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一家人》
教材分析: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家庭,每个家庭构成情况各不相同。第一课侧重于让学生了解自
己的家庭成员及他们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感受家庭生活的温馨。
本课设有三个栏目:
第一个栏目:介绍我的家人。教材第二页为我们提供了一些小朋友与家人一起生活的
照片。有和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一起在家中合影;有的和爸爸、妈妈去郊外植树;还有的
和舅舅、舅妈、姥姥、姥爷去旅游……再让学生从多角度介绍自己的家庭,并与大家分享家
庭生活的幸福快乐。课本第三页,呈现的是一位小朋友从不同方面介绍自己的家人,在于
提示学生可以从多方面了解和介绍自己的家人。
第二个栏目: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通过看家庭成员表,让学生说出家人之间如何称
呼,目的是让学生结合自己家庭的生活实际了解自己与父母、祖辈间的血缘关系及其称呼
方法。
第三个栏目:我家的故事。通过画自己的家人,或把自己和家人一起生活的照片贴在
书上,帮助学生回忆自己难忘的家庭故事讲给大家庭。
教学建议:
1、学生在课前观察并了解自己家人的职业、兴趣、爱好、生活习惯等,记在心中准备在
课堂上向全班同学介绍。还要让学生准备几张家庭生活照,准备在课堂上向同学们介绍。
2、上课时,教师向学生展示自己童年时的家庭生活照,让学生猜一猜哪个是自己。然
后介绍照片中的人物与自己的关系、家人的职业、爱好、生活习惯等。教师介绍要有条理、层
次清晰、学生容易理解,并易记住表达方式,为自己的交流做好铺垫。
将全班分成若干小组,按老师介绍的方式,学生根据自己实现对家人的观察与了解,
互相介绍自己的家人,对能清楚明白的介绍自己家人的学生,教师要及时给与肯定和表
扬。
3、在了解家庭成员的构成时,教师可展示画有长辈头像的家庭成员表,让学生说出
家人之间如何称呼,怎样称呼是最有礼貌的。然后通过说儿歌“爷爷是爸爸的爸爸,奶奶
是爸爸的妈妈,姥姥是妈妈的妈妈,姥爷是妈妈的爸爸,姑姑是爸爸的姐妹……”进行
抢答练习后,发散学生的思维,补充练习“叔叔是爸爸的什么?舅舅是妈妈的什么?…
…通过小组间你问我答的游戏方式,熟悉家庭成员间的关系。为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教学
时可以加入本地区的有的方言称呼获自己家乡的方言称呼。
4、在进行第三栏目的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带来家庭生活录像,播放其中的片断,向
全班同学展示与家人在一起生活的美好片断。看过录像后,在请同学讲述一个自己难忘的
家庭故事。
本课教学应注意的事项:1、当学生说出的家人的称呼出现不同时,教适应告诉学生
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称呼方式,比如姥姥和外婆、外公和姥爷等,他们的意思是相同的,
不要大惊小怪。2、现实生活中,不是每个学生的家庭都是温馨幸福的。因此,活动中要关
注那些问题家庭的孩子,帮助他们建立家庭生活的信心。3、在学生介绍自己家人的职业时,
要注意引导学生尊重那些普通劳动者的工作。
第二课 《家人的爱》
教材分析:
这一课紧紧延续第一节课的内容,熟悉了家庭成员之后,进一步体会家人对自己的
爱。针对现在的独生子女家庭,教材设置这一课是很有必要的。现在父母长辈无私地、无微
不至地关心着自己的子女,“而孩子却不能感受到家长的爱,或许会认为父母疼爱自己
是应该的,是天经地义的。”所以,通过本课的教学,挖掘生活的点点滴滴、方方面面,
使学生深刻体会家人的所作所为是对自己无私的爱。懂得对自己疼是爱,严也是爱。并能
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表达自己对家人的感激和爱。
本课有两个栏目:
第一个栏目:在爱中成长。教材第六页展示了几幅表现家人的爱的生活场景:爸爸带
孩子看病;妈妈为孩子做早餐;奶奶给孩子讲故事;爷爷雨天接孩子回家;休息日父母
陪孩子活动等。通过这些内容使学生明白长辈的这些行为都是对自己的关爱,引导孩子通
过这些事例从多角度感受和介绍家人的爱。第七页,通过让学生通过观察记录进一步体会
家人对自己的爱。
第二个栏目:这也是爱。这一栏目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课文进行了正面教育后,
又出示了一些实际生活中不能满足学生要求的事例,让学生思考这是不是对自己的爱,
从而使学生认识和思考家长对自己严格要求背后深藏的爱。让学生真正懂得爱不仅是对自
己的爱护,也包括对自己严格要求。同时,也提示学生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不向家长
提不恰当的要求,勇于克服困难,有错认错。
教学建议:
1、教学时,可先出是第六页图片,请同学讲讲图中的故事。教师明确:父母的这些行
为都是对我们的爱。可放一段家人疼爱子女的录像。请同学思考:长辈们为什么这样疼爱
我们?
2根据图片内容的提示,结合自己的生活事迹,与小组同学交流一天中家人为自己做
的事情。请记录做得最详细或最有的特点的同学向全班同学介绍,让同学共同分享家人对
孩子的爱。
3、通过对家人的观察记录和同学们的介绍,你有什么想法?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一天
中家人就为自己做了那么多事,月月、年年,在成长的岁月里的无数个日日夜夜,家人要
为自己付出多少汗水和辛劳。
4、请同学讲讲图中的故事,讨论:这些家长为什么要这么做?明白道理后,同学们
分组向同学介绍自己有没有类似的生活经历,说说当时家长是怎么说,自己有是怎么想,
现在有什么体会?那我们应该怎样做?教育学生体谅家长的良苦用心。
5、教师小结:提示学生节约布浪费、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犯错要勇于承认等品质就是
对家长的回报。
本课教学时要注意以下两点:引导学生观察家人一天为自己所做的事情,不应停留
于表面,应重在体验,并将对家人的体谅与感激落实于行动。另外,若孩子提出,在孩子
承认错误时会遭到打骂,老师要肯定孩子的做法,同时要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以达成
教育的共识。
第三课 《我为家人添欢乐》
教材分析
1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现在绝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他们只知受人
爱,不知爱别人。他们把父母长辈无微不至的关怀看成是应该的,不知道父母也需要得到
关心、照顾。他们不能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报答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往往对父母长辈的
心意不理解,对父母长辈的健康不关心,对父母长辈缺少礼貌,因此很有必要加强这方
面的教育。针对低年级儿童要教育他们不仅要“知恩”,还应该学会“抱恩”。也就是要
尊敬父母,听父母的话,以自己良好的行为及不同的方式给父母带来欢乐。
2 本课与第二课紧密相连,重点是学生在体会到父母的爱的基础上,能够以自己
的方式表达对父母长辈的爱,并乐意为父母长辈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本课的难点是一
年级儿童对自己的家人缺乏理解。因此,学生要做到关心体贴家人不易落到实处。教学时,
可以以了解父母作为突破口,启发学生如何去关心、体贴父母。
3 课本第 10页上通过展示小主人公以自己的行动让家人省心、放心、开心,为家人
添欢乐的场景,帮助学生正确理解“用自己的方式爱家人”可以是多方面的,并启发学
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采用力所能及的方式为家人带来欢乐,成为家中的“开心果”。
课本第 12、13页是结合三八妇女节开展的一次活动。旨在帮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
用适合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妈妈节日的祝贺。第 13页右下方的小兔贝贝的提问和“母亲节”
小资料,意在让学生了解一些相关节日的常识,使学生对家人的爱不仅局限在三八妇女
节,而是对所有的家人。
4 指导学生填写课本第 11页上美丽的向日葵图表,意在让学生进行自我反省与评
价;检查自己为家人做了哪些事情,还可以怎样做。在填写个人向日葵评比后,教师再展
示班级“向日葵光彩大比拼”评比表,把每个同学与小组班级联系起来,比比小组中哪
个同学做得最好,可以为自己的小组争光,班级中的哪个小组表现最好,可以为班集体
争光。把“我为家人添欢乐”这个活动延续下去,在每天与家人的共同生活中,不断想出、
做出能使家人放心、省心、开心的事情,使自己真正成为家中的“开心果”。
教学建议:
1 在进行教学时,应按照“了解家人”、“家人因我而欢乐”、“我为家人添欢
乐”这一主线,使学生领悟道:我们也应做个让家人放心、省心、开心的“开心果”。
2 首先,让同学们“了解家人”。可以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学生说说自己对父母的
了解情况,如父母的生日、喜欢吃的食物和他们的快乐和烦恼。使孩子知道自己的家人对
自己的爱是无微不至的,而自己对家人的了解是那么的有限。促使他们会在以后的日子里,
多关心自己的家人。
3 让学生回忆在“三八”妇女节时,自己亲手制作了小礼物送给妈妈的情景,以
及妈妈们的感受。使同学们感受到,自己做的一件并不十分精美的小礼物和对妈妈说的一
句:妈妈,节日快乐!妈妈,您辛苦了!可以使妈妈感动得热泪盈眶,原来自己的每一
点进步,都可以使自己的家人高兴、快乐。自己的家人会因“我”而欢乐。
4 自己采用哪些方式能给家人带来更多的欢乐呢?既“我为家人添欢乐”。可以设
置几个情境让学生思考,“我”应该怎样做才能让家人开心?并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并表
演所给情境,通过设置情境表演,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角色的心情,达到角色互换,演
技好坏并不重要,关键是让学生获得体验。最后,通过交流让学生表演在家为家人做事情
的情况,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使学生知道自己怎样做能使家人开心,并发散学生的
思维,想出更多更好的方式爱家人。
- 预览本资源的用户最终下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