。   生:我不羡慕他们了,因为今天我也学会照顾自己了!   ……   3.看到自己的孩子能自己照顾自己了,爸爸妈妈心里是怎么想的呢?我们请这几个自 理小能人的爸爸妈妈谈谈自己的感受。   家长 1:孩子们像小鸟一样,长大了总会离开爸爸妈妈的怀抱,所以他们必须要学会 自己照顾自己,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因此平时在家,我们就特别注意锻炼我们家的孔繁 禹,他自己的事情尽量让他自己做,哪怕不会做,我们教他也可以。他呢,也从不依赖我 们。   师:我首先为孔繁禹骄傲,他有一个像你这样会教育他的妈妈。我也为你骄傲,你有 这么能干的孩子。   家长 2:我们家的梁译夫其实不仅仅会自己系鞋带,平时我们的工作较忙,还经常出 差,自己的事情他基本上都自己做。有好多次我们加夜班,早晨他还自己穿衣服,自己洗 脸,自己煮鸡蛋、冲牛奶。说真的,我常常觉得挺对不起他的。不过,看到他能自己照顾自 己了,我也挺为他高兴的。儿子,爸爸为你骄傲!   家长眼睛湿润了,下面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师:我也为有这样的学生感到自豪!不过,我还是要说一句,孩子自己用天然气煮 早餐,千万要注意安全啊!   ……   4.下面,我们请爸爸妈妈亲自为这几位自理小能人颁发“自理奖章”。   (四)大显身手 1.师:通过刚才的游戏,我相信我们班的自理小能人更多了。下面,我们都来大显身 手,用实际行动表现自己已会做自己的事情,以后将不再烦恼,来表达此时心中的快乐。 2.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或叠被子,或系红领巾,或系鞋带,或整理书包等,展示自 己的生活自理技能。(不比赛)   3.师:现在我们班的“小能人”更多了,请这些快乐的“小能人”,特别是开始录像 里着急、尴尬、伤心的同学谈谈此时的感受,让大家共同分享快乐!   生 1:我现在觉得自己的事情能自己做好开心哟!   生 2:我以前总觉得反正有爸爸妈妈帮我做,我不想做这些事,现在才知道自己的事 情还是自己做好!   生 3:其实这些事情还是挺简单的,只要我们自己多练习,天天自己做就学会了!   生 4:我们组的冯波真好,是他教我系鞋带的,我要谢谢他的帮助!   生 5:我觉得不会的事情我们可以向身边会做的人学习。我在家就是爷爷教会我洗袜 子和红领巾的。   ……   师:同学们学会照顾自己了,不再依赖爸爸妈妈,也不再烦恼了,你们将越来越能 干!来吧,做一个独立的、合格的小学生,从今天开始吧! 〖教学反思〗   首先,这次活动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基础,“不会整理书包着急”、“系不好鞋带走 路不安全”等等都是学生平时亲身经历的真实生活事件,都是他们在平时生活中真正面 对的问题、遇到的困难,容易引起他们情感的共鸣。学生有了真实的情感体验,后面开辟 “快乐通道”也成了他们的渴望和需要。开辟了“快乐通道”,解决了问题,他们真正体 会到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快乐。再加上看见班上的小能人现场表演做得又快又好时,他 们个个瞠目结舌,再听到他们父母谈自己此时的欣慰心情时,“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 道理根本无须老师再去讲了。学生们纷纷举手表示要向班上的小能人学习,愿意做个自己 事情自己做的人。这比以往那空洞的、喊口号似的教育学生爱劳动有效多了。   其次,这次活动充分调动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向身边 的人请教,有针对性地解决实际问题――“怎样叠被子”、“怎样收拾书包”等等,培养 了学生的小组合作精神,又使活动始终是学生直接的体验、直接的感受、直接的经验,活 动中经历了不断地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被摄像的学生们后来成功的演示、 学生对系红领巾方法的解说,都表明了这次活动中学生的收获是丰硕的,活动是在努力 地实实在在地追求学生真实的发展,是有效的。   当然,这次活动也有不足的地方,突出的是活动成本太高,投入的时间、物力太大。 学生们平时的表现是随机的,拍录像花了较多的时间,也不便于操作。其实可拍照片用实 物投影来展示,或用孩子们演小品的方式来再现生活,都能达到同样的效果。 〖点评〗   点评一   在本次活动中,教师细心地捕捉了学生的生活现象(如“生活回放”中学生遇到的 各种困难,都是教师经过长期细致的观察了解到的学生存在的具有共性的现象,即学生 依赖性强、独立性差的现状),发现了存在问题的原因(即工厂家属区的特殊背景、几代 同堂的复杂环境、众星捧月的强烈趋势、缺乏锻炼的客观条件等),继而针对这种情况, 设计了丰富、生动的活动形式,潜移默化地改变这种现象,从而使活动成为扩展、深化和 提升学生生活经验、生活能力的有效手段,使课堂成为学生展现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乐 园。   这次活动中,执教者还特别注意对活动参与者进行多元化的评价。由始至终,何老师 都倾心留意着学生的心理动向,深入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对他们的各种反应、各种回答、 各种想法一一回应:或巧妙点拨,或谆谆善诱,或扩展提升,或赏识赞扬,或微笑肯定, 或物质奖励等。多元的评价更好地激发了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增强了学生学习自理的信 心,提高了学生独立生活的能力。   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活动不局限在一课时中,而是延续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因此,我 认为,最后教师以一句话结束了活动,实为美中不足。若能在此处和学生一起设想出在生 活中相互督促的方法,能让活动的效果延伸到课堂外,那对学生真正形成良好的独立生 活习惯是十分有利的。   点评二   教师在自我反思中提到,活动的投入和成本太高,这一点在活动中确实反映突出。如 果教师能够对学生生活中出现的这些问题及时、适时地指出并给予指导,或者就以学生已 经存在的问题作为活动的引发点来展开活动,这样的形式和内容就更加实在,也更具实 效性、可操作性。另外,请家长参与活动,让学生与父母有了一个沟通的机会,这是不错 的,但家长去帮助不会自理的学生学习自理,其效果可能并不如充分利用本班已经具有 这方面经验的学生。学生帮学生,学生教学生,学生更容易接受,效果会更好。   点评三   贴近学生的实际、贴近学生的生活,以学生的现实生活情况为整个教学的基础,是这 个教案很突出的特点,符合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的理念和原则。   能够把培养生活自理能力和劳动习惯的教育进行得如此自然、愉快、有吸引力,表现 出教师较高的教学水平。特别是在教学过程的细节上,教师的教育敏锐性多次地表现出来。 如前面点评中已提到的,教师对学生的回应十分灵活而有针对性;再如,在家长讲话表 扬学生的自理能力时,教师在赞同的同时,不忘加上非常必要的提醒“孩子自己用天然 气煮早餐,千万要注意安全啊”;当学生要请家长来指导时,“待会儿学会了可别忘了 跟阿姨说声谢谢哦”,随机一句话就把礼貌教育非常自然地渗透其中;尊重差异,教师 既表扬讲得清楚的学生,也表扬会做而不会讲的学生,等等。   需要注意的是,这个年纪的学生还不能摆脱把劳动当成游戏的特点。因此,课堂的自 由分组未必适合各学生的实际情况,不能排除有的学生是选择好玩的,而未必是自己需 要的。所以,教师应当根据了解到的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调控,“自由”不是在什么情况 下都是适宜的。另外,教学过程中注意了对学生的教育,但是“学情分析”中提到的家长 过分照顾的问题却没有涉及,家长谈话只谈孩子的情况,教师也没有提出这一问题,而 这是培养学生劳动习惯的一个大问题。其实,学生学会某项技能相对是比较容易的,可这 离劳动习惯的形成还差得远,因此,仅仅有课堂上的成功是不够的。前面点评已经指出了 教师应有后续活动意识,与家长配合也应当是品德与生活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希望能 够引起教师的注意。
标签: 无
更多
预览本资源的用户最终下载了
资源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