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 传  者 : 智乐园资源
单      位 :
上传时间 : 2017-07-14 13:15:35
中秋节1 思品政 一年级.doc(32.5KB)
  • 浏览 : 0
  • 下载 : 0
第 1 页
第 2 页
第 3 页
0 0 类别 : 其他
中秋节 〖活动目标〗   1.了解不同地区欢庆中秋节的习俗。   2.通过小组合作制作新型月饼,发展动手能力和想象能力。   3.喜爱中秋节,感受中秋节到来时的喜悦气氛,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   4.初步形成科学探究的兴趣。 〖活动准备〗   (一)学情分析   我校坐落在知识分子比较密集的地区,是一所班额较大、学生较多的学校。这里的学 生大多来自知识分子家庭,学生从小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并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 他们思维活跃,接受能力较强。   (二)物质资料准备   图片。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以图激趣,激发求知欲望   师:晚上,天空中都会出现月亮,你看见过什么形状的月亮就把它画下来。   师(把学生画的部分有代表性的月亮图片贴到黑板上):看这些月亮,你发现了什 么?   生 1:我发现了有的月亮是圆的,有的月亮是弯的。   生 2:我发现了月亮会变化。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个跟圆圆的月亮有关的节日,那就是每年农历的八月十 五中秋节。   (二)收集资料,开拓视野,增加知识积累   师:你知道中秋节的来历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 1:中秋节起源于嫦娥奔月的故事,我是从书上看到的。(学生绘声绘色地讲起故 事)   生 2:传说唐明皇在一个月圆之夜到月宫里游玩,并学得一首《霓裳羽衣曲》,回来后 他十分想念月宫里的生活,所以每年月圆的时候都要赏月,百姓也来效仿,久而久之成 为一种传统。我是听爸爸说的。   生 3:中秋节起源的另一个说法是谷物成熟的时节,各家都拜土地神,中秋就是从那 时传下来的。我是在网上查到的。   师:说得真好,以后我们就应该养成这种主动从多方面搜集资料的好习惯。中秋节到 了,人们是怎么庆祝中秋的?(出示图片 1――城里的人们围坐在桌旁赏月话中秋)   生 1:桌上摆满了丰盛的美食,全家人围坐在一起,边吃边说。   生 2:中秋节,全家团圆,他们都笑眯眯的,非常开心。   师(出示图片 2――农村的人们,欢歌载舞迎中秋):他们又是怎么庆祝中秋的?   生 1:小姑娘敲着锣,小男孩高举南瓜和白菜,老奶奶拄着拐杖,老爷爷叼着烟斗。   生 2:他们笑眯眯的,手舞足蹈,中秋节过得很开心。   生 3:丰收了,他们身上穿着漂亮的衣服,手上拿着丰收的果实――大白菜和南瓜。   师:中秋节到了,人们欢天喜地迎中秋,他们不但庆中秋,同时也在庆丰收。那么祖 国各地的人们是怎么庆祝中秋的?把你们课前查找到的资料讲给大家听听。   生 1:我知道惠州的人们过中秋时,合家团圆赏月,吃月饼,还点孔明灯来庆祝。   生 2:我知道江西省吉安县在中秋节傍晚,每个村都用稻草烧瓦罐,等烧红后,再放 醋进去,就会有香味飘满全村。   生 3:(边出示图片边说):厦门的小朋友们每年中秋节用风筝、气球给台湾的小朋 友送祝福。   师:是啊,隔山隔水隔不断我们的亲情,我们与台湾的人民永远心连心。大家收集的 材料可真不少,在小组内向同学们介绍一下。   播放短片――东西南北中各地过中秋。   师:你们是怎么庆中秋的?   生 1:我去爷爷家跟爷爷、奶奶一起庆中秋。   生 2:我们全家买了好多好多月饼,我们边赏月边吃月饼。   生 3:中秋节那天,我给爸爸、妈妈弹琴听。   生 4:我从小喜欢背古诗,我会背一首唐朝的《中秋夜》给大家听。   生 5:我也喜欢背古诗,我会背《静夜思》。(学生跟着齐背)   生 6:我知道中秋节的神话故事,我来给大家讲一段《月亮上的中秋》。   生 7:我会背歌谣《爷爷为我打月饼》,我还会唱呢!   音乐声响起,学生跟着齐唱,载歌载舞,非常开心。 (三)动手实践,团结合作,加深喜爱之情   师:中秋节吃月饼,我们也带来了好多月饼,仔细看看你手中的月饼,它是什么颜 色,什么形状的?   生 1:我的是黄色的,圆形的月饼。   生 2:我的是白色的,方形的月饼,是用糯米做的。   生 3:我的是心形的,德芙月饼。   师:看看上面的图案是什么样子的?   生 1:上面有字,旁边还有花边,很美丽。   生 2:上面有一个漂亮的仙女,妈妈说她是嫦娥,住在月亮上。   师:尝一尝你带的月饼什么味道?   生 1:甜的,很酥,很好吃。   生 2:我带的是豆沙馅的,很甜。   生 3:我带的是枣泥馅的,也很好吃。   师:既然大家这么喜欢月饼,如果你是月饼设计师,让你来设计一款新型月饼,你 会把它设计成什么颜色,什么形状,什么图案,什么味道的呢?可以小组合作共同来完 成。(配乐学生制作)   师:谁愿意把你的作品展示给大家看?   生 1(拿着图片):我设计的是彩色花瓣形月饼,你们看它多漂亮啊!它是蛋黄馅的, 因为我喜欢。   生 2(拿着橡皮泥捏好的月饼):这是我们小组的作品,我们做了一个三层的大月饼, 一层一个味道,比汉堡包还好吃,希望大家喜欢。   生 3(拿起用纸折叠的月饼):这是我们小组设计的五角星月饼,它像中秋节夜里的 星星,每个角上都有一个字“中-秋-节-快-乐”,我们祝老师和同学们节日快乐!   师:你想把你的礼物送给谁呢?   学生互相赠送礼物。   师:让我们在一片欢声笑语中结束这堂课吧! 〖教学反思〗   本课的设计在学生能力的培养上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效果,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 围中体会到了学习和创造的乐趣,学生学得轻松、主动、活泼。可以改进之处是教师应时刻 发现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并给予及时的引导和帮助,让他们都能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来。 〖点评〗   点评一   本案例的设计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设计了三个学习活动,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 趣。学生通过各种渠道知道了中秋节的来历,了解了不同地区庆祝中秋的不同方式。让学 生动手操作,设计新款式的月饼这一学习活动的安排,有利于学生创造性和动手能力的 培养。不足的是,班额比较大,活动中没能调动每个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在每个活动 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无论是活动的设计还是活动的展开,都应该充分地考虑到这一 点。   点评二   需要注意的是,从整个活动看来,教师对与本活动直接有关的地区情况和学生对与 中秋节有关的已有经验和认识方面的了解都太少。如“学情分析”空泛,缺乏有关的具体 信息分析,这是使教学指导缺乏特色的一个重要原因。再如“活动 (二)”,主要是看图说 话和其他地方过中秋的情况介绍,而对当地的、学生自己过中秋的情况展现得却非常简单、 空洞。如果教师准备比较充分的话,应当有材料介绍给学生,让谈话更深入。   另外,由于对学生现有水平的不了解,教师指导方法的欠缺,也影响了活动的发展 性。如,“活动(一)”仅仅让学生简单地画一下月亮,说一下“月亮是圆的,是弯的”、 “会变化”就能说是“科学探究”了吗?目标 4能达到吗?目标 4的“初步形成”也不妥, 宜改为“增强”。既然学生已经能够“绘声绘色地”讲月亮的故事和中秋的来历了,还需 要“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个跟圆圆的月亮有关的节日,那就是每年农历的八月十五中秋 节”吗?真能起到“以图激趣,激发求知欲望”的效果吗? 再如,在做月饼的过程中, 教师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仅仅关注“什么颜色,什么形状的,什么味道”上,这就降 低了活动的教育价值。如果能够通过月饼这个文化符号,引导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活动中增 强对民族文化的了解和热爱的话,会使活动更有意义,也使活动内容与活动目标能够一 致起来。
标签: 无
更多
预览本资源的用户最终下载了
资源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