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机智脱险
〖活动目标〗
1.看木偶表演,理解故事中狼的狡猾和大公鸡的机智,知道遇到事情要动脑筋,想办
法。
2.在创设的情境中让学生分辨是非,学会自我保护的方法,从而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活动准备〗
(一)学情分析
我校处于城乡结合部,学生来源复杂,大部分是来郑务工人员的子女,其父母多是
自由职业者或经商者,不可能有充裕、固定的时间照顾他们,客观条件决定了对学生进行
自我安全意识教育的必要,这是其一。其二,一年级学生由幼儿园相对封闭的环境过渡到
小学,相对独立、自由支配的时间增多,环境复杂,社会上还有种种可能对学生造成身心
危害的不安定因素,对他们进行珍爱生命、注意安全、提高自我保护意识的教育,是我们
教师刻不容缓的责任。
(二)物质资料准备
1.事先排练好木偶表演。
2.准备活动中所需的道具。
〖活动过程〗
(一)看木偶表演“老狼和大公鸡”
1.教师藏在幕后,左右手分别执木偶老狼和大公鸡。学叫“喔喔喔――”
师:同学们,猜猜看这是谁的家门口?
生:大公鸡。
师:大公鸡站在自己家门口。“吧嗒!吧嗒!”谁过来了?
生:老狼。
一只老狼走了过来,说:“好朋友,你上哪儿去啊?”公鸡说:“看朋友去。”老狼
说:“我们两个一起去好吗?”公鸡说:“怎么是两个?后面还有一条狗呢!”老狼一听
夹着尾巴飞快地跑了。
学生拍手,哈哈大笑。从神情上可以看出他们很满意这样的结局,但对于故事中的动
物对话并没有关注和理解。
师:请同学们再看一遍。认真听一听公鸡和狼之间的对话,想一想明白了什么道理。
在表演处理人物对话时,教师有意停顿,引起学生的兴趣。
2.故事分析。
(1)师:老狼看见公鸡,它心里怎么想,嘴上又是怎么说的?
生 1:老狼想一口吃掉公鸡,嘴上却说是“好朋友”。
生 2:老狼很馋,心里想吃公鸡,可是它说得很好听,说公鸡是它的朋友。
生 3:老狼做坏事,想的和说的不一样,会伪装。
师:这位同学讲得非常好。可是老狼为什么要伪装呢?
生 3:想骗个好印象。
生 4:讨好公鸡,让公鸡相信它。
生 5:麻痹公鸡,好让公鸡上当。
生 6:想不费力吃掉公鸡。
师:这些说明老狼怎么样?
生 1:很狡猾。
生 2:很聪明。
话音未落,引起喧哗。个别学生握着拳头,强烈反对,发言的学生则满脸通红。
师:为什么不能说老狼聪明呢?
生:坏蛋出的是坏主意,只能用狡猾。聪明只能用在好人身上。
师:他这种说法大家同意吗?
生:同意。
教师举手赞同。说老狼聪明的学生则似懂非懂地点头,一脸的迷茫。
(2)师:公鸡听了老狼的话相信吗?它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说的?
生 1(异口同声地):不信,肯定不信。
生 2:老狼准没安好心。
生 3:平时它老欺负小动物,我怎么会和它是好朋友?
生 4:不怕,想个对付的办法。公鸡说怎么是两个?后面还有一条狗呢!
(3)师:老狼怎么样?公鸡聪明吗?
生:老狼很凶恶、狡猾。公鸡很机智。
师:你从哪里看出公鸡很机智?
生 1:它小,它打不过老狼,可是它会动脑。老狼怕狗,公鸡就用狗来吓它。
生 2:老狼很会骗人、伪装。公鸡非常聪明,它说和狗在一起,吓得老狼夹着尾巴逃跑
了。
生 3:公鸡没费事,就把老狼吓跑了。
3.师:老狼尽管凶恶、狡猾,但是大公鸡更加聪明、机智,它能以小胜大、以弱胜强,
真的很了不起。
学生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
(二)情境表演
1.师:在我们的生活中,就有像老狼一样狡猾、凶恶的坏人,你能像那只聪明的大公
鸡一样巧妙脱险吗?
生(群情激昂地回答):能!
教师读题,提示活动情境:
第一题,爸爸妈妈不在家的时候;
第二题,放学路上;
第三题,带钥匙的孩子。
提出活动建议:
(1)读一读题目;
(2)议一议可能发生什么事;
(3)演一演对话,主要表现出坏蛋的狡猾和你的聪明机智。
活动方式:自由组合,到指定场地。
整个教室沸腾了,足足三分钟后才变得有秩序。从人员分布上看,近一半学生对第一
题“爸爸妈妈不在家的时候”很感兴趣,选择其他两题的人数几乎均等。无疑,教师将第
一组的指导列为重点。
2.学生排练,教师巡回指导。
第一组:爸爸妈妈不在家的时候。由于人多,七嘴八舌,显得有点儿乱。看到学生谈
兴正浓,教师并没打断,只是旁听。讲的情节大多是一人在家,有的是修水管的敲门、有
的是查天然气的敲门、有的是找人的敲门……总之,就是不开门。这时,脾气暴躁的衡子
扬小朋友忍不住喊了起来:“暂停!不开门是什么本事!我就面对面地把坏蛋吓跑过。”
刹时,教室里安静下来。教师忙接过话:“赶快说说你用的什么方法?”没料想,他反倒
卖起关子来:“不就是公鸡吓老狼的方法嘛!”我知道有好戏了,当即决定由他负责编排,
其他人献计献策辅助。
第二组:放学路上。这组因为有班长的加入,很快有实质性的进展。他们正在商量如
何使对话更精彩,神神秘秘的样子,好像不希望有人打扰。教师悄悄离去。
第三组:带钥匙的孩子。学生积极踊跃,情绪热烈,男女生明显分为两派,正在为分
配角色争执不下。经询问方知,这组女生占主动,表演角色都由女生担任,引起男生不满。
教师建议女生演狡猾的骗子,考考男生是否能顺利脱险。话音刚落,赢得震耳欲聋的欢呼。
教师巧妙设置对手,激起竞争欲望。
3.提供表演道具,小组自选,简装准备。
学生一般都是把扮演的坏人在外表上打扮得很丑,很邋遢,有的故意把头发弄得很
乱;有的在嘴角画上胡子,叼着烟卷;有的敞着衣服,模样怪里怪气的。学生们尽可能将
坏人的形象集中在一个人身上,这一做法惹怒了一位扮演骗子的女生。她提出不能打扮得
这么丑,不然的话就换人。这一现象引起了教师的注意,不过教师并没有立刻下结论,而
是观察学生们如何解决。由于这一女生平时在班上有较高威信,说话有号召力,其他人只
好照她的要求去做,将弄乱的头发重新梳好,她才露出满意的笑容。
4.情境表演,师生点评。
(1)第一组:爸爸妈妈不在家的时候。
女生甲在写作业,男生甲提一大皮包扮演骗子敲门,声称是老家的亲戚,从很远的
地方来,并且带来许多好吃的。女生问对方,老家在什么地方,骗子回答不对。女生想想,
忙大声喊:“爸爸,老家来人了!”吓得骗子连忙逃跑。(由于扮骗子的衡子扬小朋友将骗
子逃跑时的样子很夸张地表现出来,引得哄堂大笑。)
师:衡子扬小朋友很了不起,他曾经真的以自己的聪明才智把坏人吓跑过。我们要向
他学习,遇事不慌张,沉着应对,才能保证自己的安全。
(2)第二组:放学路上。
一男生扮演骗子,其他人排队放学。“骗子”走到学生面前说:“我是你爸爸的同事,
他在单位有急事,让我来接你。”学生说:“好哇,你的手机让我用一下,我先跟我爸说
句话。”骗子说:“手机没有电,打不成。”学生说:“那你说我爸姓什么叫什么?我叫
什么名字?”骗子张口结舌,伸手来拉学生。其他学生围过来:“骗人!”“大骗子!”
“找警察抓他!”骗子吓跑了。(学生们很喜欢这个小品,报以热烈掌声。)
师:你觉得这个小品好在哪儿?
生 1:学生很机灵。
生 2:对话有意思,说了很多句。
生 3:人多力量大,以后放学还是排队回家安全。
(3)第三组:带钥匙的孩子。
学生们正在玩游戏,女生扮演骗子走到学生面前,指着他脖子上挂的钥匙,笑眯眯
地说:“小朋友,你真行,小小年纪就能当家。我是电视台的,想拍一段你在家爱劳动的
镜头,你带我去你家吧!”学生说:“阿姨,你怎么一个人,扛摄像机的人呢?”“一
会儿就到。咱们俩先去吧。”学生说:“我想看看你的证件。”“小孩,这么??唆,忘带了
啦。”学生说:“今天,我爸正好在家,让我的好朋友先给我爸通报一下,他准高兴。”
女骗子吓得瘫在地上。大家一哄而上,扭送她去找警察。(教师带头鼓掌,说:“真是太
精彩了!男生、女生合作得非常好。”)
师:你们觉得哪些地方精彩?
生 1:编的故事很好玩,很有意思。
生 2:女骗子很狡猾,很会说瞎话,容易让人上当。
生 3:学生很聪明,战胜了骗子。
生 4:女骗子很漂亮。(说这话的是本组的一位女生,她目睹了刚才女骗子不想把自
己打扮丑的一幕。)
师:是的,“骗子”经常把自己打扮得很漂亮,脸上笑眯眯的,说得很好听。为什么
呢?
生:更好骗人,取得别人信任。
师:所以,我们不能以外表的丑与美来区分坏人。坏人不只是我们今天看到的这几种,
生活中的坏人各式各样,希望同学们擦亮眼睛,提高警惕,学会自我保护。
在笑声中结束活动。学生们意犹未尽,自发地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还在继续讲述、
续编历险记。
〖教学反思〗
由低年级学生感兴趣的木偶表演形式导入,通过对故事中人物、对话的设问、分析,
自然过渡到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也有像老狼一样狡猾、凶恶的坏蛋,你是否会像大公
鸡一样机智、巧妙地脱险呢?”引发思考,激起学生强烈的参与意识和表演欲望,为下一
环节做准备。在自编、自导、自演的情境创设中,发挥想象、张扬个性,充分调动了学生的
主动性。他们对坏蛋的憎恶和机智、巧妙地揭穿骗局后的喜悦,在整个活动中此起彼伏、淋
漓尽致。初步学会自我保护的方法,从而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对学生们健康、安全地成
长,着实起到了积极、有价值的指导作用。
〖点评〗
点评一
赵老师的《机智脱险》这个活动设计既充满趣味,又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实际,学生在
课堂上处于主动思考、积极参与的状态。活动一开始,从教师表演木偶剧“老狼和大公
鸡”入手激起了学生的兴趣,适时地引发了学生的思考:弱小的大公鸡是如何识破并战
胜了狡猾的老狼的?接着引入学生平时最常见的三种现象,让学生想办法机智对付。在三个
组的指导中,教师都能抓住时机适时地加以指导。如对第一组“爸爸妈妈不在家的时候”
的指导,重点引导有巧妙办法的学生负责编排;对第二组则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不贸
然打扰学生;第三组的指导则重点帮助学生解决分工问题,充分调动了每个学生的主动
性,使学生们在活动中不知不觉懂得了该如何自我保护,真正寓教于活动之中。
点评二
教师组织学生以模拟情境表演的活动方式提高他们明辨是非的能力,恰当地运用了
评价策略,引导学生辨析,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教师指导藏而不露。
点评三
本案例“学情分析”比较具体,能从本校学生的环境、来源和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出发
考虑教学内容。如果能进一步了解自己所教的学生在上学和放学路上、在放学后、在家里的
具体情况以及实际生活状态和问题的话,这部分内容会更充实。同时,只有对学生的具体
情况有比较准确的把握,才能使教学活动的指导更有针对性。本案例中教师对模拟表演活
动的指导比较一般化也是这个原因。
另外,活动从童话引入对一年级学生是有趣味的,但是应注意与幼儿园教学层次的
区别。学生容易混淆童话与现实的区别,容易把问题的理解简单化,因此应引导他们结合
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他们自己碰到的、听说的事例等进行分析,针对学生一般容易出现的
问题进行讨论,以提升他们的社会经验和认识水平。否则活动很好玩,学生很开心,但却
没有实际的效果。
关于与外来务工的家长配合进行安全教育的问题也很重要,希望能探索可行的方法。
- 预览本资源的用户最终下载了
-