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 传  者 : 智乐园资源
单      位 :
上传时间 : 2017-07-14 13:08:31
欢度国庆 思品政 一年级.doc(35KB)
  • 浏览 : 0
  • 下载 : 0
第 1 页
第 2 页
第 3 页
第 4 页
0 0 类别 : 其他
欢度国庆 〖活动目标〗   1.通过亲身体验实际感受国庆节日的欢乐气氛,增进对祖国及亲人的热爱。   2.能和家人一起搜集国庆节的相关资料,并知道有关祖国的基本知识。   3.在一起回忆、汇报与他人交流国庆见闻的过程中,重温节日的喜悦,加深对国庆的 理解和认识。   4.在教师的指导下,与同学合作完成展板,发展创造性和合作精神。 〖活动准备〗   (一)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和经验所限,对国庆节的理解往往只停留在放七天假、休息、 游玩上。要加深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师必须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相关指导,使 其注意力适当地向活动内容转移,使学生获得直接的情感体验。   (二)物质资料准备   国庆节七天时间,是学生经历体验国庆的最佳时机,但是通过教师来引导学生活动 是不大可能的,我们应该开发家庭活动资源,充分利用学生家长的力量来指导学生参与 活动获得体验。于是在国庆节前夕,我请各位家长协助自己的孩子在国庆七天假期中完成 三个任务,并发出了协助卡: 〖活动时间〗   国庆节七天假期学生各自与家人的活动和 1课时的课上交流相结合。 〖活动过程〗   (一)亲情导入   1.师:国庆节七天没见到你们了,我可想你们了,你们想没想我呀?   2.师:还记得我给你们布置的三个任务吗?快把自己的收获放在桌子上。   教师巡视每一个学生的桌面,对准备资料充分的学生给予肯定和表扬。   3.师:这次活动我们就一起来分享你们各自的收获,好吗?   (二)交流分享   1.经历交流。   师:七天的时间,我想你们身边一定发生了许多事,谁愿意选一件最想告诉大家的 事来说一说?   生:我妈妈带我去劳动公园了。   师:妈妈为什么带你去那儿呢?   生:妈妈说劳动公园过节时肯定漂亮。   师:那么,你去看了,觉得是不是很漂亮?   生:是。   师:到底漂亮在什么地方?   生:挂着红灯笼,有许多许多花。   生:我也去劳动公园了,那些花还摆成各种图案和字。   师:有什么字呢?   生:欢度国庆。   师:噢,现在我知道为什么公园那么漂亮了,你们知道吗?   生:知道。 师:为什么呢?   生:欢度国庆节。   师:你们还有其他欢度国庆的方式吗?   生:我们全家人一起吃饭,干杯庆祝国庆。   师:能说说都有谁吗?   生: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叔叔婶婶,妹妹。   2.图片交流。   师:同学们在感受着我们伟大祖国生日喜庆的同时,还收集了很多有关国庆的图片、 照片,下面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下。   (1)小组交流。   师:先把你的收获在小组里说一说。   学生四个人一组进行小范围交流。   (2)集中汇报。   师:怎么样才能让更多的人分享到你的所见所闻呢?   生 1:跟我的好朋友说一说。   生 2:我把照片举起来给大家看一看。   师:好,就采用你们说的办法,谁愿意到前面来介绍?   学生纷纷到前面介绍、展示自己国庆节期间的收获。   生 1:这是我从报纸上剪下来的,公园里的人在庆祝国庆节。   生 2:这是商店门前的红拱门,上面写着“庆祝国庆节”。   (3)举办展览。   师:同学们的收获很宝贵,怎样才能将这些收获保存得时间更长,记得更牢呢?   学生分组讨论办法。   生 1:我举着照片给大家看。   生 2:我拿着图片走一圈。   生 3:我们把图片贴到黑板上。   生 4:像原来那样,一个组把图片贴在一张纸上。   师:那么我们就利用我们手中的工具把找到的材料贴在一起办个展览吧!   师:办展览之前,你们先在小组内商量一下,怎样做才能办得又快又让人看得清楚?   学生小组内交流。   师:谁愿意说说你们组的想法?   生:我们想把关于风景的图片都贴在一起。   师:归类是一个好办法。   生:我们组我负责贴风景的图片,我同桌负责贴家里人的照片。   师:分工合作也是个好办法。   ……   师:对,同学们的主意非常好,有的同学想出了分类的好主意,把风光图片放在一 起,把家庭照片放在一起;有的同学想出了分工合作的好办法,一个人负责风光照片, 一个人负责人物照片;还有的同学想出了如果材料不是自己的可以互相借的好办法。大家 都是善于思考的同学。   各小组分头办展板,教师巡视指导。   (4)活动小结。   师:同学们可以自由地参观全场的展览,怎么样才能使你们自己小组的作品让其他 组的同学看得清楚明白呢?   学生讨论决定:每个小组留一个学生当讲解员。   师:好,下面请同学们自由参观,听讲解。遇到不明白的地方怎么办?   生 1:可以问同学。   生 2:还可以问讲解员。   生 3:边看边问,还可以帮助没完成的同学。   师:好,问是获得信息的好办法,也非常感谢那些乐于助人的好同学。谁愿意说说你 又知道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长城很长,我也想让妈妈领我去。   师:感兴趣的同学还可以和老师或小组内的同学说一说。   (三)同一首歌   师:这次活动我太高兴了,因为我跟你们学到了很多很多,你们有收获吗?   生:我今天学会办展板了。   ……   师:我看了许多国庆节的图片,祖国度过了自己的生日,我们也在与伟大祖国同享 欢乐的过程中,获得了很多的收获,可以说我们此时拥有的幸福和快乐都是祖国给予的, 让我们一起感谢我们的祖国,再一次祝愿祖国生日快乐。让我们一起唱一首《生日快乐》歌。   师生同唱《生日快乐》歌。 (四)活动延伸   你知道我们今天幸福的生活是怎样来的吗?不知道没关系,回家可以去找找报纸、看 电视、问问父母。下节课,咱们一起来说说。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在学生积极主动、乐观向上的参与中完成,师生双方都在活动中受益匪浅。 较之以往的活动,我想成功应归功于活动前的资料准备。根据以往的经验,祖国、国庆这 样的字眼似乎距离一年级的学生比较远,谈及祖国,学生们的认识只能停留在口头上。因 此,为了使学生能够拥有生活中的亲身感受和内心体验,我觉得应该充分利用国庆节七 天的假期,因为国庆节中学生就是在走进生活,感受国庆。为了解决学生没有指导很难得 到有意义的收获这个问题,我开发了学生家庭资源,向学生家长求助,有针对性地提供 了帮助。在家长的直接参与下,孩子们的资料丰富了,活动充实了,可见学生生活才是课 程的基础。   活动也存在一些遗憾。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带来了图片并办了展板,但学生对自己 和他人的资料利用得不够,没能让这些图片最大可能地发挥作用,以使学生们通过活动 在图片的帮助下有更多的收获,使认识和情感得到升华。教师应该通过环节的设计和问题 的考虑来帮助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料和信息提高能力。 〖点评〗   点评一   这一教学活动的设计充分体现了品德与生活课程的基本特征。设计者以学生在生活中 与家人共度国庆的真实经历与感悟为源泉展开活动,通过学生自己回忆国庆感受、与同伴 交流分享、亲手办国庆展板等一系列活动,在动口、动手、动脑中升华与祖国同欢乐的积极 情感。   教师对教材的分析准确、有深度,教学设计不只局限于教科书主题画面中的资料内容, 而是以学生生活的时间、空间为线索,抓住学生国庆的感受、体验、领悟,结合符合学生年 龄特点、深受学生喜爱的活动、游戏,深深地吸引着参与者。“亲情导入”带着学生走进了 温馨的家;“经历交流”引导着学生仿佛在与家人述说;“图片交流”给了学生与同学 合作的机会;“同一首歌”《生日快乐》,每一个学生都能唱、会唱,为祖国唱起这首歌, 感情自然朴实。活动的成功在于教师的理念与学生的生活完美的结合。   点评二   在活动中,教师努力启发学生思考,表达获取信息、采取行动的策略。但很值得思考 的是,学生并不是第一次过国庆,教师如何利用家长、学生已有的经验作为资源;在学生 获得大量感性经验的基础上,教师该怎样组织活动;学生有了什么样的经验,教师是否 把此作为活动过程的一部分加以了解。   点评三   这一活动突破了教材的内容,体现了教师对教材的再创造。有的教师只在迎接国庆上 做文章,觉得 9月的时间很紧,而后面的时间太松。王老师的活动提供了一个好的示范: 以学生实际的国庆体验和经历作为活动的内容,也避免了空洞的说教。   需要注意的是,“学情分析”中提到的问题,即学生“对国庆节的理解往往只停留 在放七天假,休息,游玩上”,是否通过这次活动得到解决了呢?从活动中学生谈的内 容来看,仍然是上公园、家庭聚餐等,却看不出教师进行了什么引导,让学生能对这些和 过去差不多的活动产生新的认识;或通过准备一些能激起学生情感共鸣的材料(如录像、 图片或者感人的故事等),去引发学生谈出国庆中碰到过的、经历过的感人的事情或场面 等,调整谈话的方向,提高谈话的质量。活动的重点放在了做展板上,特别是做展板的方 法上,即使最后一起唱了一支歌,似乎也难达到“加深对祖国的热爱的思想感情”的目 标。   另外,反思应当再细致一些。比如,教师发现了学生办展板上的问题,那么应当进一 步分析为什么出现这样的问题,是设计上的不周还是实施上的问题,应当采取哪些措施 来改进,而不宜笼统地用一句“教师应该通过环节的设计和问题的考虑来帮助学生充分 利用已有的资料和信息提高能力”就结束。
标签: 无
更多
预览本资源的用户最终下载了
资源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