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样上学真安全
〖活动目标〗
1.了解交通标志和安全标志,学习山区的交通安全常识。
2.学会怎样安全上学和回家,有初步的自我约束能力和良好的行为规范。
〖活动准备〗
(一)学情分析
我校所处的环境是边远农村的大山区,学生上学、放学面临的实际问题是:陡峭的山
路、常有山洪的山沟、湖泊、电站、山前一条几乎无标志的公路等。为实现上述的教育目标,
我们根据学校学生面临的实际状况,针对山区学生的特点开展了生动有趣的活动。
(二)物质资料准备
1.教师考察学生上学、放学所处的现实环境,制作警示上学、放学途中可能遇到的危险
的挂图。
2.安排几名学生做好模拟情景活动的准备。
3.让学生收集交通标志(红绿灯、禁行标志等)。
〖活动过程〗
(一)感知危险
课前,教师要求学生考察上学途中有哪些危险。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开展一次有意义的活动,在活动之前,请同学们一边看挂
图一边听录音。
教师出示挂图,播放录音:各种车辆的喧闹声,接着是紧急刹车声,然后是人们的
尖叫声……
学生专注地听着,仔细地看着,认真地想……
师:刚才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生 1:我听到了汽车的喇叭声,还听到了刹车的声音。
生 2:我还听到一个人的尖叫声。
生 3:我好像看见有人被压在车下面,血流了出来。
师:是啊!多么可怕的车祸,为了不让这样的事情再发生,我们一定要注意交通安
全。(板书活动主题:这样上学真安全)
(二)画一画上学、放学路上危险的地方
师:同学们都已经按照老师的要求,对你们上学路上的情况进行了调查,相信你们
知道了哪些地方不安全,而且还收集了一些简单的交通标志,我想看一看谁最能干,请
你们画一画好吗?
学生画出:
1.路上汽车行驶,人在路中穿行;
2.山路上有陡坡,人摔倒;
3.雨很大,电线断了;
4.转弯标志、禁止通行标志。
(三)化解危险
1.场景一:公路旁。
师(展示图片):同学们看,公路上有什么?
生:公路上有很多汽车,跑得很快。
师:那么同学们该注意什么呢?请同学们以小组形式展开讨论。
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分组讨论。
生 1:不能乱窜,没有汽车时才能过公路。
生 2:要一站二看三过路。
生 3:叫爷爷、奶奶接送。
师:刚才王伟小朋友说让爷爷奶奶接送,大家说好不好?
生 4:不好!如果爷爷奶奶有事我们该怎么办呢?我们还是要自己回家,不能让他们
操心。
师:李小凤小朋友说得真好,同学们真聪明,我们在过马路时只要做到一站二看三
过路,就能安全通过。
2.场景二:变压器旁。
师(展示图片):同学们看,这是什么?
生:这是变压器。
师:变压器很危险吗?你能说说它有哪些危险吗?
生:昨天爸爸给我讲变压器电压很高,不能接近,如果不小心会触电。
师:瞧!魏中磊同学真能干,在课前还请教了爸爸。
生:老师,我的爸爸还给我讲了一个故事,在青霞小学有位学生叫左江,他在变压
器旁玩,不小心触电结果把手烧焦了。
师:戴兴同学讲了这样一个令人伤心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
问题一提出,教室里顿时像炸开了锅似的,大家纷纷开始讨论起来。
生 1:不要在变压器旁玩。
生 2:上学、放学经过时要离变压器远一点儿。
生 3:听说下雨时在变压器下不能打手机,否则会把人扯到变压器上,安仁就曾经发
生过这样的事情。
师:同学们已经知道了变压器下不能玩,经过时要避开些。
生:老师,我还能编一句儿歌:“变压器下更危险。”
师:你真棒!老师送你一颗星。
3.场景三:水塘边。
师(展示图片):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
生 1:这是一个大池塘。
生 2:我知道塘里的水很深,不小心掉下去会淹死的。
师:噢!池塘里的水很深,很不安全。你们知道这里曾经发生过一件令人伤心的事吗?
生 3:我知道,我知道,去年夏天凤凰学校的一个学生叫王星,他独自到池塘里去洗
澡,结果被淹死了。
师:哟!听李刚这么一讲,水塘还真的很危险呢!那么,大家知道经过那里时要怎么
做吗?
学生讨论。
生 1:上学、放学不在水塘边玩耍。
生 2:天热时不下去洗澡。
生 3:老师,我有一句话要送给大家:“水塘井边不能玩。”
师:你们了解的真多,老师为你们喝彩。
(四)发现危险,讨论排除危险
师:在你们上学的途中,还可能经过哪些不安全的地方呢?
生 1:下雨时走在陡峭的山路上容易滑倒。
生 2:经过正在施工的建筑工地时容易发生意外事故。
生 3:走在电闪雷鸣的山路上容易被雷电击中。
生 4:放学时,路上会遇见陌生人,有些陌生人会骗孩子。
生 5:夏天会发生山洪暴发,去年就发生过人被冲下山去的事。
师:我们山区的学生上学、放学会遇到这么多的危险,该怎么办呢?
学生讨论交流并汇报。
生 1:我知道下雨时在陡峭的山路上走,要小心慢慢地走,尽量不站在崖边上。
生 2:我听老师讲过,电闪雷鸣时不能在大树下躲雨,不然要触电。
生 3:老师,爸爸告诉我在路上不能吃陌生人给的东西,不跟陌生人走。
生 4:经过建筑工地时,我们要离远一点儿,不进去玩耍。
生 5:遇到下大雨天过河要从桥上走,不从河中的石头上走。
师:是啊!同学们真聪明,也很有办法,当我们在生活中遇到危险时,要认真开动
脑筋,想办法,防止发生意外事故。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会做到安安全全地上学和放学回家。
(五)游戏活动
模拟上学路上遇到陌生人的情况,教师扮演陌生人。
师:小朋友你好!
生:你好!
师:你到哪里去?
生(礼貌回答):我去上学。
师:我带你到游乐场去玩,给你买好吃的东西,还有玩具,跟我走好吗?
生:不去,我要去上学!
模拟上学路上下起雨来,走在山路上的情景,播放风雨交加的音乐。
一名学生扮演树,一名学生扮演打伞的陌生人,一名学生扮演房屋。
旁白:园园去上学,天突然下起雨来,他没带雨具,走到一棵树下停了下来,他说:
“我到树下去躲躲吧。”突然,他又停了下来,摸着头说:“不行,老师讲过,下雨天有
雷电时,不能在树下躲雨。”接着他又向前走,看见一个打着伞的陌生人(学生扮演的陌
生人出现在前面),他想到他的伞下去躲雨,于是就追了上去。跑了几步,他想起老师讲
过不能随便与陌生人搭话,就继续往前走,看见前面有一座房子,他忙跑到屋檐下躲雨。
等了一会儿,雨停了,他继续往前走,来到一处陡坡前,他记住了老师的话,慢慢地向
前走。
师:从他们的表演中,你们知道了上学路上应该怎样做才安全吗?
生 1:我知道遇到打雷下雨时怎么做……
生 2:我知道遇上陌生人时怎么做……
师:同学们表演得真好,回答也不错,希望同学们按要求去做,安安全全地上学。
(六)认识简单的交通标志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了上学路上怎样注意交通安全。如果有一天,我们来到大
城市,城里有许多交通标志,看见它们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师:请同学们把收集到的交通标志展示给大家,并说一说它们的作用。
学生们在小组内互相展示收集到的标志,说出它们的作用。
教师出示一幅交通安全示意图。
师:同学们,让我们来认识一下马路上有哪些交通安全标志好吗?
师(指着图中人行道问):这是什么标志?
生:人行道。
师:人行道是供谁用的?
生:人行道是供行人用的。
生:是行人走路的地方。
师:这两条横穿马路的横线表示什么?
生:人行横道。
师:人行横道是用来干什么的?
生:表示行人可以从这里横穿马路。
师:小东和小伟的家住在农村,农村的公路旁没有人行道,他们在公路上行走时应
走在什么地方?
生:走在公路边。
师(指着红绿灯):繁忙的交通路口都有红绿灯,你知道它们的作用吗?
生:红灯表示要求车辆停止,绿灯表示车辆通行。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这些交通标志,如果人人都遵守交通规则,我们走在大街上就
安全了。
(七)教学生安全歌
水塘井边不能玩,
变压器下更危险,
施工重地远离开,
陌生人前不被骗。
红灯停,绿灯行,
过马路,要看清,
交通标志牢牢记,
人人遵守保安宁。
(八)活动总结
同学们,老师知道你们今天学得很认真,我想你们一定会做一个遵守交通规则,注
意安全的好孩子。老师希望你们高高兴兴上学,平平安安回家。
〖教学反思〗
品德与生活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也是这次课改的一个亮点,它强调学生通过
实践提高自身素质,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生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
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它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体验学习的乐
趣,在实践中锻炼各方面的能力。《这样上学真安全》的活动设计体现了如下特色。
1.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体现了《品德与生活》教材的生活性、活动性。
《品德与生活》教材强调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因此,活动内
容必须密切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我们学校处于川西农村山区,学生活动的环境与教材上
展示的环境有很大的区别,出门为陡峭的山路,面临的是山崖,过的是山沟,山前一条
公路,还有水塘、电站等,学生们每天都要和它们打交道。但是,由于学生的年龄小,生
活经验不足,对安全方面的知识了解甚少,了解这方面的安全知识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
我确定了《这样上学真安全》这一主题活动,以让学生在生活中增长知识,提高自我保护
的意识。通过本堂课的教学,达到了我们预期的目的。
2.活动过程体现了《品德与生活》教材的实践性和开放性。
品德与生活课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加到
各项活动中去,在实践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在设计《这样上学真安
全》这一活动时,课前让学生考察上学途中有哪些危险,教师制作上学、放学路上的危险
地方的挂图,学生收集交通标志,想办法了解这些交通标志的用途,教师通过挂图让学
生观察、分析、讨论,然后通过游戏活动使学生形象地懂得了十字路口我们应该怎么做。而
后,让学生展示收集的交通标志,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所有这些活动都增强了学生的自
我保护意识。
3.在活动中培养和锻炼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品德与生活课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学生在活动中可以学到各方面的知识,锻炼各
方面的能力。在组织《这样上学真安全》的活动中,我注重了让学生在活动中锻炼自己,促
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例如,在课堂的表演活动中,通过学生上台表演既锻炼了学生的勇气,
又使他们通过活动感悟道理,明确自我保护的方法,使活动真正落到实处,见到成效。
总之,在活动课程的设计中,我本着学生主动参与、教师有效指导的原则,充分体现
这一课程的生活性和实践性。
〖点评〗
点评一
该校处于川西农村山区,学生生活的环境与教材上展示的环境有很大的区别,出门
为陡峭的山路,面临的是山崖,过的是山沟,山前一条公路,还有水塘、电站等。该教师
仔细分析了教材,不是就教材而教,也不是以教材展示的图片设计活动,而是深入地了
解了学校所处的地理环境和学生所处的生活环境,深入地分析学生上学途中的不安全因
素,以及可能发生的危险,将教材拓展延伸。活动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用“讲”、
“导”、“讨论”、“模拟表演”、“认识交通标志”等方式,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
把着力点放在教学生如何“避险”、“排险”、“解险”、“自救”上。整个活动流畅自然,
非常切合山区学生的实际,深受学生欢迎,新课标的理念在课堂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这
是一堂成功的品德与生活课,对情况类似的广大山区学生及任课教师有普遍的借鉴意义。
点评二
教师依据教材提供的线索,充分利用和挖掘农村学校的现有资源和学生的生活经验,
真实而有效地引导学生学习如何面对自己上学、放学可能遇到的各种情况,达到了安全上
学、平安回家的目的。但值得注意的是,课堂上对学生意见的评价应重在引导学生分析这
样的问题该怎样解决,引导学生进一步提升自己的生活经验,而不必进行是或者非的评
价。如在“化解危险”这个环节里,当学生谈到让爷爷、奶奶接送这一想法时,教师不能
简单地用好与不好的是非判断来评价学生对某件事物的个性化理解,这里没有价值判断
的必要。
点评三
突破教材的局限,结合山区环境的实际进行教学,活动多样,比较充分地利用了学
生的现有经验,都是这一活动突出的优点。教师根据学生上学路上的真实危险制作地图,
引发学生的话题,也是比较成功的。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学情分析”中除了分析学生客
观面临的环境情况之外,还应重点分析学生真实的经验水平和存在的问题或困难,这样
才能使教学真正引领学生的发展。从整个教学的情况看来,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几乎全部
都能正确回答,那么,教学让学生获得了什么新的东西呢?教学的发展性又怎么体现呢?
预先了解学生已经知道什么应当是教学的基础。
另外,“感知危险”的环节让学生听有“各种车辆的喧闹声”的车祸录音,与学生
身边的环境相去甚远。如果让学生从说一说自己经历过的、听说过的、看见过的危险入手,
不仅减少上课成本,效果可能更好一些。
教师的反思不仅要看到自己教学的成功之处,还应当对问题或者不足进行思考,这
样有利于不断提高专业素质。
- 预览本资源的用户最终下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