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守交通规则,安安全全上学
〖活动目标〗
1.用学生亲身经历的交通小意外及上学途中的交通见闻,提高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
2.了解红绿灯、走人行天桥等常见的交通标志,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规范学生的社
会行为。
3.交流上学途中不安全的交通路段和相应的安全做法,发展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
〖活动准备〗
(一)学情分析
我们学校门前是一条主干路,来往车辆较多,交通事故时有发生。六七岁的一年级学
生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出了校门就跑,即使家长来接,往往也是书包一递,撒
腿便跑,这很容易发生危险。尽管学校、班级经常就此问题进行教育,家长也每天反复叮
嘱,但收效甚微。
作为一年级的班主任教师,每天放学前我都要叮嘱学生们路上要注意安全,并亲自
将他们送出校门,交到各自的家长手中。可以说,我与家长的担忧是一致的――学生的安
全,总想找个适当的机会搞个独特的活动,把学生心中这根安全的弦上得紧一点。
(二)物质资料准备
1.学生用各种方法收集常见的交通标志,并弄清交通标志的意思。
2.学生观察自己上学路上的交通情况,把不安全的地方记录下来(可以画,也可以拍
照)。
3.学生收集、回忆以前见过的、学过的安全儿歌或自己创编儿歌。
〖活动时间〗
大约 3课时(含学生外出收集交通标志和安全儿歌,观察上学、放学路况的时间)。
〖活动过程〗
(一)活动引发
1.教师提前了解学生是否有发生交通意外的亲身经历。
2.学生收集常见的交通标志并了解其中的含义。
3.引导学生观察自己上学途中的交通情况,把不安全的路况记录下来。
4.学生收集、回忆以前见过的、学过的安全儿歌或自己创编的儿歌。
(二) 活动开展
1.现场调查,导入主题。
教师作家长接送孩子及原因的调查。
师:同学们,老师想搞一个现场调查,每天上学、放学有家人接送的同学请举手。
一大半的学生举手。
师:谁知道家长为什么接送你?
几乎全部学生的回答都是因为家长担心自己的交通安全。
师:我听出来了,他们是关心你们的安全。其他同学,虽然家长没有接送你们,但你
们知不知道他们最担心的事是什么?
这些学生的回答也几乎都是家长最担心自己的交通安全。
师:哦,老师听明白了,家长关心你们的学习,更关心你们的安全,他们希望你们
每一天都能安安全全地上学。
[调查这一形式会深深吸引刚入学不久的这些活泼好动的学生的注意力,教师调查
的内容不仅与每一个学生每天的生活密不可分,而且紧扣教育活动主题,好的开始等于
成功了一半。]
2.学生说、演亲身经历。
学生表演亲身经历交通小意外的小品,并谈谈当时的感受。
师:据老师了解咱们班前几天就有同学发生过交通小意外,下面就请这几位同学把
当时的情况演示给大家看。
一学生表演放学时未和家长牵手,自己乱跑差点儿被车撞倒的情景,教师追问当事
者当时的心情。
师(蹲下追问):当时,你心里害不害怕?
学生点点头。
师:现在,你想对大家说什么?
生(红着脸):以后,大家一定要与爸爸妈妈牵手别乱跑。
师:其他同学有没有遇到过或听说过类似的事情?
另一学生讲述小时候在马路上跑被摩托车撞伤的事件。
师:同学们,你们现在是怎么想的?
大多数学生表示这样太危险,以后一定要在马路边慢慢走,不能跑。
[正是因为执教者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才能有针对性地让发生过交通意外事件的
学生现身说法,这样的朝夕相处的同学的亲身经历,令学生信服,使教育更易被接受。]
3.介绍交通标志,明确正确做法。
师生在教室里参观收集到的交通标志,并明确交通标志的提示及看到交通标志的正
确做法。
师:课前,同学们已经收集了各种交通标志,把你收集到的标志的意思说给你周围
的同学听听,也可以参观同学们手中的交通标志,遇到不认识的,自己问问同学。
学生互相参观、交流。
师:参观完的同学向老师招招手。
大部分学生参观完后冲教师招招手,只有一两个学生还在继续参观,教师稍做等待。
师:参观中你发现还有哪些不认识的,现在可以问问同学。
学生就参观中发现的不认识的交通标志请教同学。
师:老师也收集到了几个交通标志想考考你们,看谁最聪明。
教师出示红绿灯、步行街、走人行天桥的交通标志。
学生回答出交通标志的含义后,教师追问看到这个交通标志应该怎样做,使学生明
确交通标志提示的正确做法。
[对于六七岁的一年级学生来说,他们对交通方面的认识最直接、最能接受的,恐怕
就是交通标志了。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特点,让他们在生活中用各种形式(画、写、拍照
等)搜集自己见到的各种标志,学生亲身参与记录的过程,本身就是自我教育的过程,
同时也为课上活动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4.针对不安全的上学路况,指导学生正确的做法。
师生交流收集到的上学路上不安全地方的情况,共同商讨安全的做法。
师:课前,同学们都观察了自己上学路上的交通情况,并把发现的不安全的地方记
录下来,下面就把你的发现跟组内的同学说说。
学生小组交流。
师:同学们大多都住在学校附近,在组内交流时,你认为有没有需要提醒大家注意
的地方呢?(指名说,并追问学生当自己走到危险的地方该怎样做。)
生 1:我觉得学校门前的马路没有红绿灯挺危险。
生 2:我也觉得学校门前的马路危险,因为校门口常常停着车,车高而我们人太小,
车把我们挡住了,如果再来一辆车,司机看不见我们,我们一跑就容易被车撞到。
生 3:我校前门那条大斜坡危险,车开到这儿速度快,小朋友又喜欢跑,很容易被车
撞到,所以同学们走到这儿,一定不要跑。
生 4:离学校不远的 403路车终点站危险,那里车太多了,我提醒大家要从车站旁边
的花园里走。
于是教师追问以后走出校门口,我们该怎样做呢。学生纷纷表示不能跑,看见没有车
了再走过去。教师马上又让全班同学把座位的过道当做校门前的马路,演示一下怎样过这
条马路。学生们积极投入到演示活动当中,几乎全班学生都知道了过校门前马路的正确做
法。
演示后,还有许多学生踊跃举手想提醒大家自己发现的不安全的地方。
师:大家都想说,好,我现在就把你们画的图贴在教室墙壁上,这样就可以随时提
醒大家注意安全。
[活动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提高自我保护意识,能够遵守交通规则,安安全全上
学。通过活动引导学生发现了身边不安全的地方,指导了他们如何避免事故的发生,更增
强了活动的实效性。]
5.说儿歌,体会安全知识。
学生交流交通安全儿歌,从中提取交通安全常识。
师:把你会的安全儿歌教给你的好朋友。教完儿歌的同学向老师招招手。
红灯停,
绿灯行,
一站二看三过路,
交通规则牢牢记,
保护自己最重要。
大马路宽又宽,
司机叔叔忙又忙,
小朋友过马路,
左看看,右看看,
没有车了再过去。
[学生们喜闻乐见的儿歌的加入,不仅有效地活跃了活动气氛,而且再一次为学生
们敲响了安全的警钟。]
6.放录像,倾听家长的心声。
播放家长关心孩子安全问题的录像。
家长 1:文文,姥姥每一天都担心你上学路上安不安全,有没有在马路上乱跑。你可
一定要注意安全啊。
家长 2:小军,爸爸每天都接送你上下学,就是担心你的交通安全。爸爸希望你以后
能成为一个男子汉,自己照顾好自己。
家长 3:“红灯停,绿灯行,一站二看三过路”,小菁菁,妈妈以前是用这首儿歌教
你说话,现在妈妈想用这首儿歌提醒你走路要注意安全,记住,以后你一定要按照儿歌
里说的去做呀。
[教师煞费苦心地找寻家长,将他们对自己孩子安全方面的担忧深切动人地娓娓道
来,在充满关切的述说中,让学生感动,触动。]
师:你们的安全牵动着全家人的心,老师相信每个同学都能遵守交通规则,安安全
全地上学。其实生活中的安全问题还包括许多方面,同学们要注意自我保护。
[引导学生继续关注生活中的安全问题,把活动深入开展下去,同时也培养了学生
的自我保护意识。]
〖教学反思〗
本课通过活动对学生进行了形成规则意识、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教育,达到了提高学
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的本领的目的。比如,在活动中我让学生先去搜集有关交通标志
的资料,不仅能够锻炼学生搜集资料、获得信息的能力,而且使学生在准备过程中开阔了
眼界,扩大了知识面。学生通过发现自己上学路上不安全因素的活动和亲眼看、亲耳听身
边所发生过的危险事件,深刻认识到了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容易引起学生珍爱生命
的情感。
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在本次活动中,为了更好地组织学生进行活动,我采取了一些
方法组织教学,如每次组内交流后,我便让交流完了的学生跟老师眨眨眼睛、招招手、点
点头,结果学生很快便坐好了,与我共同进行下面的活动,使得整个活动能够活而不乱。
〖点评〗
点评一
该案例通过师生课前的留心生活、教师对教学环节的精心设计和师生课上的亲和互动,
有效地提升了入学不久的一年级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规则意识。
从案例中不难看出,活动内容是紧紧围绕学生实际生活展开的:实地调查、记录并交
流生活中的交通标志、回忆并讲述学生亲身经历的危险事件、发现并记录上学路上不安全
的地方等,都是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面临的、感兴趣的内容。教师通过教学活动中具有亲和
力的指导,使学生在自主地观察、操作、独立思考后获得有关遵守交通规则、安安全全上学
方面的真实体验,发展了初步的自我保护能力。
另外,教师在活动中采取了独特的组织教学的方式,如“参观完的同学向老师招招
手”、“教完儿歌的同学请跟老师眨眨眼睛”等,可以说是为本次活动锦上添花。
点评二
组织形式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要从学生活动的实际出发,为学生提供活动的任
务和机会。如参观完的学生可以说说自己看到的情况,教完儿歌的学生可以一起再来念一
念等,这样才能更好地让学生的活动持续、深入地开展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