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目标
1、了解不同地区欢庆中秋节的习俗,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
2、初步形成科学探究的兴趣。
3、了解一些与月亮有关的科学知识。
活动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中秋节
活动目标:
1、了解中秋节的由来和习俗。
2、体验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获得情感的熏陶。
3、发展动手能力和想象能力。
活动过程:
一、了解中秋节——家庭
1、品尝月饼,了解中秋节的由来、习俗等。
2、赏月。引导儿童每天观察月相的变化,并记录下来。
二、分享——教室
1、听歌曲《八月十五月儿圆》,边听边想象。
2、你想到了什么?(中秋节月亮又圆又亮,中秋节吃月饼,中秋节家人团圆,思念不在家
的亲人。)
3、中秋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你了解了哪些关于中秋节的知识?介绍给大家。
4、请儿童汇报自己知道了什么,怎样知道的。(中秋节的由来,嫦娥奔月的故事,“月
到中秋分外明”的原因,中秋节的习俗如吃月饼、水果,赏月,吟诵关于中秋的诗歌,演
唱学过的歌曲等。可以通过访问、读书、查阅资料等方式获得相关信息。)教师可边组织儿童
听汇报边进行评价(表达的情况、获得的知识、倾听的情况等)。
5、把观察到的月相的变化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介绍给别人。
6、不管是传说还是习俗都寄托着人们庆丰收、思念亲人、盼团圆的美好愿望,月饼就是
最好的象征。可向儿童介绍、展示月饼。
7、引导儿童向同学展示自己带来的月饼。
8、举办月饼宴,请儿童品尝不同口味的月饼。
9、评价。
第二课时 月球探秘
活动目标:
1、观察、记录月相变化,发现、提出关注的问题,增强科学探究的兴趣。
2、了解关于月亮的知识。
活动过程:
一、总结活动收获
1、中秋节是个和月亮有关的节日,同学们一直坚持欣赏月亮、观察月亮。请同学们向大
家介绍自己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2、请儿童向同学介绍自己的收获。
3、评价介绍的情况,包括语言、方法、姿态等。
二、小组活动
在小组中介绍自己的收获,展示作品。教师巡视,予以指导、评价。
三、探究研讨
1、在观察月亮的过程中,有什么问题?(指导儿童提出问题,把问题归纳整理,展示在黑
板上。)
2、儿童自由分组,关心相同问题的同学分为一组,交流资料和信息。
3、目前,解决了哪些问题?怎样解决的?请儿童在小组里交流。
4、与其他同学交流,看看他们是否有解决同一问题的不同方法。
5、还没有解决的问题怎么办?(问老师,看《十万个为什么》,到科技馆参观、采访等。
四、评价总结
1、展示自己搜集的资料、观察月亮的记录等,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
2、在活动中做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有什么发现和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